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这波新机会,已经有游戏抢在前头了

互联网
2025
05/20
17:59
分享
评论

导语:华为能为独立游戏做什么?

作者:游戏葡萄 林致&以撒

每年,华为都会带来一些大动作,但今年的变化特别多。

5月19日,华为正式发布全新鸿蒙电脑HUAWEI MateBook Pro与HUAWEI MateBook Fold非凡大师。这被不少媒体称为一个历史性时刻。

1.jpg

过去很长时间里,Windows几乎垄断了整个PC市场,很多软件和硬件也都围绕它开发。鸿蒙电脑的发布,意味着这种局面开始出现松动。对于国产系统来说,这一步走得并不容易,因为它的意义远远不只是换了个形态,而是从底层技术到整个生态都开始重新建立。

这一变化也影响到了游戏行业。鸿蒙电脑发布的同时,华为游戏中心PC版首发上线,目前已有超过百款游戏上架,覆盖角色扮演、经营策略、动作射击、体育竞速、休闲益智、棋牌桌游等多种游戏类型。

2.png

对游戏开发者来说,华为游戏中心PC版不止是一个新平台,而是一个处在发展阶段、充满无限潜力的新机遇。

相比那些格局已定、入口紧张的成熟渠道,华为游戏中心PC版带来新的分发机会。在流量稀缺的当下,尤其值得关注。

01 当独立游戏出现在发布会

在这次发布会上,华为游戏中心PC版首发之外,笔者还特别注意到了几款独立游戏。

这其实并不常见——像电脑、手机这样的硬件发布,通常重点都是系统、性能或者大型应用,而这次,华为给几款独立游戏留了位置。

在这次发布会上露出的《苍翼:混沌效应》,原本就是一款在移动平台上表现出色的Roguelike动作游戏,累计销量已超220万。

此次游戏上线华为游戏中心PC版,是开发团队基于鸿蒙PC端环境进行的专项适配优化,凭借更大的屏幕和更稳定的性能,游戏的打击感和视觉表现进一步增强,整体体验也更为流畅。

另一款《匠木》,则是一个典型的小体量文化取向的独立游戏。它围绕中国传统榫卯结构展开解谜,累计下载超过6000万。

3.png

这次,它在华为游戏中心PC端实现了专门版本的开发与首发,属于为PC端 适配后的独家上线。游戏的细节表现力被显著放大,几乎变成了一座可交互的「榫卯博物馆」。

为什么华为会在这么重要的场合露出独立游戏?

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在鸿蒙游戏生态的持续构建过程中,华为尤其重视优质内容生态的建设,独立游戏的创造力和优质内容恰好契合华为的需求。

此外,独立游戏产品体量一般不大,但其受众通常对内容性、创意性的要求较高,偏好在内容社区消费和交流,这与华为侧优质、有高创意表达、重视内容创作的用户群体高度匹配,这样一来,华为也乐于为独立游戏提供更多崭露头角的机遇。

在这个基础上,独立游戏可能会是鸿蒙生态中能最快丰富内容层次,也最容易建立社区文化的第一批作品。

支持独立游戏听起来不错,但实际效果如何,仍是很多开发者关注的重点。现在PC端生态仍在建设中,而移动端已有不少合作案例,可以作为一个观察窗口。

《落日山丘》的上线,就是一个值得参考的样本。

这款游戏由国内团队 Cotton Game 开发,原本在 Steam 平台就已获得不错的口碑。今年 4 月 30 日上线移动版,5 月 1 日同步上线鸿蒙版。

4.png

《落日山丘》是一款叙事驱动的解谜游戏,讲述了作家 Nico 在战争结束后踏上旅途,与昔日战友重逢的故事。玩家会逐渐了解Nico 的过往经历,揭开这场旅程背后的真实意图。游戏整体节奏不快,旅途中经过的城市街景和人物细节,都构建出一种复古而温馨的氛围。

5.png

绘本风格的画面配合动态光影和柔和的音乐,让整个体验显得温柔而沉浸。由于它并不依赖复杂系统或操作机制,而是通过调查物品和对话推进等方式缓缓展开,因此特别适合在移动端的碎片时间中反复进入。

据华为官方统计,《落日山丘》在上线五天内的下载量与新增用户,均超过 iOS 和其他主流安卓平台的同期表现。

换句话说,鸿蒙生态的流量不仅能看见,也能转化。对开发者而言,这是个实在的信号。

02 华为能为独立游戏做什么?

那么,对于愿意尝试鸿蒙的开发者来说,平台到底能提供什么?从近期几个独立游戏的合作情况看,华为不仅开放了渠道,还在流量、技术和推广节奏上做了更深层的配合。

第一,华为不是只提供一个平台,而是真的下场帮你吆喝。

很多平台都在说支持独立游戏,但真正上线的时候,开发者往往只能得到一个位置——上架成功,后续表现只能“自生自灭”。而在鸿蒙生态,华为的做法明显更主动,不只是开放入口,而是把推广当成一件要一起完成的事。

在鸿蒙5之前的系统版本,华为游戏中心设置了独立游戏专区,并安排分类页面、推荐榜单和多个入口。在《落日山丘》上线时,平台专门提供额外的曝光入口,让它稳稳占住推荐位,用户点得进去,搜得着,也能排得上榜。目前,鸿蒙5系统也在规划独游专区上线,为开发者提供额外曝光入口。

6.png

除了渠道位上的支持,华为也会从内容层面 参与到游戏的预热和首发节奏中。

比如《完美的一天》这款游戏,游戏围绕1999年12月31日的特殊时间点,构建了一个融合时间循环与童年记忆的沉浸式故事。它的上线过程,就是平台与开发者合作的一次完整案例。

