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5月底完成首批车辆内部交付后,国内造车新势力代表企业蔚来 又将迎来一轮全新的交车考验。6月23日,蔚来 确认将在6月28日正式开始向普通用户交付车辆。业内人士表示,此前多次延期的交付时间已经令业内外对蔚来 的造车能力产生了质疑,月底的此次交付对蔚来 意义重大。不过,即便顺利交付,蔚来 也只是完成了第一步,蔚来 和后续产品仍需接受消费市场长期而苛刻的考验。
首批普通用户将提车
6月23日,在蔚来 公开课上,蔚来 创始人李斌介绍了交付进展及服务体系建设、服务权益升级等信息。值得注意的是,蔚来 计划在6月28日进行第二批ES8的交付。据了解,这将是蔚来 首次向普通用户交付新车。
李斌表示,在价格方面,即将交付的蔚来ES8可享受国家补贴4.5万元,在已出台新能源 地方补贴的城市可按照政策规定扣减,在部分预计会发布地方补贴的城市可参考2017年政策扣减。在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蔚来 已在5个城市布局了6个蔚来中心,2018年内将累计在13个城市布局15个蔚来中心。同时,蔚来 已在8个城市部署了换电站,2018年内将累计部署33个城市。此外,在65个城市,蔚来 也已经安装了549根专属充电桩。
事实上,5月31日,蔚来 对外宣布已向首批用户交付了10台车,而“首批用户”指的是蔚来的员工。虽然已完成首次交付,但外界对它造车能力的质疑声仍然没有消除。威马 创始人沈晖直言不讳地指出,“新造车企业最大的挑战是真正意义上的交付,不是只交付给内部员工或者个别熟人,而是一般的线下用户”。
根据蔚来 5月18日给出的最新量产时间表,蔚来 将在6月内交付550辆车,8月起完成产能爬坡,9月底完成首批1万辆创始版ES8的交付。据了解,目前蔚来 的量产车已进入小批量试生产阶段,6月的生产目标为841辆,截至6月15日,已生产了229辆新车。
业内人士表示,月底的此次交付对蔚来 意义重大,将极大地影响它的发展前景。如果此次交付能够顺利完成,不仅有利于打消此前市场对它造车能力的质疑,也将对蔚来 在美国IPO进程产生积极影响。
频频跳票引质疑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ES8的交付工作曾被多次推迟。2017年12月,蔚来 高调发布了ES8车型,李斌当时表示,ES8在今年4月开始首批交付。在4月25日的北京车展上,李斌又改口表示,由于产品需要进行安全性检验,要达到质量标准,造成实际交付时间比此前内部计划有所延迟,ES8将于5月初开始实现交付。然而,5月初蔚来 并没有交付新车。
日前,又有报道称,蔚来 与江淮合作建立的工厂一直冷冷清清,但随后蔚来 联合创始人兼总裁秦力洪对此解释称,现在还是小批量生产,不过很快就会开始大批量生产,然后再到产能爬坡。“这座工厂满负荷的产能是10万辆,今年底能爬坡到5万辆。”
对于蔚来 延期交付的原因,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分析认为,蔚来 与特斯拉一样具有推出产品比较慢、经历时间比较久的特征。此外,蔚来生产制造依靠江淮代工,江淮虽然实力强大,但在与蔚来 合作过程中还需要一个摸索的过程,因此蔚来才面临一再跳票的窘境。
事实上,不仅是蔚来 ,不少初创车企都在规模交付上遭遇过麻烦,小鹏 董事长何小鹏就曾坦言,“今年没有一家能够规模交付,因为规模交付的难度比我们想象得要高”。
此外,已推出多款电动车的特斯拉也未能逃脱大规模量产的困境,特斯拉此前计划2018年一季度末Model?3单周产量要2500辆,但实际上Model?3最终只实现了2020辆的单周产量。
不过,崔东树认为,蔚来ES8的延迟交付不会对消费者产生太多影响,蔚来 的设计理念有优势,很容易吸引到消费者。再加上蔚来 的合作伙伴江淮 在生产制造上的经验,消费者信任度较高。“现在对蔚来而言,首先需要蔚来ES8的真正交付,而6月28日向普通用户交付也更具象征意义,如果再次跳票则将影响到用户的信心。”崔东树说。
面临双重考验
与寻求融资和探索商业模式相比,实现产品的量产交付才是造车新势力需要面对的最大一场考验。不过,草草交付的产品也很难令消费者感到满意,甚至可能会引发投诉,有些造车新势力正跌倒在了这里。
近期,一辆使用不过3个月的野马新能源 在充电时发生自燃。由于威马 首款量产车型威马EX5和该款自燃的野马电动车的电池供应商是同一家,所以这起自燃事故也将威马 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随后,威马 群已经有近1/3的EX5意向车主和潜在客户退群,其中很大一部分人放弃购买这款车,而剩下的一部分则退而观望。
对于蔚来 而言,即便顺利量产交付,也同样要面对产品质量、成本控制、供应链管理等一系列问题。正如上汽集团副总裁王晓秋所言:“从造车新势力产品交付开始,就是时刻准备去解决问题那天的来临。”
目前,没有整车生产资质的蔚来 仍需依靠江淮 代工,但这种造车模式也引发了外界对蔚来 品质方面的担忧。据了解,除了设计,产品的质量与流水线生产能力、品质控制能力和材料加工能力等都密切相关。中国 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认为,“新造车企业没有强势的品牌和足够的生产经验,显然无法把控整车厂为它代工生产 的整个流程”。
另一方面,蔚来 还面临着来自特斯拉等国内外对手的外部压力。6月6日,特斯拉确认将在上海建设美国以外首个工厂。特斯拉CEO马斯克表示,如果能够在本地生产,特斯拉电动车在中国的售价将下降1/3。
对此, 分析师贾新光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入华建厂这件事上,特斯拉已经拖了几年了,给了蔚来时间,但是蔚来进展也是缓慢”。
同时,双积分政策也在倒逼自主和外资车企加速向新能源 产业转型。根据公开资料,2019-2020年是中外品牌新能源车型上市的密集期。业内人士指出,传统车企在供应链、技术研发、规模成本、生产制造、渠道等方面的优势将进一步放大,作为造车新势力的蔚来 届时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崔东树也坦言,对蔚来 而言,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比如后续的市场营销与品牌打造、服务体系的建立等。有观点认为,如今的互联网 企业必须有10万辆以上的年销量,才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但达到这一销售规模的前提是能解决市场诸多痛点。
【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