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9日,一场面向工业智能体领域的产业研讨会圆满落幕。为贯彻落实工信部2025年“两化融合”战略部署,响应《北京市关于支持信息软件企业加强人工智能应用服务能力行动方案(2025年)》的号召,“智启未来:工业智能体新范式研讨会”在京召开。
此次会议由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指导,北京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服务联盟主办,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管理委员会、中工互联(北京)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承办,汇聚政产学研多方力量,共话“人工智能+制造”新融合,共探工业智能体技术路线新范式。
图:研讨会现场
会议现场气氛热烈,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两化融合处处长冯伟、市经信局信息化与软件服务业处处长赵祥伟出席会议并致辞。
图:相关政策宣讲
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庞鹏沙、北京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服务联盟理事长闫同柱、中工互联董事长智振、现代杂志社社长蒋亚宝、百度智能云智慧工业解决方案总经理吴学义、机械工业出版社计算机图书事业部副总经理王颖、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郝伟明等数十位政企学研各领域贵宾出席会议。
图:与会嘉宾合影
中工互联、百度、智谱华章、和利时、用友网络、航天云网、首自信等企业AI与工业软件领域龙头企业围绕“工业大模型”“场景智能体”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以融合促发展,“人工智能+制造”迎新契机
中工互联董事长智振在大会主旨演讲《工业智能体赋能新型工业化》中指出,中国已具备构建工业智能体全球领先范式的核心优势:一是产业门类齐全、工程经验丰富;二是政策支持力度大、企业创新积极性高;三是拥有丰富的实践场景与快速的落地能力。这使得中国在工业智能体应用方面正快速弯道超车,形成从“场景提出—大模型支撑—智能体落地”的全流程生态闭环。
图:中工互联智振作主题分享
作为本次大会承办方,中工互联展示了其近年来在工业智能体领域的系统布局。智振在演讲中提出,当前工业智能正处于“稳定爬升期”,市场对人工智能价值认知已趋理性,关键在于能否精准落地、持续优化。他指出,未来三年,中工互联将聚焦四大路径推进产业智能化:
一是在传统数字化成熟行业内,引入AI技术形成能力叠加;
二是在数字化基础薄弱行业中,以大模型驱动实现跨越式提升;
三是探索AI原生场景智能体,挖掘深层次商业价值;
四是基于平台能力打造新产品、新模式、新服务。
图:中工互联关于工业智能发展的思考
智能体产品体系日臻完善,构建AI工业生态闭环
“从数据到智能体,从工具到平台,从一线设备到产业协同,我们正构建全栈智能化解决方案。”智振介绍道,中工互联正以“一个底座、两大方向、三层架构、四类场景”为核心技术路径,全面推进智工·工业大模型和工业智能体产品体系建设,以赋能新型工业化开展。
图:智工·工业大模型技术路线
“一个底座”:构建“算力-数据-算法”三位一体基础能力体系,为工业大模型训练与部署提供强大支撑;
“两大方向”:聚焦“AI+数字化”,并深入行业及场景,探索在工业流程优化与产业链重构中的应用;
“三层架构”:以数据集、大模型、智能体为核心,打造数据→模型→智能体的闭环链路,实现全链融合;
“四类场景”:聚焦装备、产线、工厂、行业四类典型应用场景,提供从底层设备智能控制到行业级智能运营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截至目前,中工互联已推出智工·智界智能体平台“工具箱”,包括:
智工·知语:具备自然语言处理与人机对话能力;智工·智控:实现设备级智能管控;智工·问数:提供数据洞察与分析;智工·智脑:在设备侧,支持私有化产品部署和场景决策功能的实现;智能体工具,为复杂工业场景量身定制方案,包括油气田钻井智能体、工业母机智能体、综合节能智能体、制造BOM智能体、协同制造智能体、知识数据智能体等。
图:中工互联产品矩阵(数据集、模型、智能体全栈系列产品)
典型案例落地开花,验证产业实效路径
在实践层面,中工互联已构建多个可复制、可推广的智能体典型应用样板:
污水处理行业,中工互联联合中核同方水务推出“污水厂厂长AI助手”,以智工·工业大模型为基础,实现能耗动态优化与异常智能预警,有效压缩运营成本,提升处理与应急响应速度。
能源装备制造领域,中工互联与江山变压器共建“智变大模型”,达成全流程智能化。大幅降低返工率、缩短研发周期,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图:AI + 数字化快速切入行业及场景
民爆行业,中工互联和某民爆企业搭建的具身智能体跨系统协同方案,提升采购决策效率与准确率,降低运营成本,优化供应链、规避风险。
综合能源场景,携手英格索兰推进能源AI智能体建设,提升空压机维修响应速度,降低单位产能能耗,保障生产、节约成本。
这一系列场景落地案例,正在不断拓展工业智能体的能力边界与产业认知,为工业智能化从“工具使用”迈向“系统变革”提供了重要范本。
展望未来:从“All in AI”走向“AI in ALL”
“真正的变革,是把AI嵌入每一个工业细胞。”智振表示,展望2025年,工业智能应用将迎来全面爆发期,从“All in AI”走向“AI in ALL”,人工智能将成为工业体系的一部分、成为组织行为的助推器。
中工互联将在以下几个方向持续加码:加快AI原生高价值智能体研发;推动工业大模型向更广行业、更多企业下沉;构建开放、共享的智能体平台生态;联动地方政府、产业园区共同构建智能产业集群。
图:中工互联首提“工业智能体的发展路径”
本次大会不仅是一次理念的碰撞,更是一次系统的谋划,预示着工业智能体建设将进入加速期。政产研用多方协同、资源整合、能力共享,正引领中国工业迈向更高质量、更高效率的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