徕卡都放下了矜持,“傲娇”的佳能离下一个柯达还有多远?业界

/ 李云蝶 / 2016-04-14 09:26
企业的战略转型,应是在传统业务体系之外进行多元化布局,“在不同的田里都栽上树”,重新构建一块全新的市场业务并配以一套全新的商业模式。

徕卡都放下了矜持,“傲娇”的佳能离下一个柯达还有多远?

不可一世的佳能恐怕永远都想不到,自己会被不起眼的智能手机逼得饥不择食。3月24日,佳能与东芝正式对外宣布,佳能以总价6655亿日元(约合59亿美元)收购东芝旗下医疗设备部门,这一收购价格也创下了佳能并购史上的新高。

如果再看看佳能集团今年1月发布的财报,你会非常惊讶。在过去的2015年,佳能集团净利润为2202.1亿日元,同比下跌13.6%,。

一场收购花掉的钱比佳能全年的净利润三倍还多,佳能何以这么大手笔?细看财报便知,尽管佳能的数码单反相机依然保持在全球第一的位置,但其所属的影像系统业务领域2015年营业额仅为12638亿日元,下降5.9%。这已经不是这个部门第一次出现下滑,2014年,影像系统业务营业额同比下降7.3%。

而作为其营业额最主要来源的办公产品业务领域,去年营业额同比增长仅1.5%;而在2014年和2013年,这个数字分别是3.9%和7.2%,逐年递减。

佳能此举实际意在摆脱对相机和复合机业务的依赖性,然而并不是所有“买买买”都能换来好的结局。这样痛下血本的收购,若不是充分思考的结果,徒有破釜沉舟的勇气,一旦失败,后果不堪设想。

血的教训

佳能近年来一直在寻求转型,希望增加更多的高利润非相机业务。去年,佳能就斥资28亿美元,收购了瑞典网络视频监控厂商Axis公司,进军监控摄像头领域。

从全球范围来看,东芝在医疗器械领域并不算巨头。数据显示,在2014年全球医疗器械企业40强排名中,按照销售额排名显示,强生公司以287亿美元排名第一,通用电气、美敦力、西门子排名第二到第四位,销售额在170亿-200亿美元之间,而东芝仅以39亿美元销售额排名第22位。

这样的一场收购能给佳能带来多大的效果?暂且不论。回顾历史,这样的商业行为似曾相识。

早在2000年前后,胶卷巨头柯达全球销售额达到创历史的最高峰,然而自2001年起,全球胶片业务便步入毁灭性下跌通道,市场份额每年都以25%左右的速度减少,直到最后基本消失为零。与此对应的正是影像数码化趋势出现了“井喷式”增长。

历史总会重演,如今单反业务的下跌和智能手机的一片红海的情形与当时十分相似

彼时,柯达为实现从传统影像向数码影像的战略转型目标,展开大规模的收购,在2007年前就斥资25亿美元巨资并购6家数码印刷巨头,还于2006年末将旗下的医疗影像部门以23.5亿美元出售给加拿大的投资公司。

企业的战略转型,应是在传统业务体系之外进行多元化布局,“在不同的田里都栽上树”,重新构建一块全新的市场业务并配以一套全新的商业模式。柯达的转型却采取了相对保守的“在一块田里对原来的树进行嫁接”,希望在传统业务体系的改造和重组基础上谋求新的业务增长。

因此,在经过了亏损、出售业务、裁员、并购扩张等一系列的煎熬和折腾后,柯达不仅消耗了资金、浪费了市场机会,也耗尽了华尔街对于柯达的耐心。

同样的道理适用于佳能,佳能(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小泽秀树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该公司在中国市场预期到2017年的中期销售目标是100亿美元。其中,60%以上来自影像产品。现在看来,有些困难。

什么才是潮流?

在拍照设备方面,一个明显的趋势是,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傻瓜相机的使用率不断下滑。

作为对于严肃的摄影爱好者来说最有影响的摄影图片平台,Flickr年度相机数据统计也许更有说服力。在Flickr社群中,智能手机使用率已经达到39%,而单反相机和傻瓜相机占比分别为31%和25%,近年来崛起的无反相机比例只有3%。

在相机品牌方面,过去五年苹果iPhone的占比已经从7%急剧增长到33%,成为了Flickr上最常使用的相机。而传统的相机厂商,佳能的占比则从36%下滑到20%,尼康则从22%下滑到15%。

徕卡都放下了矜持,“傲娇”的佳能离下一个柯达还有多远?

除了手机之外,运动相机也是谋杀菲林的主要“罪人”。其中,Go Pro主打看似小众的极限运动拍摄,却凭借在造型及功能上的优势,从2004年开始,发展到2014年全年出货量384万台,每年销量几乎都翻倍。

如果你觉得很难理解,再来看同样出现在耳机领域的奇葩现象。

Beats耳机对传统耳机的屠杀足以说明一切:品牌影响力第一次超过了音质。在2008年Beats耳机刚出现的时候,耳机行业95%的收入增长都是来自于高端耳机。Beats出现的时机非常好,正是移动市场迅速增长的时候。得益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强劲销量,Beats耳机的销售收入也得到大幅提升。

风险投资公司Bolt硬件工程师Avery Louie最近在Medium网站上Po了Beats Solo的拆(戳)解(穿)图,给出了自己的成本推算。

徕卡都放下了矜持,“傲娇”的佳能离下一个柯达还有多远?

拆解后发现,为了营造“贵重感”,Beats 里面添加了四块仅仅用来“增重”的金属物料,占据了整机30%的重量;而为了节省人力和加工成本,Beats Solo能不用螺丝钉的地方一定用胶水!几乎所有不同的部件之间不是粘起来的就是嵌在一起的,如此一来大批量生产时的成本几乎为“零”。

更聪明的是,本应左右镜像对称的部件竟是完全相同的,连模具的钱都省了。而一直被Beats引以为豪的“低音”,Louie认为,单从这些物料来看,并不能证明它能够提供优质的“低音”。

徕卡都放下了矜持,“傲娇”的佳能离下一个柯达还有多远?

一台市场价卖到 199 美元的 Beats Solo 耳机,成本核算仅为16美元左右。而这个成本中包括了高达4美元的外包装盒和共计3美元的内包装,比 BOM(物料清单)里任何其他元器件的成本都高……然而,依然有无数人为了那个大大的“B”logo买下它。

在今天的商业领域里,逻辑跟过去已经完全不同。硬件质量当然是核心优势,然而,如果没有让人购买的欲望,一切都是“0”!

英特尔公司总裁安迪•格鲁夫曾说:“创新是唯一出路,淘汰自己,否则竞争对手将淘汰我们!”当德国老牌企业徕卡已经放低身价,和并不那么尊贵的智能手机牵手,甘愿做一只零部件的时候,傲娇的佳能,还能再挺多久?

身处互联网时代,越强的企业越容易被竞争对手吃掉,如今的佳能,若没有自我毁灭的勇气,恐怕迟早有一天会被对手啃食干净。而那个对手,也许就是它曾经最瞧不起的敌人。

【作者介绍:李云蝶,liyd@ennweekly.com,微信:LiYundie7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最新快报

1
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