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便利的激进与隐忧:无人货架进入洗牌期业界
魏英杰 时评作者
有媒体报道,无人货架的明星玩家、今年快速融资近5亿元的猩便利,由于过于激进的扩张,正面临新一轮融资不畅以致拖欠供应商货款的困难,表面风光背后隐藏的诸多问题正在被暴露。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无人货架市场迅速涌入超过50家创业公司,风险投资砸入超过20亿元。短短几个月内,该市场的头部玩家如猩便利、果小美等就融资多达数亿元。
缺乏有效的竞争壁垒,是无人货架自诞生伊始就备受争议的一个问题。尽管无人货架的玩家数目还在增加,但无人货架似乎并没有找到更好的模式。不管是打着差异化运营的旗号,抑或叫卖智能货架的噱头,实际上无人货架最终仍要回到点位之争,即谁占据的场景点位多,谁就可能在竞争中领先,并赢得投资方的青睐。
猩便利无疑深谙其中要诀,在无人货架市场起步后快速扩张,目前对外宣称6个月内其无人货架点位已突破3万,超过所有同行的总和。然而,有材料显示,为了快速铺量,其商务团队不惜高价购买无效点位、捡竞争对手的漏。
全封闭办公场景天然具有排他性,这就意味着同一办公场景内只要一家无人货架就够了。不断入场的玩家们都在极力争夺每一家欢迎无人货架的企业,这导致竞争极为激烈。知情人士称,有无人货架企业往往愿意贴补数千元,希望企业把竞争对手的货架更换成自己的货架。
实际上,这种不惜成本的“投入”,更像是为了获取表面市场领先进而获取后续融资的非理性打法,在经营上只会造成高企的成本,很难获得正常收益。
无人货架企业大多宣称,无人货架省去了实体店中最为昂贵的人工和租用场地的费用。但事实上,成本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低。由于目前无人货架市场的竞争主要是点位竞争,主要成本也是无人货架铺到点位的初始成本,包括了商务成本、货架设备成本、首次商品铺货成本等,虽然估算方法各异,但一个点位的成本至少在4000元~5000元。因此,仅投放无人货架本身对于企业而言就是一笔巨额支出。而投放无人货架及后续运营均需要大量人力。
而当玩家们意识到,无人货架靠铺点竞争的模式难以生存时,便开始尝试差异化,比如推出冷柜、热柜、鲜食。不过,这对供应链的要求也会提高,运营成本相应升高。在实体便利店布点、采购设备上的大手笔投入,融资速度显然赶不上烧钱速度。
当无人货架再不能轻易获得融资,其奔驰的脚步会放慢吗?
许多苹果手机用户可能都有过体验,苹果一升级新系统手机就变慢变卡。很多人都以为这是手机自然老化所致,并不会多想,但也有不少人怀疑,苹果在这里头做了什么手脚,为的是让消费者更换新手机。
前两天,苹果公司的一则说明证实了外界的猜测。苹果公司表示,随着旧款手机的锂电池损耗加剧,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电流放电不足,导致手机突然关机,因此在最近一次升级中,苹果公司对旧款手机的性能进行了限制。具体来说,升级后手机突然关机的情况会减少,但是手机性能也相应降低了。
然而,根据谷歌公布的数据,每年苹果发布新机的时候,网友搜索“iPhone slow”(苹果手机变慢)的关键词就会剧增。这更加证明了消费者此前的怀疑是有道理的。目前,在美国已有两宗针对苹果的集体诉讼,指控其构成了欺骗,损害了消费者权益。
苹果的做法,就算不是刻意要坑消费者,也是没道理的。苹果既可以通过提醒消费者更换手机电池来规避问题,也可以在升级前进行明示,让消费者知情并自主选择。但这么多年来,苹果并没有这么做。
实际上,如今智能手机的主要配件质量相对稳定,每年的升级换代,更多是提升速度或改进功能,有时候甚至只是外观和配件略作改变。而电池的寿命是有一定期限的,如果及时更换电池,手机的性能并不会像升级后那样迅速降低(这一点已有实验支撑)。有人愿意追逐潮流,这没问题,但同时也要保证老手机用户的正常权益。变相强制用户更换新产品,有失交易公平,有违市场精神,也严重损害了苹果公司的企业形象。
对于此事,美国消费者已经提起诉讼。不过,消费者集体诉讼在国内的机制尚不成熟,在诉讼主体以及取证等环节可能会碰到难题。更务实的做法,是由消协对苹果公司提起民事公益诉讼,但这也并不容易。另外,工商管理部门等监管部门也可依法约谈企业,并对其违法行为作出处罚。不过,按照消法有关规定,罚款数额对苹果可能只是九牛一毛。
明明不重罚不足以“平民愤”,却只能看着企业堂而皇之一笑而过,心里真不是滋味。怎样惩罚企业才具有足够的震慑力,这个案例再次提供了反思的角度。好在市场本身具有一定的惩罚机制,如果苹果不及时改正,很可能会失去一大批消费者的信赖,进而影响其品牌形象和产品销售。
再强大的企业,也害怕消费者用脚投票,相信苹果公司也不敢无视这一点。
万达要和苏宁“互联”,新零售两大战队更加壁垒分明
张莹 评论员
已经互联网转型了8年的苏宁现在准备“落地”了。上周,在苏宁智慧零售大开发战略暨伙伴签约大会上,苏宁云商与万达、融创、新华联等合作伙伴签约合作框架,未来,苏宁的发力重点是融合线上与线下,即“新零售”。
苏宁计划,未来3年要新开设1.5万家店面、2000多万平方米的商业实体,达到店面总数2万家。其中,仅2018年就要新开5000家店,实现这一目标主要通过“租、建、并、购、联”的模式。同地产商的合作显然有助于实现实体店的落地,相比并不善于经营实体商业的苏宁,有商业地产运营经验的万达对提升苏宁未来门店的数量和质量都将起到促进作用。
而同苏宁牵手加入新零售,恐怕也是万达这一年来最为正面的新闻了。万达过去的形象很像一艘体型巨大、调头困难的商业航母,虽然该公司从2016年开始了更为激进的转型,试图更加多元化和国际化,但受制于略显僵化的管理体制和政策风向的影响,其转型的成果并不显著,万达的电商飞凡至今仍缺乏影响力,且刚刚传出大规模裁员的消息。
加入新零售的战局,可以视作万达终于厘清了实体商业和互联网的关系。而此次万达同苏宁的合作意向也意味着,新零售的战局将更加壁垒分明。
苏宁与阿里巴巴曾在2015年互相认购股权,是阿里巴巴新零售阵营中的一员,现如今,万达、融创等地产商的加入无疑又增强了阿里巴巴新零售的影响力。与之相对应的是,被业界视作阿里巴巴新零售最大竞争对手的腾讯,刚刚联手京东投资了唯品会,结成三方联盟;此前,腾讯还入股了永辉超市的超级物种,大有抗衡阿里巴巴的盒马鲜生之意。
大公司纷纷加入新零售战局主要也是从数据上看到了未来的前景。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消费者的价格敏感性在减弱,对于品质化、体验感的追求在增强,未来零售行业比拼的是购物体验、服务质量、管理效率以及成本控制,而这些的核心在于数据积累、技术发展以及线上线下协同合作。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两大战队已经壁垒鲜明,且阿里巴巴布局的策略、速度和影响力都领先于腾讯,未来还有哪些大公司加入战局尚未可知,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组队”完成之时,这场新零售的大战离定局已经不远。
来源:杭州日报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