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省市启动消费贷“围剿战” 如何让借钱消费回归初心? 专栏

/ 江瀚视野 / 2017-09-29 11:15
多年的房地产市场上涨让很多人都已经形成了现在不买房未来就买不起房的心理,从而使市场产生了一致性选择。

作者:江瀚(苏宁金融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著名专栏作家,上游财经专家顾问)

曾几何时,在中国借钱可以说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但是随着金融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借钱正在变得越来越容易,对于已经工作的人士来说,现在各家银行的信用卡都不难办了,在信用卡之外,无论是商业银行还是各家金融机构都推出了形形色色的消费贷产品,消费贷的用途是用于支持居民的各类消费支出,包括教育、旅游、房屋装修、耐用大件生活必需品等等,但是在这种极为方便的消费贷的背后都有着一个明确的要求:不准用于房地产。

最近一段时间,以北京、深圳、浙江为代表的各地监管部门几乎统一下达了政策,彻查各家金融机构的消费贷走向,凡是用途不明或者违规进入楼市的消费贷都要限期改正。

那么,消费贷为什么会成为变相的首付贷?

由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不断提升的城市化水平,导致了在房地产投资之外,还有着巨大的房地产刚需。

多年的房地产市场上涨让很多人都已经形成了现在不买房未来就买不起房的心理,从而使市场产生了一致性选择。

对于刚需人群来说,调控之后稳定的房地产市场反而是买房的黄金时机,奈何居高不下的房价让首付的压力过大。于是,房地产旺盛的需求和如火如荼的消费贷发生了一系列的化学反应。

由于消费贷的借贷简单,放款便捷,一般利率也并不太高,让缺乏首付的人都会将目光集中于消费贷之上。各个金融机构之间的网络联网通用以及信息共享的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一旦使用者通过一些简单的操作,比如说转换一家银行,或者换个账户,就能够轻易的避开监管。

再加上,各家放款机构对于消费贷的贷中管理并不完善,一般只要你消费一段时间之后交上消费凭据就可以了。这些管理的漏洞让消费贷变成变相首付贷有了可趁之机,乃至于形成了如今问题。据易居研究院统计,变相消费贷违规进入楼市的金额可能已经高达3000亿元。

消费贷到底如何回归初心?

消费贷作为一种促进消费的金融创新,对于促进消费,拉动内需,是非常有益的事情。但是,一旦其变相成为首付贷之后就会成为巨大的风险隐患,就像当年美国的次贷危机一样。首付是衡量一个人能否有购房能力的一个标准,如果连首付都付不起的话,在金融机构的眼中,这就代表购房者尚未具备购房能力,如果出现一定的经济波动,极有可能发生信用违约,从而产生较大的金融风险,这也是为什么国家严禁首付贷的原因。

那么,有没有办法让首付贷回归初心呢?办法是有的,正如当年国家对于预付费卡的管理,将原先什么地方都可以使用的多用途预付费卡变成单用途预付费卡就能够有效地控制风险。同理,对于消费贷的监管最好的办法就是严格控制其使用场景,这样的话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控制变造消费贷的情况出现了。

与此同时,也可以考虑专门建立一个将各家金融机构信息进行联网监控的机构,通过各家金融机构信息的联网通用,从而实现对于资金流向的控制,在资金的角度上,对消费贷的使用渠道进行控制,尽可能地防范金融风险的产生。

注:本文首发于重庆商报上游财经,如需转载请和重庆商报联系。《上游财经》是重庆日报报业集团重点打造、重庆商报运营的移动互联网新闻品牌,作为重庆市首个主流财经新媒体平台“上游财经”APP。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最新快报

1
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