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办创始人:是时候换个姿势做管理了专栏
首先,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创业企业需要管理吗?答案必须是肯定的。然而,大多数的创业企业,尤其是在最初起步的时候,实际上是处于无管理状态的。
我们经常看到的是:创业者拉着十几个人,通宵达旦,没有明显的部门划分,也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大家都奔着一个目标去,那就是不停地做,折腾点东西出来。为了“犒劳”这些跟自己一起打拼的兄弟,创业者对那些招聘来的员工也表现出极大的“信任”:上下班不用打卡,上班时间基本全自由,中途甚至还可以出去会见朋友,无论事假病假,请假连工资都不扣了。
看上去一团和气,上下齐心,实际上员工没几个会把自己当成创业者,对他们来说,这只是一份工作,打一份工,仅此而已。因此创业者不停地画饼、激动人心地承诺、各种洗脑灌输,只能调动团队一时的荷尔蒙,无法形成持续的战斗力。激情和冲动取代不了管理,有规律的紧密耦合才能构成事业起步的基础。
那么如何管理,才能实现创始人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的紧密耦合呢?我们先来概括一下创业企业一般会存在的管理问题:
事多。创业企业从无到有,要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产品计划都排到后年去了,各种基础设施需要完善,各个环节需要费心,各路神仙都需要打点,事情真是多之又多。
人少。创业企业资源有限,又得迅速扩张,可是无法一下子招很多优秀的人才进来,所以你会发现不管投多少人进来,很多事情还是没有人去做。
效率低。创业企业竞争激烈,大家都在抢占风口,每天都在与时间赛跑,希望能够做得很好。可是企业的进步总是赶不上我们的要求,效率永远在拖后腿。
如何破解上述管理问题呢?苹果教父乔布斯曾经讲过一个故事:熊、猩猩、浣熊、鸟类、鱼类还有人类,比赛谁跑得快。最后秃鹫赢了,人类排在倒数几位。这并不奇怪,论身体机制,人肯定比不过秃鹫。但是,当人类骑上自行车之后,结果出现反转,秃鹫被远远甩在了身后。
懂得借助工具,这就是人类的智慧。对于创业者而言,其实也需要借助这样一辆“自行车”,完成一些自身能力之外、资源之外的事情,这正是“随办”的设计初衷,赋予管理者更强的“超能力”,使他们在面对事多、人少的现实问题时,依然能够做到分身有术、运筹帷幄。
为了实现以上目标,创业者在选择管理工具时,需要注意以下几项问题:
1. 将任务明确化,指派给具体的人,并记录在案。前面我们提到,创业企业通常人少事多,布置任务多是口头传达,一句话而已,具体什么任务、由谁执行,有时并不明确。下达任务一方随口一说,执行者也不会太放在心上,事情一多,大家都忘了。因此,我们有必要把任务记录下来,可以随时提醒、随时查看、随时沟通。
2. 给任务指定deadline,让时间的紧迫一目了然。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刷信用卡时,似乎没什么感觉,现金支付就不一样了,真金白银交出去,我们会格外谨慎。原因就在于这种交付方式是看得见的,一目了然的。对待时间也应如此,每件任务都应有deadline,如果我们能够将deadline的逼近,用一种时间在一天天流失的形式营造出来,是不是会在无形中增强紧迫感。
3. 老板应对员工的工作饱和度、工作状态与表现一清二楚。管理工具应建立在对人性准确揣测基础上的。老板最需要的工具是什么?不是沟通,也不是协调,而是“我的员工骗不了我”,我视野范围内的事情,我知道;那些视野范围外的、甚至我管辖之外的,我也一清二楚。当然没有几位老板会承认这一点,但绝大多数确实是这么想的。因此,老板需要借助管理工具,使他对所有员工的工作都一清二楚,这样中层不敢造次,基层不敢应付。
对于创业者来说,懂得借力工具,可以快速规避自身能力、资源、时间等限制,实现轻松创业。试想一下,当大家都在努力奔跑时,你已经骑上了自行车,风口自然被你占了。可惜的是,大多数创业者意识不到这一点,仍在绞尽脑汁地想,怎么调整步子、怎么更卖力地跑,等到达时,风已经停了。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