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技术之争,手机行业谁主沉浮?手机
2016年的手机市场,延续着2015年的动荡和多变,增速进一步迟缓,在行业新一轮的洗牌期,技术驱动下的产品高端化和品牌标签化,在2016年被一些厂商作为突破增长瓶颈的路径。
年底,中国移动终端实验室发布了年度第二期终端质量报告,对多个品牌的多款手机产品从用户关注的通信能能力、多媒体能力、产品易用性等多个关键技术角度进行了评定,也给一些产品和品牌重新打上了“标签”。与之相对应的是,在各种渠道,尽管“泛滥”的千元机依然“畅销”,但排在销售榜头部的,都是在关键技术上有所突破的产品。
类似报告与手机产品的高端化和标签化趋势都表明,进入 调整期的手机行业,正在经历由营销、渠道驱动向技术驱动的回归。
行业乱象折射技术缺位
表面风平浪静,内里“水深火热”,或许是对手机行业现状的最好概括。
钉科技注意到,从2015年开始,智能手机逐步进入换机期,增速下降趋势已经确立。去年12月,IDC报告预测,到2016年底,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到14.5亿部,尽管绝对数量看上去很美,但整体涨幅并不大,仅0.6%,几乎停滞。
另外,行业“洗牌运动”不可谓不惨烈。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手机厂商共有445家,到2015年只剩下309家,一年减少了136家。钉科技分析认为,到2016年,存活下来的手机厂商有可能更少:老牌“劲旅”天语、夏新已经倒下,小众品牌IUNI转战海外另谋生计,HTC自手机业务滑坡后至今未能翻盘,“有情怀”的锤子险些出局……
而在这种行业背景下,TrendForce 2016年第三季度公开数据显示,排名前6的品牌就拿下了超过6成的市场份额,仅三星的市场份额就达到22.3%。
当然,在钉科技(家庭互联网第一媒体,微信公号:dingkeji2015)看来,使手机厂商陷于被动的,除了被视为“天灾”的难以捉摸的市场变化,还有“人祸”——厂商共同引发的行业乱象,很少有人能脱得开干系。
频繁的有明确打击对象的骂战扰乱友商,动辄百万的豪华发布会吸引眼球,产品夸大事实导致价格虚高,各种情怀故事普天盖地引得消费者“晕头转向”。广告语常常十足文艺,“某元器件的艺术之旅”之类的说法,都屡见不鲜。
在拼产品、技术还是拼营销的问题上,一些厂商直接选择了后者。毕竟,代工厂和产业链的成熟,使得手机生产变得日趋简单化,手机也更为“快消品”化。然而,营销的丰满和产品的骨感,成了消费者对一些品牌丧失信心的重要要原因。手机市场,并不是靠概念炒作就能够支撑。
然而,被厂商有意或者无意忽视的技术,恰恰是驱动市场发展的主因。在从功能机向智能机市场的变革初期,苹果,颠覆了传统手机的形态,谷歌,使得智能手机得以更快普及;三星则尝试在智能手机产品成熟期实现新的突破,通过曲面屏使得智能手机的整体外观和人机交互方式发生变化,给智能手机打开了一条进化路径。钉科技认为,正是坚持技术创新,使得三星、苹果在手机市场得以保持领先地位,能够快速摆脱短期不利因素的影响。
手机行业将回归技术驱动
市场增速放缓的趋势下,一些品牌希望借助快速迭代新品拉动换机潮。
以2016年为例。有数据显示,2016年第一季度,在中国市场上市的智能手机新机型就有274款,平均每天3款。单纯的快速迭代,并不足以让手机厂商突破增长瓶颈,也无法获得高额收益,反而可能带来新的问题。某品牌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发布了11款手机,平均每月一款,产品节奏和战略不够聚焦,恰恰是该公司过亿亏损的原因。
大部分厂商能够做的,只是整机的设计、组装、销售与售后,甚至于一些厂商仅仅能够把控销售和售后环节,设计、组装也要依赖代工厂,芯片、存储、屏幕、摄像头等关键器件仍被极少数企业掌握。在钉科技看来,高度同质化产品的“过剩”生产,带来的是进一步被压缩的市场和利润空间,价格战,是一些厂商不得不采取的手段。
钉科技注意到,这种趋势下,在京东、苏宁、天猫等平台都可以观察到的是,超过百款的千元机虽然看似是市场的主流,但销售数据却呈现出另外一番景象,排在畅销榜前列的,往往是能够在市场中成为“一枝独秀”的产品,这类产品更加讲求“精工细作”,在研发设计制造方面投入了更多精力。
