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信用卡的美梦被谁惊醒了?观点

/ 江南愤青 / 2014-12-05 11:42
关于二维码支付,被暂停的不只是支付宝,所有第三方支付的介于线上和线下之间的支付方式(如腾讯的微POS等)都将受到影响,动了银联的奶酪是主因。央行的解释是条码(二维码)...

【 推荐】关于二维码支付,被暂停的不只是支付宝,所有第三方支付的介于线上和线下之间的支付方式(如腾讯的微POS等)都将受到影响,动了银联的奶酪是主因。央行的解释是条码(二维码)应用于支付领域有关技术、终端的安全标准不明确,相关支付指令验证方式的安全性尚存质疑。

让人疯狂的信用卡商业模式

1950年的某一天,美国商人弗兰克·麦克纳马拉在纽约一家饭店招待客人用餐,就餐后发现他的钱包忘记带在身边,因而深感难堪,不得不打电话叫妻子带现金来饭店结账。于是麦克纳马拉产生了创建信用卡公司的想法。1950年春,麦克纳马拉与他的好友施奈德合作投资一万美元,在纽约创立了“大来俱乐部”(Diners Club)即大来信用卡公司的前身。大来俱乐部为会员们提供一种能够证明身份和支付能力的卡片,会员凭卡片可以记账消费。这种无须银行办理的信用卡的性质仍属于商业信用卡。此后凭借信用卡的一系列优点,1952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富兰克林国民银行作为金融机构首先发行了银行信用卡。而如今信用卡在出现半个多世纪后继续影响着互联网金融行业。

信用卡的本质是一个合同,具体来说就是用户、银行和商家的一个三方协议:用户今天花明天的钱(不能超过银行给予的授信额度)向商家购买心仪的产品和服务,并享受一定的免息期,分期向银行偿还自己的借款。商家承诺接受这种交易方式,货款和服务费从银行处收取。而银行则在一定额度内,为用户支付货款和服务费。

在这个模式中,商家可以获得更大的交易机会,因为用户单位时间内的支付能力增强了,特别适合向激情消费的用户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商家,如3C产品。

对银行来说,信用卡有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它是非现金交易,一旦通过信用卡发生交易,现金在银行和商家银行账户间流动,只有权属发生了简单的变更,而银行本身的现金流和储备没有任何变化,而这个成本几乎为零的服务,却可能让银行拥有了利息、机会收益和管理收益。

对于消费者来说,它的优点更是显著。用户轻轻松松地就可以得到银行的背书,买到自己想买的商品。所以,信用卡很快就普及开了。

如同信用卡极大地带动了商业银行的零售业务一样,虚拟信用卡一旦放开将会极大地释放移动支付的能量,加速线下支付向线上支付的转移,这恐怕是拥有众多商业网点的传统商业银行的噩梦。

江南愤青谈支付目前的几个问题

1、虚拟信用卡的事情,是流程问题,报备不及时,补充材料,估计就会放行,个人感觉不是什么大事情。

至于大家说虚拟信用卡会否冲击银行问题,我感觉不太会,信用卡毕竟是信用卡,理论上腾讯、阿里可能通过大数据有效降低信用卡的违约率,可以抬升信用卡的效益,但是毕竟主题还是中信银行,资金的垫资方,也是中信,因为阿里和腾讯的成本必然高于中信,因此支付宝和财付通可能扮演的角色是风控层面和渠道层面,核心表现为银行通过互联网的技术有效提升自我管理水平。

最终的规则制定等都在银行手里,接受监管,感觉不太可能有太大的突破,最重要的是小额支付,金额较小,央行没有任何理由取消虚拟信用卡。我估计最多一个月放行。

2、二维码这个事情,我个人感觉是个麻烦事情,二维码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在未大面积推广之前,就已经一直是个诟病和争议的地方。

微信也好,支付宝也好,一旦开始启动,将会是大面积的铺开,成为一个关系民生的事情,对于这种存在安全隐患的事情,监管层暂停是必要且合理的事情,不能以所谓压制创新及技术领先为理由指责监管部门,这里不单只是涉及到支付金额的问题,可能还威胁到了账户安全的问题。媒体和所谓专家们,不负责的指责监管部门无根据。如果非要铺开做,建议让专家和媒体们先行测试,如果没问题在大面积铺开,不知道这些人是否愿意。