上线前,开发团队设计了一个围绕童年情怀的抽奖活动,邀请玩家回忆“小的时候,你想要的游戏机和四驱车,妈妈有没有买给你?”这个设定与游戏主题高度一致,在社群内引发了共鸣,也提升了预约转化和评论活跃度。

7.png

在内容分发层面,华为也会主动参与推广节奏。游戏编辑室、社区品鉴团这些内部团队,会专门为游戏写内容预热,把游戏的画风、玩法以及叙事主线用玩家喜欢的方式讲出来。

8.png

据官方统计,《完美的一天》在鸿蒙平台首发后一周内的下载数据,也同样超过了iOS在内的多个主流游戏下载平台。

这些做法说明,华为不仅在讲“我们支持独游”,而是已经在尝试建立一套专门为独立游戏服务的内容宣传体系。它们帮助开发者更好地触达用户,也让玩家更容易发现这些有趣的小体量作品。

第二,华为不仅开了入口,还会为开发者提供一站式服务。

对不少独立游戏开发者来说,尝试适配一个新平台最大的顾虑之一,不是愿不愿意试,而是问题太多、门槛太高。尤其是在系统底层架构与现有开发逻辑不同的情况下,平台方的服务与支持态度,往往决定了试错成本的高低。

而鸿蒙就在这方面提供了不少支持,从根本上降低了门槛。比如华为游戏中心上线了鸿蒙游戏开发者服务官网,值得关注的是,官网中开放了“开发入门”和“已有游戏移植”指引模块,为开发者提供开发、迁移的标准化流程,以及380+三方SDK与110+游戏开发库这样的支持,解决了不少产品开发与迁移的痛点。

针对更多优化与技术问题,HGS(鸿蒙游戏开发者服务)还开放了游戏性能诊断工具HiSmartPerf、代码 分析工具Graphic Profiler、游戏性能管理GPM等工具。再加上一系列技术向开发者交流活动,这些支持,都能进一步加快生态接入和产品移植的速度,方便更多团队快速上手鸿蒙。

轻松迈过门槛,后续适配更是高效便捷。别忘了鸿蒙生态还有一个很大的潜在好处:一次开发,多端部署,大大简化了开发流程,为开发者节省不少时间及成本。

第三,华为还会为一些定制型产品,提供专项支持。

针对一些项目,华为游戏中心设立了专项扶持方案。选择在鸿蒙首发,并结合系统特性进行定制开发的游戏,有机会获得额外的资源支持,包括内容推荐位、短视频和直播栏目曝光、定制标识,以及来自浏览器、负一屏、全局搜索等系统级入口的联合推荐。

对希望在新平台上尝试更多玩法和形态的开发者来说,这种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开发风险,也让合作方式更清晰。

这些政策的目的很明确——希望有更多开发者做出针对平台特点的尝试,而不是简单移植现有版本。在新平台早期阶段,这种优质内容的出现,不仅能提升玩家的整体体验,也能帮助开发者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第四,华为还主动搭建对话场景,让平台更贴近内容创作者。

除了机制和资源上的支持,华为游戏中心也在持续建立更直接的沟通方式,希望了解开发者在项目推进中的真实困境和判断标准。

比如在今年 4 月,他们在长沙举办了小游戏专场沙龙,邀请超过 200 位行业从业者现场交流,发布了新版接入方案,帮助开发者更快适配鸿蒙生态。

去年 ChinaJoy 期间,平台还发起了名为「策划不设防」的 对谈活动,邀请陈星汉与郭炜炜围绕创作与平台合作进行交流,由华为游戏中心编辑室主编主持。

可以看出,平台确实在努力靠近内容创作者,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

总的来看,华为目前为独立游戏准备的支持体系,已经不只是流量层面的推荐那么简单,而是逐步向平台共建的方向发展。无论是解决适配难题,还是资源集中推广,最终都是为了让开发者更专注于把游戏本身做好。

03  一个可以主动争取的窗口

对独立游戏开发者来说,现在是一个难得的窗口期。近几年,行业最大的问题之一是流量越来越难获取。大平台推荐机制趋于稳定,体量小、预算紧的项目,很难再依靠默认分发获得关注。

而鸿蒙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会打破这种局面。它是一套还在快速成长的系统,而独立游戏刚好能为它提供多样化的内容。

对平台来说,需要这些风格鲜明的作品来填充内容生态;对开发者来说,也刚好需要一个竞争较少的新平台来获得关注。

如果说在其他平台上,独立游戏想要被看到靠的是运气,那在鸿蒙上,这更多是一场可以筹划的合作。只要产品本身有特点,肯下功夫做适配,基本都能获得一定程度的曝光和转化。对于许多独立开发者来说,这样的机会并不多见。

除了眼前的流量支持,鸿蒙也可能是未来几年最值得投入的游戏平台之一。

在去年年底的鸿蒙游戏行业论坛上,91ACT的CEO姜磊就曾表示:

鸿蒙真的是一个平替吗?当我真正去了解的时候,我认为不是,我认为它是一个革命性的互动娱乐平台,它所展现出来的是全场景互动娱乐体验。它在各个情景中的无缝流转是我前所未见的,也顺应了这个时代的发展,顺应了用户的需求。

从开发者的视角看,这个平台不仅提供新的流量入口,也更愿意倾听创作者的需求。只要项目本身有特点,愿意尝试新的合作方式,就有机会被看到。

而对一个平台来说,能否走得更远,也取决于它是否真正理解内容创作的节奏和判断方式。如果鸿蒙能持续回应这些选择,它就不只是一个新的入口,而是一个真正适合内容长期生长的土壤。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