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芝内存出售闹剧:日本大企业怎么了?家电
日本大企业怎么了
日本半导体产业在DRAM全盛时期的90年代,可说是称霸全球市场。 如今日本不仅被美国势力在基本专利上压制住,还被南韩、台湾劲敌的价格竞争迫得相继退出市场。
■Toshiba recorded a net loss of ¥965.6 billion, the biggest by a Japanese manufacturer, in the year ended March after accruing mass ive losses from U.S.-based nuclear power unit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
《日本经济新闻》报导,东芝社长纲川智在出售半导体事业的过程中,不只一次地表示,「不是光我们自己就可以决定的」。 意即,到底该卖给谁、该不该卖都不是东芝能单独决定的,首相官邸、监督的省厅、银行等意见分歧。
东芝过去是以日本基础设施和家电产业为主的大厂,3年前传出粉饰会计账面的弊案后,东芝的经营就一直风雨飘摇。 尽管出售半导体子公司东芝内存(TMC)案刚尘埃落定,仍未完全度过危机。
东芝的美国核电事业巨额亏损,日本证券交易监视委员会认为东芝在有价证券报告中造假,有违反《金融商品交易法》之嫌,将展开调查。 过去东芝的3位社长也因粉饰账面问题被起诉。
报导指出,51年前出版的「东芝的悲剧」一书指出,东芝因人事抗争导致经营恶化,危机的背景是,「狭隘封闭的纵向组织、派阀经营、依赖官方的体质」,与现在的状况有很多雷同。
东芝因经营不善,变成易受银行、政经界、政府机关插手的体质,官民一体做决策的机制。 东芝现在过半的营业额仍是电力公司、自治体、供货给防卫省的产品、服务等。 电力设备是由经产省和东京电力公司绘图,东芝制造。
在先后经历2008年雷曼兄弟倒闭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导致福岛核灾等大事件冲击后,东芝理当趁机修正事业轨道,但该公司仍未放弃核电出口,主要是因为核电出口是日本政府的大方针,东芝无力阻止。 东芝肩负日本部分国家政策的同时,在事业重新整编及海外企业收购等方面,仰赖政府的资金。
问题是,东芝虽拓展了海外市场却没有做到全球化,没有培育全球通用的领导人,无法好好管理收购的海外公司,被视为是走向衰退的主因之一。
个人无法跳脱组织成关键
同志社大学教授太田肇在近作《为何日本企业无法胜出? 活用个人的「分化」组织论》一书中提及,现今日本企业面对的弊案、长时间加班、生产性低落、改革低迷等课题,其共通的病根是「个人未分化」,即个人无法从组织和集团中分化出来,相反的还容融入组织之中,人才就被埋没了。
例如,东京筑地市场搬迁地丰洲市场的建筑物被发现未依计划施工,却找不出是谁做的决定,该由谁负责。 像这样的情形,在大企业也经常发生。
太田指出,欧美企业中每位成员都被明确地决定权限、责任和工作内容等,日本企业和公家机关的界线就很暧昧,连重要的决策也多是在非官方的会谈或视现场气氛决定的。
日本今年有句流行语「忖度」(揣摩),是指上司不直接命令下属,下属必须揣摩上司的立场和想法后行动。 下属即使不守规定,但只要达成业绩目标,上司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若出事的话,责任归属就成问题了。
企业抢走员工功劳
在目前的企业文化和制度下很难改革,员工也很难发挥创造力。 在日本企业即使提出画时代的点子,也不会得到大笔的报酬或可以追求更远大的梦想,甚至企业抢走了个人的功劳,再也不提创始人是谁了。
最有名的例子是,有「蓝光之父」之称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教授中村修二在得奖记者会上痛斥,「获奖的动力,是出自对日本社会的愤怒」。
中村开发出蓝色发光二极管(LED),为他的前东家日亚化学工业公司带来巨额收益,但他却没有得到等价的回馈,因而与日亚化工对簿公堂,要求支付404项专利的发明补偿金,后来仅获得8亿4,000万日圆的和解金。 中村因对日本社会不满而移居美国,归化成美国人。
早在今年3月日本「周刊SPA! 」就以「5年内有危险的公司大预测」的专题报导指出,日本若不改变经营体质,陷入危机的企业将不只是东芝。 相机大厂Nikon、以宝可梦GO(Pokemon GO)红遍全球的游戏大厂任天堂、战后支撑日本高度经济成长的神户制钢等都出现经营危机。
来源: 工商时报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