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王思聪互撕背后:华谊和万达的业务对垒态度
日前,冯小刚和王思聪在微博掀起了一场口水仗,表面看是电影《潘金莲》的排片不公,其实在各方言语碰撞间已经能嗅到一股火药味——华谊兄弟和万达院线在影视产业下游的对垒或许已经拉开帷幕。
华谊兄弟深耕影视产业上游多年,对电影的开发、投资、制作心得颇丰,但是多年来华谊一直缺席院线战场,反观万达,早期一直致力于影视产业下游的院线建设、电影发行及放映等板块,现在,万达一边“买买买”打入上游产业,一边也在完善其庞杂的院线制度。
冯小刚和王思聪:为“钱景”吵起来了
作为一名导演,冯小刚在微博又是预告、又是发文,活脱脱是“小钢炮”的调性。但他也并非单纯为老东家华谊打抱不平,万达排片的多少直接影响着冯导口袋里的银子能剩多少。据公开资料,《我不是潘金莲》的5家出品方中不仅有风口浪尖的华谊兄弟、保底5亿的耀莱文化,还有冯小刚的公司东阳美拉。
2015年9月2日,浙江东阳美拉传媒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金500万元,冯小刚认缴350万元。11月,华谊兄弟宣布以10.5亿元收购冯小刚持有99%股份的东阳美拉70%股份,彼时,东阳美拉资产总额1.36万元,负债总额1.91万元,所有者权益-5500万元。
华谊兄弟用10.5亿元留住了“五部约”满的冯小刚,同时,东阳美拉也签下对赌协议,承诺2016年度实现不低于1亿元的净利润,2017-2020年12月31日止,每个年度的业绩目标为上一年承诺净利润目标基础上增加15%,不能完成部分由冯小刚本人现金补足。
从华谊兄弟半年报可以看出,截止2016年6月30日,东阳美拉总营收5093.93万元,净利润535万元,三季度报中则未提及东阳美拉业绩。保守估计,冯小刚今年的利润承诺还有6000多万的差额,这必须得由《我不是潘金莲》来补足,不想自掏腰包的冯小刚急眼也不奇怪。
但有人算了一笔账,即使东阳美拉5年利润均为零,冯小刚付给华谊6.75亿元,还能净赚3.75亿元。就像王思聪微博里写的,“没有人会跟钱有仇”,冯小刚也不例外。
难道是万达跟钱有仇?根据猫眼数据,《潘金莲》首日票房6981.5万元,万达院线仅贡献了365.3万元,占5%,次日,电影拿下7534.1万元票房,万达院线占比10.9%,均低于全国总票房占比很多。
《我不是潘金莲》上映两天票房收入分布
有分析指出,以《潘金莲》保底5亿来算,万达在正常排片情况下能贡献1亿左右票房。但就万达院线前10月63.1亿元的票房收入来看,似乎少这1亿的“置气费”并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而在冯小刚和王思聪口水仗的掩护下,《潘金莲》其实扯出了万达和华谊背后各自的发展瓶颈。今年以来,万达院线(002739.SZ)和华谊兄弟(300027.SZ)一路下跌,各自股价跌幅分别达45.09%和41.14%。
万达院线2016股价日K走势图
华谊兄弟2016年股价日K走势图
华谊兄弟和《潘金莲》成“命运共同体”
市场不景气,影视寒冬来袭的声音不断传出,可是对华谊来说,这股寒流似乎来得更早一些。2012年、2013年,华谊兄弟发行的电影总票房一度领跑国内民营电影公司,但是到了2014年,华谊发行电影总票房全国占比缩水近三成,滑到7%,2015年电影市场大好,440亿的年度总票房中,华谊的市场份额仅占4.5%左右。
今年以来,华谊影片都是跌跌撞撞,除了参与全球分账的《魔兽》国内票房表现算是不差外,暑期档主推影片《摇滚藏獒》《陆垚知马俐》口碑、票房双双失利,在剩下的时间里,华谊最能拿出手的影片也就只有海外镀金归来的《我不是潘金莲》。
作为华谊兄弟和冯小刚合作的第13部影片,《我不是潘金莲》诞生在华谊转型布局的阵痛期。
计划重大重组的华谊兄弟已停牌一月有余,外界纷纷揣测华谊在为转型憋大招。11月16日,华谊兄弟宣布“华谊兄弟电影汇”开业,王中军、王中磊共同出席开业盛典,仔细想来,深耕影视行业多年的华谊似乎鲜少在院线上有大的动作,这次,兄弟两人齐齐站台,瞬间提升院线业务在华谊兄弟的布局地位。
