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J联姻银行后,打造差异化的智慧银行生态才是生存之道业界
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几乎一夜之间,一直有些势成水火的主流互联网金融平台,都分别和四大国有银行牵上了手。
2017年3月28日,阿里巴巴集团、蚂蚁金服集团和中国建设银行签署了三方战略合作协议;6月16日,工商银行牵手京东刘强东进行全面合作,6月20日,百度与农业银行宣布达成战略合作;6月22日,腾讯则下了个“双黄蛋”,同一天与中国银行和华夏银行均签战略合作协议……
至此,互联网(不限于金融)领域俗称的BATJ(百度、阿里、腾讯、京东)与四大国有银行工、农、中、建,均结成了互助对子。
科技金融还是金融科技,这是个问题
此次联姻被外界所瞩目,不在于各自结对,毕竟对于BATJ和工、农、中、建来说,互联网圈和金融圈的结盟,几乎年年都有。
最早的合作,可以追溯到2004年,腾讯与工商银行开展战略合作。而有媒体更细数了历年来的合作,发现阿里战略合作了11家银行,腾讯与百度则分别合作了7家,互相之间的合作形成了一种犬牙交错的生态。同时,百度还在2015年6月与中信银行达成合作之后,于当年11月宣布共同筹建直销银行——“百信银行”,只是尚未开业。
但这并没有形成真正的势力划分,过去的各种战略合作,往往偏重于一些细分的领域上进行资源互换,如2004年腾讯和工行之间合作虚拟联名卡、2005年阿里和建行合作建立中小企业诚信通网络平台,以及2016年腾讯和中国银行合作推出的“中行视频联名信用卡”……
而此次,BATJ和工农中建的抱团,则把目光锁定在了更深层次的“金融科技”(Techfin)之上。
颇为有意思的是,在这一概念的演述上,中国文字的排序智慧变得颇为耐人寻味。在2016年开始,几乎所有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均有意无意的给自己冠以“科技金融”(Fintech)的字眼。
去年12月,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香港的一次讲演中,则在第一次提及科技金融之时,用了如下界定:目前“Fintech”一词很流行,支付宝是“Techfin”,因为“Fintech”是金融体系自身的改善,而“Techfin”则是科学技术对整个行业的结构性改变。
这其实也就是阿里和建行合作前夜,蚂蚁金服高调宣称的“只做tech,不碰fin”这一定位的较早版本。
与之相似,在今年二季度财报会议上,百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表示,第二季度,是百度金融立足智能金融、培养核心能力的关键时期。百度与中国农业银行达成合作、共建智能银行。
不一样的表述,呈现的是同样的意思,而在更早之前,马云那句“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还曾经点燃过互联网金融的热潮,可口号并不能当饭吃。
一个词序的变换,就使得如果以“科技金融”为立足点,则必然是过去各种宝形成的跨界打劫生态,对传统金融进行模式颠覆;而以“金融科技”为立足点,则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之间,也就有了对话空间和合作舞台。
而对于已经进入红利末期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来说,这将是一个机会。
智慧银行,一场传统地盘的科技颠覆
共同的诉求,才是这场大联谊的基础,而对于传统银行来说,此刻最希望得到的,是互联网思维下的技术迭代。
庞然大物一般的国有银行,需要有外力来协助它实现变革,尤其是在近年来压力上行的状态下。有评论就认为,从传统金融的角度讲,银行这几年营收与利润增长缓慢,且面临央行缩表的压力,以及对表外资产的管理等等,增长受限、增长缓慢,需要转型以找到新的增长点。
3月,第一个吃螃蟹的建行即基于此种心态。行长王祖继就表示:“阿里巴巴及蚂蚁金服的飞速成长,为传统金融提供了互联网式的思维和解决方案,也推动着建设银行的创新发展。”
而这样的合作缘起,也在于阿里不断的强调自己的属性。“蚂蚁金服将自己定义为Techfin(科技金融)公司,用技术和数据能力助力金融机构,去服务好那些曾经没有被服务好80%的群体,即普通消费者和小微企业,共同打造一个更加平等、普惠、透明、开放的新金融。”蚂蚁金服CEO井贤栋的这番话,其实亦传递出了整个BATJ们联姻银行们的定位。
在全球范围上看,金融科技的颠覆力已经让许多传统金融机构的业态发生了巨大改变。有资料显示:“三年前,高盛纽约总部现金股票交易柜台拥有超过600名交易员,今天这个柜台只剩下2名交易员;去年三季度起,美国银行、花旗和摩根大通关闭了至少400个线下网点,因为柜台的面对面服务完全可以通过智能手机等线上渠道自助完成;而年初,全球市值最高的银行——美国富国银行表示,将关闭400家线下门店,将其替换为自动化系统和在线银行产品。银行业的分析师、风控师、保险精算师、柜台柜员,越来越多岗位都在被机器所取代。”
本来应该是传统金融机构自身进行变革和颠覆的业态,却在中国形成了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两大阵营。以余额宝出现为代表的攻城略地,一度将众多草根游散资金聚合成了一个巨大的新领地,而这也让传统金融有了强烈的危机感。
