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苹果双双落难,全球第二第三的印度危机手机
自从余承东打出「三年超苹果,五年超三星」的旗号以来,华为官方对于苹果的嘲讽便从未有过收敛。
去年9月份,在苹果召开了 iPhone X 发布会之后,华为官方 Twitter 毫无掩饰地发布了一条嘲讽苹果的推文,Mate 10 系列试图碾压苹果的意味尤为明显。
图片来自华为官方 Twitter
不过最近几年,华为在全球各地开疆拓土,分别将小米、OV 甩在身后,稳稳地占据了中国第一、全球第三的位置。若不是杀入苹果老家受阻,华为叫板苹果的底气,估计会更足一些。
2017年中的两个月里,华为短暂超越苹果,也算是触到了全球第二的桂冠。想来,华为并不愿意在全球第三的位置上坐太久。余承东的豪言壮志之中,预示着华为早已将苹果斩落马下的那一天提上了日程。
华为短暂超越苹果,图片来自 Counterpoint
然而,吊诡的是,无论华为还是苹果,在全球市场所向披靡的同时,却都在印度市场上折戟沉沙。针锋相对的两大敌手,在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市场上成了难兄难弟。面对着小米三星的你争我夺,OPPO vivo 的奋起直追,两大品牌只能在沦为「其他」的尴尬局面下,对着全球第二的位置一攻一守。
在中国市场下滑,美国市场固若金汤的状况下,未来几年内,印度必然成为两家争夺的第一战场。可这对难兄难弟在印度市场,都活得无比艰难。
华为错失良机,后发制人道阻且长
2016年9月末,华为宣布与印度制造商 Flex India 合作,在印度生产智能手机。
根据华为官网披露的信息来看,彼时华为将在一年内将 Flex 的产能提升至300万台,并以此为契机,在当年年底与50000家零售店合作,扩大分销网络。同时,华为将用200多家服务中心和30家专营店,将售后服务覆盖整个印度。
当时,华为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办的「印度制造」盛典上,邀请了印度信息领域多位官员参加。一时间,似乎华为手机征服印度的战役,即将全面打响。
华为「印度制造」盛典,图片来自华为官网
短短几个月后,印度手机市场便迎来了毫无征兆的风云变幻。根据 Statistic 公布的数据来看,2016年第四季度,来自中国的手机品牌同时出现在了印度市场榜单的前五位,此前地位不弱的印度本土品牌突然销声匿迹沦为「其他」。从这一季度开始,中国手机厂商占领了印度市场的前五席位后,再也没有退下,反而稳步提升,牢牢占据了印度市场的半壁江山。
印度市场五年内的品牌更迭,图片来自Statistic
而这些中国手机品牌中,有联想,有小米,有 OV,却独独没有华为。在国产手机厂商在印度市场上全面爆发的前夜,华为的这场看似要吹响号角的发布会,却变得无关痛痒。
在之后的一年里,上榜的联想小米 OV 开启了疯狂的攻势。根据 IDC 提供的数据来看,到2017年第三季度,印度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3900万台,创历史新高,与上一季度相比,大幅增长40%,比去年同期增长21%。
小米环出货量环比翻翻,而同比则是去年的将近三倍;紧随其后的联想出货量较上一季度增长了83%,超越 vivo 重回第三的位置;
尽管vivo 降到第四,但9月份之后供应商强势反弹,促使 vivo 凭借 V7 Plus 和 Y69 两款全新机型,完成了153% 的年增长率;
而这一季度是 OPPO 进入印度市场以来销售量最高的一季,供应商出货量环比增长40%,同比增长81%。
也正是这一季度,小米以23.5%的市占率战平三星,坐在了印度第一的位置,联想 OV 位列之后,国产厂商正式完成了对印度市场的霸占。
2017 Q3 印度市场格局,图片来自 IDC
缺席的华为,在竞品的印度盛宴之中,坐到了宴席的末尾。回顾2016年末至2017年中,印度市场动荡的关键时期,不难发现,2016年末任正非在消费者业务年会上的一段讲话,成为华为错失印度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这场年会上,任正非将利润放在了华为手机业务的首要位置上。2017年初,余承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任正非最近批评终端盈利不佳,华为手机2016年的利润几乎没有增长,利润率也在下降。」
企业的运转如同战争,战略方向决定企业的商业取舍。对于追逐利润为第一方向的华为来说,印度市场羸弱的高端市场以及150美元左右的主流手机价格,自然难以吸引华为的兴趣。更加成熟的欧美市场、正值消费升级热潮下的国内市场,成为了华为的主要目标。当然,华为在利润上的战略也卓有成效,2017年第三季度,当小米在为印度市场取得的佳绩欢呼雀跃时,华为的单机利润已经超越了 OV,是小米的7.5倍。
图片来自 Counterpoint
