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车软件扰乱了谁的市场观点
【 推荐】原本只是互联网大佬的移动入口之争,原本只是快的和嘀嘀的 “烧钱”大战,原本只是司机、乘客赚赚小补贴的事,打车软件却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打车市场的一些游戏规则。有人觉得不公平了,有人觉得市场乱了,作为管理部门的市交港局也已经站出来治理 “打车软件”滋生的出租车服务乱象了。在打车软件的使用者——出租车司机眼里,打车软件搅 “乱”了什么?
上海交港局规定,从3月1日开始,高峰时段出租车严禁使用打车软件,在此间,乘客扬招待运车辆不停的,视为拒载。自从打车软件出现之后,多次受到交港局的约谈,因为打车软件挑战了出租车公司电调平台,当滴滴和快的两个打车平台烧钱火拼之后,监管部门终于坐不住了,要求打车软件必须接入电调中心。互联网时代出现的新玩意儿最终还是被套上了缰绳,就像一辆高铁车厢被套上在牛头上一样。
为什么要管制打车软件的使用呢?表面的理由是打车软件使很多扬招的乘客打不到车,尤其是年龄大的人,不使用移动互联网,所以眼看着空车从自己身边经过。上海监管方面认为出租车的业务量并没有变化,不存在结构性变化,顺理成章,打车难的原因在于“待运”车辆不接扬招!打车难是从有了打车软件开始的吗?显然不是,主要原因还是打车软件瓦解了监管与出租车公司的权力,一个乘客与出租车司机点对点互动的横向市场网络正在形成,显然,这动了出租车公司的蛋糕。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出租车服务并没有形成一个真正的市场,而是出于计划经济的思维之下,为什么这么说呢?形成市场的主要标志是价格系统,根据供求不同而上下波动,显然,出租车价格只是城市与城市之间有区别,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固定的价格,这就是一种价格管制,价格弹性全无,如何再依靠价格来调节供需呢?与价格管制相关的是市场准入门槛很高,出租车的数量基本是恒定的,每个出租车的牌照可能是几十万,甚至更贵,出租车公司垄断了销售这种服务的资格。在供给一定的情况下,在早高峰和晚高峰必然会形成短缺,所以打车难,而在高峰之外,出租车供给又过剩,因为没有退出权。在这种双重管制之下,必然是一个严重扭曲的市场,为什么会一直维持下来呢?出租车公司每天要收几十到几百的份子钱,这才是打车难的根子所在。一个虚假的市场,必然习惯并依赖非市场的手段来解决问题。出租车公司的分子钱除了租赁收益之外,还有强制性征税,而其征税的基础就是垄断。
打车软件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对这种等级性的组织关系形成了冲击,快的和滴滴给乘客和出租车自己的补贴其实是打破了价格的管制,对于出租车司机来说,一天50-100元的收入大体上可以抵消一部分份子钱,也就是腾讯和阿里两个互联网公司替出租车司机交了一部分份子钱。减轻管制是市场化的第一步,腾讯和阿里的烧钱大战着实触及了出租车市场管制的敏感部位。打车软件不好吗?不用的人确实感觉到不好,但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了,时代不会等人,当手机已经普及之后,满大街的公用电话亭已经废弃了,没有人愿意出钱给不用手机的人再修电话亭。打车软件最大的收益是为供需双方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使出租车司机与乘客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相遇”。
当出租车司机与乘客进行交流的时候,价格管制就很难坚持下去,比如说,一个乘客在偏僻的地方,而几公里之外才有一辆出租车,那乘客要购买出租车服务的时候是不是要加钱呢?如果遇到急事,一般人会愿意高价购买的,反过来说,如果在空闲的时候,出租车司机是不是也愿意低价出售自己的服务呢?这样下来,价格管制就难以维持下去了。另外,打车软件零元叫车,这不是抢了出租车公司电调平台的业务吗?
在电调平台建立之后,监管方面是给予支持的,培样乘客培育以电话预约、站点候车、手机订车为主,马路扬招为补充的理念。现在打车软件也可以做到,为什么就不支持了呢?对于腾讯和阿里来说,这场打车软件的烧钱之战,只不过是争夺移动支付客户的一部分,为什么会在出租车市场竞争得那么激烈呢?因为这个市场太扭曲,打车太难了,所以给了两大互联网巨头机会。看来,需要反思的不是打车软件,而是出租车市场。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