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砸千亿,马云的达摩院到底要研究啥?

/ 杨洁 / 2017-10-14 19:29
文科生马云带着阿里走向了“技术派”道路。三年千亿投入“达摩院”,而且,要让它比阿里活得长。

三年砸千亿,马云的达摩院到底要研究啥?

阿里做了一件成立18年来都没做的事:成立了研究室。

而且马云一投入,就是大手笔:三年内,阿里在技术研发上投入超过1000亿人民币,最新成立的这家阿里的全球研究院“达摩院”作为承载阿里NASA计划的实体组织,进行基础科学和颠覆式技术创新研究,初期招揽100名全球顶级科学家和研究人员。量子计算、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几乎你想得到的高尖端技术都在达摩院的研究领域内。

但是它的名字,却不叫“研发中心”,不叫“研究室”,不叫“实验室”。天下武功出少林,阿里出手,就是一个“达摩院”。

因此,以后你要再说互联网公司里,“文科生”马云率领的阿里不懂技术,小心马云爸爸调集“十八罗汉”,用整套“韦陀掌”和“拈花指”招呼你。

马云还说,他对达摩院下了三个原则,首先第一个就是,要比阿里活得长。“有一天即使阿里巴巴不在了,达摩院还要继续存在,今天阿里巴巴已经活了18年,我们还有84年要走,达摩院至少得活85年。”

这是阿里的野望,或许和广大中小企业并没什么关系。但是从中马云也告诉了我们一些其他的事情:为什么等了18年,阿里认为这是个组建研究室/实验室的机会?一家互联网公司,到底需要研究室/实验室去做什么?

而即使是一家中小企业,也不得不思考下马云和阿里所描述的场景:这是一个无法脱离技术发展经济的时代吗?而未来,又属于谁?

微信图片_20171011171245

互联网公司需要研究室么?

首先来说说,阿里为什么现在才组建达摩院?

昨天晚上,一张马云和多位科学家的合影在科技圈儿刷了屏。大多数吃瓜群众不熟悉他们的成就,但是记住一点就够了:他们都是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大牛,全球顶级科学家。“文科生”马云邀请他们来到阿里,引发了不少猜测。但今天,谜底揭晓,他们是为阿里的“达摩院”出谋划策的。

微信图片_20171011110803

在达摩院公布的首批公布的学术咨询委员会十人中,有三位中国两院院士、五位美国科学院院士,包括世界人工智能泰斗Michael I. Jordan、分布式计算大家李凯、人类基因组计划负责人George M. Church等。作为最高学术咨询机构,学术委员会对研究方向、重点发展领域、重大任务和目标等学术问题提供咨询建议。

微信图片_20171011110848

成立研究室/实验室,在互联网公司中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不提百度和腾讯、今日头条这样的大型公司,就算是在中小公司里,现在成立一个实验室或科研中心,设立个首席科学家,貌似也成了一种时髦。

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驱动浪潮,已经席卷了全球。

但这是不是每个公司都必须要做的事情?等了18年才组建达摩院的马云的回答大概会是:没钱搞什么实验室。

在这个AI时代来临之前,那些大公司尤其是跨国巨头,也都有自己的研究室/实验室。比如微软、Intel、IBM,或者贝尔实验室。阿里成立七八年后,也有人有过类似的想法。但马云说,阿里成立前十年,不管谁,就别和他提这件事。“公司在还没有立足之前就考虑研发是大灾难”,原因就在于,这是件实在烧钱的活儿,“阿里巴巴那时候的利润很低,这点钱说不定搞一次就没了”。

马云不是工程师,但他是基于商业思维在考虑。而他提到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成立实验室,要为什么去“研”?

在他看来,微软也好、贝尔也好、IBM也好,这些工业时代实验室为主的模式,在当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现在,时代已经改变,它们立足的经济模式已经被颠覆,因此,它们也“不是未来”。“我发现绝大部分的公司是研而不发,就是Research for fun(黑智注:为快乐研究),不可能走久;Research for profit(黑智注:为利润研究),更不可能走久。那时候我去一家国外大公司,工程师跟我讲这个产品怎么赚钱,而不是告诉我将解决客户什么问题,我就觉得,这个问题出大了。”

这并不意味着中小公司可以放弃技术。尤其是对于电商和互联网企业而言,如果没有数据和云计算等的支撑,或许一个“双十一”,我们都不可能拥有。但关键是,你因为什么去做技术。马云对此的表述是:“BAT里面,腾讯也好、百度也好,都是工程师出身。他们的判断基于这件事情技术能不能完成;我的判断是基于,这件事情不完成明天会不会死人。如果这件事情我们不这么做下去,明天一定会倒霉,明天我们公司就跨不过去,那么哪怕做不到,也得想办法做到。”正因为这样,阿里巴巴九年前全面进入云计算。