然而,在追逐利润这件事儿上,任正非似乎没有想象中那么孤注一掷。2017年10月,任正非话锋一转,说「这个世界百分之九十几都是穷人,友商低端手机有穷人市场,不要轻视他们」,算是他突然看清了规模的重要性。
只是,如果任正非在提「利润」和「穷人」的时间节点,能够交换一下,此时的华为在印度市场上,想来不至于如此不堪。商场如战场,战场只上最怕的是贻误战机。在长达一年的黄金时代中,华为为了利润抛弃了印度市场,当回过头来想要后发制人时,印度市场却已变成了小米的天下。
2017年中后期,华为在印度市场终于看到了有效的动作,荣耀V10、华为7X 等主打性价比的新机相继在印度市场上市,可迟到的华为,在印度市场上的复苏,只能用道阻且长来形容。毕竟在市场上,也终究讲一个先来后到。
而华为不断嘲讽抨击的苹果,在印度市场上,则走出了一条和华为截然不同,却也分外坎坷的道路。
印度十三亿人口,也撑不起苹果的高贵
根据2016年官方统计数据来看,印度人口已达13.24亿,预计三到五年内超越中国。与人口相对应的是,截至2017年,印度的智能手机普及率不足三分之一,在印度官方「数字印度」的大力推广之下,未来,印度手机市场的可增长空间值得关注。
而苹果进入印度市场已经整整十年了,乔布斯信奉印度教、只吃素食等传说,也都与这个神秘的东方国度有关。但是,商业不是故事会,十年下来,苹果在印度的市场份额只有可怜的2.5%,与中国市场的11%相比显得捉襟见肘。
乔布斯深受印度宗教文化影响
如果说华为错失印度是因为追求利润错失良机,那么苹果显然是与印度基因性的水土不服,简单来说一个字,贵。
与中国市场不同,尽管印度有着足够的人口红利和市场空间,但是其不足2000美元的人均 GDP 尚不足中国的四分之一,因此,其广阔的市场空间,是中国厂商的天堂,却是苹果的地狱。目前,印度主流手机市场的智能手机,单价不超过150美元——苹果在印度当地的产品售价,在1000--1500美元之间,几乎是主流市场定价的十倍。
印度 iPhone X 售价84000卢比左右,约合1300美元
即使是在高端手机市场,被一加三星围堵的苹果活得也并不容易。去年11月,印度媒体报道一加在第三季度超越三星成印度高端手机市场霸主,又被三星援引 Gfk 的数据证明了自己65.2%的市占率。两家的你争我夺之间,昔日霸主苹果却被遗忘了。
但苹果显然也不是吃素的。根据 Counterpoint 的统计数据来看,第四季度,苹果凭借高端市场47%的市场份额夺得印度高端市场首位。但是,从印度假日季这一黄金销售期的数据来看,苹果却从16年的59%,下降到了35%。
同时,苹果在高端手机市场的表现依赖的是低价的 iPhone 6 和 iPhone SE。苹果的核心产品,仍然因为过高的价格而被印度消费者不得已而拒之门外。
苹果主打小屏廉价的 iPhone SE
除了价格因素之外,iPhone 的使用体验也让印度用户抱怨不已。近日,CNBC 针对苹果的印度市场情况进行了采访和调研。根据其采访报道,一位名为 Mihir Sharma 印度用户表示:「苹果地图就是一个笑话」。尽管在过去几年中,苹果招聘了数百名工程师为其地图应用进行数据绘图,但目前其城镇数据仍然缺乏,甚至连地标性建筑信息和基本路段的导航都有缺失。
苹果从 iPhone 4S 时代就开始主推的 Siri 在印度市场的表现同样十分糟糕。成长了多年的 Siri 至今还无法识别印度人的英文口音以及源于印度的英文词汇,要知道这这一方面,竞品谷歌的 Google Assistant 和亚马逊的 Alexa 要做的好得多。语音作为人工智能时代的重要交互方式,苹果与竞品之间的差距,或许会成为其地位受到挑战的根源。
显然,印度的十三亿人口,也撑不起苹果的高贵,而苹果在体验上的差距,也同样支撑不起印度高端手机市场的用户。未来几年,爆发的印度市场上,苹果能否拿到一张船票,还需要打一个问号。
苹果华为,老二老三的危机
2017年是智能手机市场里程碑式的一年,中国市场第一次出现下滑,厂商之间的争夺变得更加激烈。而无论是华为还是苹果,都在这一关键一年,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华为在中国市场的市占率增长至19%,稳如泰山地蝉联了中国市场冠军。而苹果最新公布的财报则显示,在过去的一个季度里,苹果销量同比仅下滑1%,营收却增长13%,利润同比增长12%。
然而,无论是华为还是苹果,都绝不能掉以轻心。手机市场逐渐饱和之后,残酷的争夺战刚刚开始。未来几年,小米OV等中国厂商,将会不断开拓全球市场,拉美、东南亚等华为苹果占据先发优势的地区,将会迎接新晋者的挑战。于此同时,各家厂商对于利润的追逐也将变得越发重要,高端手机市场的竞争也会变得更加残酷。
对于华为来说,高端机打不进美国,低端机缺失了印度;对于没有低端机的苹果来说,高端机在全球各地受着三星及中国厂商的威胁,在美国老家,收购了 HTC 的谷歌更是虎视眈眈。
未来几年,丢了印度的华为和苹果,在第二第三的位置上,谁也坐不踏实。毕竟,印度这个神奇的国度,极有可能用他「准全球第一」的人口,像当年的中国一样改变世界。华为和苹果,需要对印度更加,更加关注。
来源:百略网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