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河行动》逆袭国庆档,港味商业片成了主旋律电影突破口?水煮娱
“燃”、“没尿点”、“肾上腺素爆棚”,国庆期间,你的朋友圈可能都被《湄公河行动》以这样的字眼刷过屏。
截至10月8日,这部国庆档“黑马”总票房已超过6亿。虽然上映首日票房仅排第三,但随后先后反超《爵迹》、《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两部种子影片。10月4日单日票房一举登顶,并在假期最后几天,走出上升趋势的“神曲线”,逆跌幅度保持在10%左右。
无可否认,出品方博纳成了《湄公河行动》背后的最大赢家。此前已有报道称,在公安部的竞标中,中影曾提出5000万投资,相对主旋律的剧本提纲。但最终却由博纳提出的“2亿投资,按商业大片拍摄”的方案胜出。
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博纳影业、诺亚控股、红杉资本三家共同发起了首支影视专业投资基金——博纳诺亚影视基金,首期募集规模为10亿元人民币。而《湄公河行动》正是基金首期投资的项目之一。
可以说,《湄公河行动》的突围,是相关政府部门、电影公司以及资本多方合作的一次成功尝试,这部被视为弱类型的“警匪片”正在向10亿的票房大关发起冲刺。与此同时,《湄公河行动》、《智取威虎山》、《十月围城》等主旋律影片,背后因为香港导演的加入,让观众隐约看到了港产商业片的身影。而这会是国内主旋律电影的一个突破口吗?
《湄公河行动》票房登顶,究竟做对了哪些事?
首先,博纳做得最对的,是将《湄公河行动》定位为一部商业片。实际上,观众只是对“自上而下”说教式的爱国主义教育不买账,而从结果来看,这样“燃爆”的一部主旋律商业片,则受到了市场和资本的追捧。
博纳总裁于冬曾经表示:“很多电影人一提主旋律就已经给自己划定了界限,就已经在胆战心惊地绕开市场走,其实在我理解,主旋律就是弘扬正气,这与商业毫不矛盾,反而应该成为商业大片的主流,具备高观赏度。”
导演林超贤此前也坦言,“我当时也跟有关部门说,我不能拍主旋律电影,找我来拍主旋律的话,你们找错人了。”林超贤认为,让这部根据真实案件改编的电影呈现商业性是导演的职责所在。
明确了按商业片进行制作的思路后,之后的安排就水到渠成了。阵容上起用了张涵予、彭于晏两大“硬汉”;拍摄上,海陆空三线并行,战场直接拉到了火爆的金三角和原始丛林。装备上,与时俱进地引进了无人机、卫星电话、跟踪芯片等黑科技,让电影有了一种《谍影重重》的时尚感。
片中上演了闹市飙车、丛林激战、空中追捕等好莱坞大片式的桥段,辅之俄罗斯轮盘,人肉炸弹等昆汀式的暴力,让观众全程“无尿点”。张涵予甚至在微博里放狠话,称“希望这部电影能开创国内警匪片先河,以后如果没达到《湄公河行动》的水准,就别叫警匪片了。”
“香港元素”是中国式主旋律的突破口?
实际上,商业化的主旋律电影在7、8年前已经初见端倪。韩三平拍的《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可谓“星光熠熠”,陈坤、张震、吴彦祖、刘德华等一线演员都参演其中,两部影片当年以“数星星”的方式分别收获了4亿左右的票房,只是票房贡献大多来自于团体包场。
由吴京执导、主演并获得南京军区支持的《战狼》,被誉为中国版的《敢死队》。作为国内首部3D动作战争电影,横扫5.4亿,成为去年清明节档期的“票房黑马”。
而在香港导演、演员北上发展的浪潮中,他们参与了不少主旋律电影的监制、导演和演出工作,在这些作品中,观众往往能看到更多港产商业片元素,让于冬口中那些“靠着政府的补贴畏畏缩缩地拍一部不敢挑战市场、缺乏新意,只能在纪念日应景上映的主旋律影片”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觉。
比如2009年,陈德森导演,陈可辛监制,甄子丹、谢霆锋、梁家辉等主演的《十月围城》,讲述了1906年革命义士浴血保护孙中山的故事,当年在内地取得2.9亿的票房,并获得了2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可谓“叫好又叫座”。
2014年贺岁档的《智取威虎山3D》拿下了近9亿票房,导演徐克在电影中加入了其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以及武侠片般的电影运用手法,为这部由当年的革命样板戏改编的电影增添了不少时代色彩,也刷新了市场对红色经典的认知。
还有9月份上映的“鬼王”彭顺导演的《我的战争》、正在拍摄中的刘伟强导演的《建军大业》、陈嘉上导演的《战神戚继光》、许鞍华导演的《明月几时有》……众多香港导演纷纷进军主旋律题材。
博纳向来以出品香港电影见长,于冬表示,“《建军大业》的故事让刘伟强来执导,他完全可以拍成内地版的《无间道》。许鞍华导演对于香港有着深厚的感情,由她以文艺片的形式对真实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阐释和包装,《明月几时有》将会非常精彩。”
主旋律会成为商业大片的主流?
“正三观,反毒品,逆流而上,不畏艰险,敢于牺牲,只为保护该保护的人。这就是这个时代最牛的主旋律,也是《湄公河行动》想要告诉我们的事情。”上映首日,张涵予在微博热血发表了《勇闯威虎山,逆流湄公河》一文。
他表示,“‘主旋律’,我觉得没什么好回避的,好莱坞大片全都是主旋律,作为中国观众,咱能接受美国主旋律,为什么不能接受中国式主旋律?”
实际上,纵观好莱坞大片,从《拯救大兵瑞恩》、《逃离德黑兰》、《间谍之桥》到《萨利机长》,其本质都是美国的主旋律电影。
有业内人士认为,美国主流电影巧妙避开集体式、口号式的爱国主义,通过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的展现,来揭示深刻的爱国主题。这种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可能是粗糙、笨拙,甚至懦弱的,但恰恰是这种懦弱,反而让剧情更有人感,使得爱国主题更好升华。
可见,凭借好莱坞工业化的包装,包裹着价值观的故事拍得好看,说得完整,从而进入市场,感染观众,完全不影响这些主旋律电影的卖座能力。
《湄公河行动》的逆袭至少再一次向市场证明了,主旋律并非票房的反义词,同时商业片能够与爱国情怀相呼应。于冬认为,中国主旋律甚至应该成为商业大片的主流,可以与好莱坞的《拯救大兵瑞恩》、007系列、《速度与激情》平起平坐。
【来源:钛媒体 作者:娱乐独角兽】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