与之相对应的,是手机产品在2016年逐渐呈现出的“标签化”趋势。领先行业的品牌和产品,都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标签,而这些标签,大多集中体现为手机的某一项具体功能,比如:华为的双摄拍照,vivo的柔光自拍,金立的超长续航,OPPO的通话时长,三星的曲屏交互与机身防水,Moto的模块组装,360的信息安全等等。消费者,则会根据这些标签选择产品。消费者对这些标签的选择,表现看是对产品功能的选择,本质上则是对于技术的选择。
iOS看苹果,Android看三星,这是品牌标签,更是技术标签。大部分国内手机品牌需要看到,三星等少数品牌之所以能够在安卓阵营长期保持优势地位,得益于技术沉淀所形成的品牌固化印象。无论是市场趋势,还是消费者需求,都使得回归技术竞争成为手机厂商的必然选择。
钉科技(家庭互联网第一媒体,微信公号:dingkeji2015)认为,产品“标签化”,是商家对于细分市场和产品差异化的探索,同时反映的是消费者对于功能提升的需求,体现了技术驱动对于产品的重要性。相较于营销战,“标签化”折射出的更是技术战。
如何决胜技术制高点
转向技术竞争,将是手机厂商突破增长瓶颈的关键出路。但是,如何着手?钉科技认为,更好地理解消费者需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艾媒咨询的一项调查显示,在购买智能手机时,有75.2%的用户最关注的是内存、像素、屏幕尺寸、操作系统、电池续航等性能。中国移动的终端质量报告也显示,手机的通信能力、多媒体能力、易用性等,恰恰是用户关注的主要方面。钉科技认为,在现阶段,厂商积极参与技术之争的关键,就是在现有硬件性能和功能上进行提升,同时,开发特色实用功能。
通信能力,是衡量手机基础功能的重要标准。如果手机音质不好,通话质量不高,产品几乎可以说是“半残”的。以提高通话质量,进行有效“降噪”,是手机产品首先要考虑的。如果没有这个前提,通话续航时间再长,也没有意义。另外,Wi-Fi信号的强弱,也是现在的手机产品必须考虑的。
续航能力,则是手机的基础性能支撑。有相当多的厂商已经在续航方面着力,使用容量更大但体积更小的电池,开发节电技术和快充技术,都是比较好的应对策略。比如,金立侧重的就是寻求保证机身轻薄的同时,提供更大容量的电池;而OPPO,则侧重快充技术的研发;安卓领袖三星,则强调的则是整机的软硬件的系统优化。
手机的环境适应能力也是极为重要的。特别是作为大众品牌的手机,也要兼顾用户在特殊环境下的使用,比如要耐低温、耐潮湿、耐磕碰。三星S7 就启用了高级别的IP68防尘防水功能,玩Pokemon Go长时间在水中抓小精灵,已经使得该机的防水性能有了“黑科技”的意味。此外,华为、360等品牌也在防水方面有进一步跟进。
易用性,也是用户迫切期待的。而易用性,主要体现在人机交互的简易化、多样化以及产品的便携性上。便携性方面,LG、三星等厂商都在尝试折叠屏的研发。
根据钉科技的观察,人机交互的变革,在2016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三星产品为代表的曲面屏手机的出现,在息屏等条件下,可以通过侧边进行更快捷的人机交互;二是指纹、指关节、眼球等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用户得以更快捷地调用系统应用;三是人工智能在手机系统中的应用,用户得以通过语音对实现对手机的操作,这也被认为是手机发展主要方向之一。
步入存量市场,发展的暂时迟缓,对于手机厂商而言是正常的。但突破这种瓶颈从而推动市场发展的途径,必然是技术的革新和升级。手机的未来也必然由技术革新推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体感技术等等,都有可能重新改变手机的现有形态,从而产生像功能机向智能机转变过程类似的变革新演进。
【来源:钉科技 作者:晓晖】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