但由于互联网金融更多的只是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了资金到消费、资金到理财等领域的距离缩短,并没有真正在金融的传统营收上带来深刻变革。因此,当距离缩短的红利期过去之后,也就出现了风光不再。直接表现则是各种“宝”的年化收益率不再诱人。
但互有攻守之间,传统金融机构也失去了提高增长率的机会。尤其是在移动支付上,数据显示,我国2016年的移动支付交易总额为38万亿元,其中超90%来自微信支付和支付宝。
这种双方都有切肤之痛的发展瓶颈,让他们也就有了共同的利益结合点:在互联网金融来说,是科技金融,在传统金融来说,则是智慧银行。
一个内涵,各自表述而已。而结合的索求,也可以简单分为,互联网金融在距离红利消失后,希望获得更大的数据红利,去找到人海市场;而传统金融则亟待先期通过距离缩短来形成用户红利,进而用更多的技术来完成深层次用户场景体验。
怎么破?智慧银行必然在各自的结对中形成不同的生态。
差异化的智慧银行生态,才能活
在普通用户看来,传统银行似乎除了名字外,没有本质区别。一样的存储、一样的贷款、相似的利率……原本通过名称定位于不同领域的差异化模式,也因为金融界的竞争加剧,以及传统士农工商阶层之间、行业之间的边界模糊,而变得不再差异。
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入局,恰恰能够带来这种差异化。
据公开报道显示:建行与阿里的合作范畴,主要是信用卡线上开卡,以及线下线上渠道业务合作、电子支付业务合作;工行和京东的合作,则范围颇为广泛,在金融科技、零售银行、消费金融、企业信贷、校园生态、资产管理、个人联名账户乃至电商物流,展开全面合作;农行与百度之间,以金融大脑、智能投顾、智能客服为主,并共同成立“金融科技联合实验室”;腾讯与中国银行、华夏银行两家的合作,则偏重于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的探索。
不难从合作之中,看到互联网大佬们的差异化特征,庞大的电商交易量和背后的大数据留存,是阿里的卖点,也是传统银行希望获得的;而建行所能给予的,则是传统资源,即蚂蚁金服近年来锐意拓展的中小企业贷款。
可形成闭环式金融流动结构的中小企业贷款,都将成为其智慧银行的底色,而电商数据汇入一直潜伏在线下的银行资源中,则亦可协助阿里,找到一直想要进军的线下场景的入口。线上电商反而成为一块不会触碰的蛋糕。
为“建设”服务,将是两家的交汇点。
同样有电商基因的京东,打出的近乎是全面合作的旗号,则更强调电商上的金融融合。毕竟,工行作为四大行之首,在全球拥有得578.4万公司客户和5.3亿个人客户。京东物流体系将与工商银行电商平台“融E购”之间的对接,显然可以让这个在主流电商平台中唯一拥有物流+电商,能够更好的帮助工行形成跨界,而B2C的京东模式,亦可在品质保障和品质用户的消费升级上,形成互相背书。
因电商而“工商”,或许将是其合作的关键特色。
百度作为互联网金融的掉队者,在2016年移动支付交易总额中,只占到了的0.4%,且它的搜索数据,对于金融领域来说,作用过于间接。而最有效的差异化在于它的技术实力,尤其是就在合作前的5月,李彦宏刚打出的“未来百度不是互联网公司,而是人工智能公司”定位,也让和农行的合作,变成了一场技术改造,即让人工智能进一步缩短用户与消费、用户与理财之间的距离,形成人力资本节约下、更为高效、扁平的互联网金融场景。
早前,百度高级副总裁朱光就透露,百度对自身在金融业务内的客服进行了智能化升级,目前成效已现,服务成本下降了80%。“现在智能机器人能够处理97%的在线咨询,解决率已达到90%。”
借势,且深层次技术改造,是双方共同的基调。
腾讯的合作角度,看似和百度大同小异。但其深入的族群特色,尤其是年轻用户群体的社交属性,决定了它与中国银行、华夏银行的合作,将会在年轻人的社交场景上找寻切入口。
从相杀到相爱,还要解决三大问题
但理想化的模型,总是有缺陷的。在BATJ与工农中建的抱团中,无处不体现出对自己优势领域、核心资源以及关键数据的不容染指。
除去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银行之间各种利益的纠结外,仅仅着眼于双方合作,亦有用户层面宏观的三大问题亟待解决。
其一是红利期还有多久。
靠科技金融打造出来的智慧银行,目前最大的利好在于进一步降低资金的“过路费”、“手续费”,形成红利。而对于用户而言,更快捷的互联网服务,以及消费、信贷上的快速完成,都会在短期内发生一定效力。但这样的红利期,就如互联网金融之前走过的那样,不会太久。
其二是能带来多少新收益。
科技金融的核心是让互联网思维下的科技加持,改变金融的业态,形成更多的产品和个性化体验。然而这种产品体验,不仅仅建立承载“工具”的提速和“距离”的缩短之上,能否用科技金融开发出更多的场景和金融产品,让用户获益,而不是简单地揽储、消费和贷款,将成为核心的命题。显然,如现阶段的智能顾投,均只能提供新鲜感和快捷感,而无法真正提高资金的收益。
其三是能否形成个性化服务。
在前述问题暂时无解的状态下,互联网金融联姻传统银行所重新塑造出来的银行差异化特征,能否最终通过大数据和消费场景的心态,为不同年龄、不同族群、不同需求的用户,精准的提供个性化、定制级的金融服务,满足消费升级和个性化金融的核心诉求?这显然,也是各方成立各种“实验室”,并期待破解的边缘化创新路径。
然而,仅仅是有科技,而无“人性”,以智慧银行为表现形态的双边合作,可能就和早年的各种合作一样,逐步变成一种宣传。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