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头工作室”入局VR的背后,还有一段被B社坑过的老故事专栏
时隔17年之后,落魄的Human Head(人头工作室)祭出了一款老游戏的VR续作——《Rune: Ragnarok》(符石:诸神黄昏)。作品本身的品质我们尚且未知,而真正值得提及的,是这17年间Human Head与Bethesda(B社)的感情纠葛,以及再度起身与之分庭抗礼的无奈呐喊。
Bethesda如今早已深入VR行业,无论是不是新瓶装旧酒,换了种形式的《DOOM VFR》和《上古卷轴5》总归让人眼前一亮。出于牟利和打压竞争对手的目的,母公司ZeniMax还与Oculus打起了旷日持久的官司,近乎10亿美元的诉讼请求也曝露了其贪婪的本性。
而早在2011年,Zenimax和Bethesda的铜臭味就让Human Head透不过气了。尽管后者算不上明星开发商,但它持有的《Prey》(掠食)也足以证明其开发能力,出色的解谜设计虽与主流市场格格不入,然又蕴含着足以让核心玩家驻足的魅力。该作在发售的2个月内就卖出了100万套,IGN、Metacritic分别为其打出了9分和83分的好成绩。
基于这样的好底子,投资《Prey 2》绝不是一桩亏本生意。2009年,江河日下的3D Realms将游戏版权移交给ZeniMax Media,事与愿违的是,Bethesda却于2014年表示它们将停止开发工作。
背后的具体冲突我们无从判断,但坊间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早在2011年,Human Head就已经构筑好了预览版本,这意味着《Prey 2》距离成品只有一线之隔。不过,ZeniMax数次予以游戏不合理的发行门槛,且妄图以一个较为低廉的价格收购Human Head。尽管后者最终维持了独立的身份,但代价却显得相当惨重。
ZeniMax旗下的法国工作室Arkane随后成了接锅侠,为此努力了数年之久的Human Head则被一脚踢出项目组,Bethesda还不忘落井下石一番:<em>“我们不觉得这款作品达到了应有的高度,即便完成了它也可能无法成功。”</em>
<em>(人头工作室也算是活过了20年)</em>
唯独值得庆幸的是,在资源极度压缩的条件下,Arkane于2017年交出了《Prey》系列的重置答卷。即使身在敌营,这家曾经开创过《Dishonored》(耻辱)系列的工作室,也给了Human Head足够多的敬意。即使作品有着诸多弊病,也无法掩盖游戏持有的古典内核与沉浸模拟的高度造诣。
与Bethesda的“耀武扬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Human Head流亡之后的苦日子。虽然还能拿到诸如《BioShock Infinite》(生化奇兵:无限)、《Batman: Arkham Origins》(蝙蝠侠:阿卡姆起源)等一线作品的订单,但无非都是些较为边缘的外包工作,它们甚至还为Trion Worlds的MMO网游《Defiance》做过角色设计。
<em>(Rune: Ragnarok的宣传图片)</em>
《Rune: Ragnarok》的立项令人欣喜也让人担忧,Human Head对于氛围的把控,以及出色的创新设计或许能带来与众不同的虚拟现实体验(它同样支持非VR平台),但比起《Prey》来说,《Rune》并非什么举世瞩目的大作。玩家对这个系列的评价普遍为“还算优秀”,蹩脚的AI与重复的敌人类型成为了诟病之处。
当然,以3A工作室的标准去要求Human Head是不合理的,针对《Rune》开发续作至少更为保险,它有一批极其忠实的玩家。
原作2012年才姗姗登陆Steam平台,这距离它首次发行已经过去了11年,而从SteamSpy的统计数据来看,仍有10多万名玩家愿意为此买账——<em>或许这一声不算洪亮的呐喊,已经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em>
作者:VR日报箱子,专注于全球VR行业热门新闻与动态,微信公众号请添加VR日报,合作请联系net1996。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