再往前追溯,9月19日,上海电影(601595.SH)公告称公司将对华影天下12%股权进行投资,金额不超过600万元。资料显示,华影天下的掌舵人是华谊兄弟影业新上任CEO叶宁,三大股东分别是华谊电影发行、微影时代与华谊兄弟,其中,华谊控股60%。
前情可鉴,万达发起组建了五洲发行,叶宁任董事长时,在2015年狂揽了67.5亿元票房,五洲发行位列国内民营发行公司第一。在业内看来,拥有华谊、微影、上影上中下游基因的华影天下在叶宁手中会成长为第二个“五洲发行”,届时,华谊将会是最大受益方。
但就目前来看,华谊转型布局还在初期,作为公司主要营收来源的影视娱乐项目不能半路撂挑子。三季报显示,截止9月30日,华谊兄弟总营收21.52亿元,其中影视娱乐项目收入约15.92亿元,占比达74.04%。
“往下走”的华谊在“往上走”的万达后院点了把小火
有业内人士分析,“华谊兄弟电影汇” 的诞生其实传达出了华谊兄弟加速影院建设、大力布局院线业务的决心。而据华谊兄弟2016年三季报,截至报告期末,已开业的影院总数有 17 家,不排除公司与现有影院、院线公司洽谈合作。
此前,华谊专于开发、投资、制作等影视上游产业,现在,院线开发是其打造产业闭环的重要一步,而相反的,万达则是先布局院线下游。
2011年万达以26亿美元收购了美国第二大院线AMC;2015年,以22亿美元收购澳洲第二大院线;今年7月,AMC以9.21亿英镑收购欧洲第一大院线Modern&UCI;9月,AMC再以11亿美元并购美国第四大院线Car mike。至此,万达占全国大约15%的票房资源,并在全球有近10%的市场份额,以6000块银幕成为全球第一大院线。
下游产业看似完善后,万达捧着真金白银去敲影视产业上游的大门,先后并购传奇影业和金球奖制作公司DCP,王健林对好莱坞六大更是垂涎已久。
王健林捧着银子买不停,不成想后院却着火了。今年2月,叶宁黯然出走万达,次月宣布加入华谊,担任华谊兄弟影业CEO一职。
资料显示,叶宁 2002 年加入万达集团,2008 年出任万达院线总经理,后任万达文化产业集团副总裁,分管万达影视、五洲电影发行、华夏时报、大众电影等公司。叶宁在万达文化产业集团业绩卓著,2015年万达年会上,叶宁甚至获得王健林的点名表扬。
叶宁在院线经营方面的才能有目共睹,院线又是万达最大的筹码,也是万达急需整顿的一块大业务。在电影产业发展成熟的国家,影片的票房收入占比不超过30%,更多的收益依靠衍生品等实现,而在国内,票房收入比重高达80%,衍生品收入只占10%左右,这对万达院线来说是不小的损失。
今年7月档,万达院线票房比去年同期下滑4.4%,单块银幕票房更是下降了42.5%,这不仅与万达收购扩建、银幕数增长摊薄单块银幕票等因素关系密切。10月份,万达院线发布第三季度财报,报告显示,万达院线第三季度净利润3.4亿元,同比增长10.2%,前三季度净利润11.5亿元,同比增长22.2%。受市场大环境等影响,万达院线利润增幅明显降低。
在不能把控市场环境时,发展影视输出端的完整产业模式对现在的万达院线来说更为迫切。
万达院线利润增幅变化
华谊刚想换个花样,万达已经玩起了衍生和票务
院线发展上,万达正在突破瓶颈。今年7月,万达院线以2.8亿美元全资收购时光网,拉近了衍生品和院线的距离,《魔兽》衍生品在时光网卖了一个多亿,时光网的衍生品收入更是达到4倍生长。此外,时光网还将借助万达打造电影大数据库,并发布了移动产品Mtime PRO,抢滩票务市场。
万达对影视下游产业的醉心布局可见一斑,几乎就是奔垄断去的。
钟爱明星效应的华谊兄弟,今年来的大动作都有明显的“追星”痕迹,收购东阳美拉之前一个月,华谊兄弟宣布以7.56亿元收购浙江东阳浩瀚影视娱乐公司的股东艺人或艺人经纪管理人合计持有的70%股份,再与李晨、冯绍峰、Angelababy、郑恺等人签订对赌协议,而这家公司成立于宣布收购的前一天。
华谊是捧着钱送给娱乐圈的明星,万达是捧着钱送给影视产业的“明星”,调性很像,但基础不同。华谊兄弟近日推出“华谊兄弟电影汇”,即使打着高端消费的旗号,也难以和万达院线的庞大体量形成什么对抗。
想来,12月16日华谊影片《罗曼蒂克消亡史》又将迎头撞上万达旗下传奇发行的影片《长城》,新一轮的资本较量或许一触即发。
【来源:创事记 作者:蓝鲸娱乐】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