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专栏卖了3800万!知识付费还能开启“印钞模式”吗?
前几天,我在凤凰的《大政商道》做了一期节目,和大家分享了当下十分火爆的“知识付费”。
我们知道,现在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元化了,用户也越来越愿意为自己需要的优质内容买单。
这个时候,以往杂乱无章、良莠不齐的大量信息成了用户的负担,相反,优质内容就成了一种稀缺品。
于是市场上各种五花八门的付费学习平台、APP冒出来了,仅在移动端,就有值乎、喜马拉雅、在行、分答等好几十个知识付费平台。
知识付费意愿的用户也暴涨了至少3倍,仅在2016年就达到了9800万人。
而且随着用户需求的提升和市场的不断下沉、细分,以及整个产业链的拓展,2017年知识付费的总体经济规模将有可能达到300-500亿元。
可以说,知识付费已经成为了一个新的“风口”,得到了很多企业和个人的追捧。
比如北大经济学教授薛兆丰在得到开的专栏,就有超过19万的付费订阅者,价值3800多万,这可是传统教学望尘莫及的。
单仁老师接受凤凰卫视专访
2
很多人可能会问,以往免费的知识大家看都不看一眼,付费的怎么反而更吃香呢?
这中间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太过繁杂,用户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搜索,才能得到那些比较有价值的内容。如果有人提供这样的服务,把知识整理成规范、专业的系统知识体系供他们学习,大家是乐意接受的;
·二是用户时间越来越碎片化,很难集中大段时间在一个封闭、安静的场景里去学习,而市场上出现的付费内容正好可以满足用户碎片化学习的需求。
所以,当企业提供此类服务,让用户随时随地获取自己想要学习的知识时,用户就非常愿意付费学习。
来源《2016知识青年报告》
3
当然,付费内容是为用户做减法的,它把大量垃圾、无效信息屏蔽掉了,为用户节省了宝贵的时间。
那么到底是哪一类用户群体更愿意为知识付费呢?
我们发现,在中国9800万的知识付费用户里,70%以上都是26-35岁的人,也就是80、90后,而他们正是那群有很多彷徨和不安全感的人。
在面对家庭、工作以及生活的时候,他们需要短时间内去学习更多、更丰富的知识。
这时候有人能加工、整理出一些浓缩的精华知识时,就能帮他们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大规模,最实用的资讯,满足他们急切学习的需求,他们当然乐意接受。
再加上移动支付的发展也让一切变得更加简单、方便,更好地促进了整个知识付费领域的快速成长。
4
面对这个巨大的商机,众多的互联网巨头都在忙着布局知识付费领域,网络创业者也紧紧跟随这个风口。
然而,快速发展的同时,“知识付费”也出现了一系列的“不适应症”。
从今年4月份开始,几乎所有“知识付费”产品的打开率和播放率都出现了明显下降的趋势;与此同时,同质化严重的问题也在海量的付费内容中出现。
这个阶段,任何一个想要留在付费知识市场中的企业都要明白三点:
·第一,要有清晰的受众;
·第二,要有稳定提供内容的角度或领域;
·第三,要有专业系统生产内容的体系。
只有做好这三点,你的知识付费产品才会有生命力,才能延续下去,才会有人跟随。
在今天,任何一个产品想要依靠不确定的噱头,或者是免费赠送引发围观都很难持续下去,否则当噱头、赠送产品没了,用户就可能作鸟兽散了。
所以未来的知识付费领域当中,一定是那些能够稳定提供扎实内容的企业才能沉淀下来。
知识付费也是一个可以借助互联网来利他的手段、平台和工具,它给我们这一代人,以及很多二三线城市,甚至偏远地区的用户提供更多机会,让大家可以获取到更多他们原来接触不到的知识。
来源|微信公众号:单仁行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