我个人感觉,央行也不是说就此取缔二维码,而是需要段时间来看清楚二维码的安全问题在那些层面?然后重新制定相应规则,在来考虑实行,所以当前的相关公司,应该是提建议,如何有效解决,如何制定规则是首要问题,而不是煽风点火指责监管。事实上,如果央行真要袒护银联,直接取缔即可,压根没必要暂停。

3、我国的支付管理办法出台的时候,虽然也有移动支付牌照,但是再当时的情况下,很多趋势都看不明白,而且到底如何演化,也看不清楚,因此规定较为宽泛,而且当时也把线下和线上也做了一定程度的分割,而到现在线上线下日趋融合的情况下,个人感觉的确支付有越界的趋势,这里面,暂停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业务快速做大而倒逼监管的局面发生。

至于这里面是否动了银联的奶酪的问题,我个人感觉肯定也是有的,但是不会是监管考虑的主要原因,没必要去阴谋论考虑问题。

4、要考虑的是网络上流传出来的第三方支付管理办法的第三版的征求意见稿(不知道真假,我感觉貌似完全颠覆之前第三方支付的看法)里面有几点,将是对第三方支付致命性的打击。甚至包括P2P行业会受到极大的冲击。

主要是两点,第一点是支付限额,其实就对于余额宝这样的业务冲击是极大的,当然对于很多自建账户体系的影响也非常大。第二点是收款账户的主体设定,貌似不得允许给融资公司开设支付账户。基本是毁灭性打击。

我自己揣测,这背后是否反映了监管层在思考第三方支付行业存在的历史定位到底是什么?我们的第三方支付很大程度上是弥补我国的银行业低效而存在,但是随着银行日益进入,监管层可能不在认为第三方支付有继续存在的必要?

反观欧美,事实上,余额宝这种产品,基本不可能存在,而且对于支付的监管向来极为严格,虽然我们之前认为国外对支付效率的要求不是那么高是主因,现在看来可能国外的监管对于支付的要求严格也是重要诱因之一吧。

那么,要反推的逻辑是,技术提升,加快了支付的效率,而支付的效率提升促进资金的更加快速流转,资金的快速流转对于金融,经济的影响一定是正面的么?看来得出的结论未必是正面,而可能更加剧了监管层对于支付日趋逃脱监管而带来的大幅度资金空转、套现、洗钱等负面的担忧,甚至有对金融秩序稳定失衡的忧虑?!

尤其自设账户的这种第三方模式,可能会被认为涉及到吸收公众存款等敏感问题,自建账户事实上已经跟银行所起到的作用已经没什么区别了,这个时候,与其发放第三方支付牌照,是不是直接给个银行牌照更合理?然后参照银行监管办法。

5、我个人感觉最终移动支付虽然是趋势,但是短期来看,原先我们的监管还是稳步推进,逐步放开的思路,现在必然也是,小范围试点,大范围铺开,而互联网企业一方面是流量过于集中,导致一旦铺开,就是大面积,没给监管部门太多的时间去研究和琢磨,以及去观察可能会带来的问题,以至于一旦出了问题之后,会出现很难收拾的场面,尤其是金融问题,涉及到国计民生,不谨慎不行。

另外一方面互联网企业向来是敢想敢做,灰色起家,慢慢漂白,这过程中,会走很多擦边球的事情,也是加剧了这个事情的恶性化发展,加上舆论现在一边倒的情况,往往会出现倒逼的格局,其实最终是加剧了对立的情绪,不利于事情向好的方向的发展。

6、支付宝原先说抗议银联垄断不做线下支付,但是貌似已经悄然返回,在上海应该都在铺设POS机了,腾讯的POS机,貌似也出现了,叫微POS,如何看待这个情况?还是在于最早线上交易和线下交易的情况没说清楚,但是自己个人理解,线上牌照和线下牌照必然是两个牌照,即使线下申请了牌照,两个合一可能也会问题很多,应该是不会给太多的机会去做吧。而且现在看来线下可能比线上支付受到的监管更严格,合在一起的效应也应该不会太好。

7、银行受到严格的反洗钱管理办法的限制,估计也直接影响到第三方支付的发展,银行卡的越紧张,第三方支付越不容易开展,我自己感觉未来第三方支付会成为个鸡肋,也压根成为不了一个行业,我一直强调,支付是个基础设施,是地铁,是公交车,但是很难实现盈利,承载了太多的社会义务的行业不太可能商业化。

8、各家银行卡额度的事情,市场主体的自我选择,无可厚非,我很早就说过会卡额度,必然的事情,既然,大家走入同一个擂台场上,怎么做都不过分,活下来是关键,没必要道德谴责。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最新快报

1
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