也正因为如此,阿里在满十八岁后,决心组建达摩院。现在,阿里有了做这件事的足够资本和底气:资金、人才储备,以及数据。

以及,知道研究院要做什么。

现在,赚钱已经不再是阿里操心的问题了。BAT这个量级的公司,所要思考的都是,未来是什么,而它们将如何在未来立足。

马云的定位是,解决问题。“21世纪的公司,只有解决社会问题才能活下来。”而对于大企业而言,就在于它能解决多大的社会问题,“解决的社会问题越大,责任就越大,利益也就来得更多”。而一家研究院,为快乐研究太远,为利润研究太近,马云为它制定了一个非常长的表述,是“Research for solving the problem with profit and fun(黑智注:为解决问题研究并带来利润和快乐)”。

很难做到。所以,只有研究的是基于市场的技术和产品,才能存续的时间更久。

未来属于利用互联网公司最好的公司

第二个问题是,阿里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中小企业研发技术难。但是,这已经不是一个脱离科技能够赚钱的时代了。

阿里在去年云栖大会里面提出五个新: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新能源。而在这一年内,我们看到了大型商超和零售线下门店的关店潮、与之相映成趣的电商平台的线下开店热,以及各种无人零售解决方案的出现、传统餐饮零售与线上的结合与转型……整个新零售行业都在发生着迅速且巨大的变革。即使是个十八线县城的零售点用户也可以在线下订和支付,大型电商和物流企业的物流体系已经覆盖到乡村,而这一切,都将被纳入它们的大数据体系和分析系统。

而这也许只是个开始。

在马云看来,将来的中小企业都是跨国企业,将来没有中国制造、美国制造,只有Made in Internet。物联网、计算能力、AI,都在倒逼着各个行业,从基础上进行变革。未来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数,或许不是电力,或者通了多少道路,而是要看算力、看数据是否打通、看互联网的覆盖能力。

从这个意义上讲,未来的创新的现代服务业,将是经济的支柱。

微信图片_20171011171437

已经有先行的巨头在尝试,比如贝索斯打造的亚马逊帝国。亚马逊的Amazon Prime会员体系在美国拥有数千万客户,在英国达到数百万;AWS与云计算平台为亚马逊提供了每年120亿美元的收益;今年6月,亚马逊以137亿美元收购了连锁超市Whole Foods以及其旗下400多个零售网点。Alexa语音助手通过面向第三方开发者和品牌开放,已经接入包括家庭、 、医疗等场景,并服务亚马逊的音乐、电影、硬件、电商等。

而将亚马逊的业务和阿里对比,不难看到两个庞然大物的相通之处。它们都不仅仅想做一家电商平台,而是在聚拢了线下流量、又在流量红利快要吃完的今天,想要全面成为一家为满足客户需求的企业服务提供商。

马云在2017世界物联网博览会上说:“我们(阿里、Facebook、亚马逊等)才是真正的现代服务制造业。我们背后有强大的制造能力、设计能力,把服务当成产品的能力,它不是网络上走来走去的一些Program。现代服务业本身就是真正的制造业。”

联想到Amazon Go和阿里淘宝节上推出的淘咖啡,它们的重心,也并不是“炫技”或是想要在开店时节省掉几个店员的工资支出,而是在于为线上线下的零售商们展示,如何在线下展示产品、硬件、服务,而通过线下,又是如何获取用户的数据和体验的。所谓新零售的核心,不过是把线上、线下、物流结合在一起,去掉中间环节,提升配置资源的效率。

所以马云说,阿里巴巴不指望靠达摩院赚钱,但是它自己要去挣钱。他希望,达摩院能够解决1亿人口的就业机会,创造1000万企业的盈利发展空间。

机器不会取代人类,但是机器智能的发展,带来的行业的变革,却能让很多以前的岗位消失,同时创造出新的岗位。或许AI创业的一波泡沫会在这个冬天破裂,但技术为服务体验带来的提高,以及商业效率的提升,一旦被人体验到,就不会倒退回去。

传统实业并不是就比互联网差了。事实上,在国内赚钱的公司中,不乏实体经济的身影。而对于国内千千万万实体企业和中小企业而言,或许它们要思考的,也是如何去面对下一代“服务”型公司提供的业务和产品了。

因为马云还说,未来并不属于互联网公司。未来是属于,那些利用互联网公司最出色的公司。

来源 | 黑智(ID:VR-2014)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最新快报

1
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