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松:中国不能只靠“传统文化”走向世界,不要企图复制好莱坞水煮娱
中国互联网公司是影视行业的New Player
2014年开始陆续成立的互联网影视公司,到2017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潮”。但这并不能归咎于互联网公司没有“娱乐基因”。新玩家和新资本在进入一个行业的初期,不可避免地要交学费。
中国互联网公司做影视比较艰难,不是互联网的“娱乐基因”问题。New money、New player进来都这样,地产公司进来做也一样,也不是上来就能做到很好,都得交学费。
好莱坞也一样,新钱进来全都是,要么超额的雇佣,等于交保护费;要么就自己干,交学费,反正学费跟保护费差不多。你要不超额给我保护费,你就自己交学费。
美国新钱无非就是亚马逊、Netflix、Hulu,基本上有个五年就能摸着。交学费还是交保护费?大家不约而同基本都选择交学费,而不交保护费。交你保护费,还是你的,我还不如交学费呢。换句话说,我在这经商,我交你保护费,花的钱如果一样的话,我还不如花钱买枪,我打出一片天地里来。
互联网模式做内容,就看是+互联网,还是互联网+。目前国内,从友商到我们,基本上都认识到互联网+这个走不通,好内容不愿当狗粮。所以大家在向+互联网改,+互联网意思是内容在第一位,只是加上互联网。因为大家都认识到,互联网的初期红利期已经过去了。
中国互联网不必灰心,硅谷也很难征服好莱坞
玩转文娱产业、走进好莱坞,不光是中国互联网与技术公司的难题,对硅谷大佬们来说也是一样——从有钱有技术到用审美征服好莱坞,硅谷的路还长着呢。
硅谷和好莱坞整个运营模式完全不一样,这就是他们这么多年,始终难以达成 合作的原因。
其中最大的不同,是股权模式的不同。
好莱坞全是玩现金的买卖,没有人有股权。没有Owner,自从卡森伯格卖了梦工厂给环球,最后一个Owner也退出了,再也不存在合伙人。索尼电视内容的老大Mosko去年离职时找我喝酒,伤感地说他在索尼娱乐24年,一手把电视内容这块从零做到十亿美金级(硅谷听了这个数会笑出声,但在好莱坞已经是优异成绩。想想梦工厂二十年,也就这水平),但是没有任何股权,老板每次只给Spirit,不给share。
所有人的目标都是让现金流变大。今天谁在市场上赚钱多,就多分给谁。艺人创作人都会老,会过气。所以华纳也不会给诺兰股权,因为诺兰可能明天就过气了。
而硅谷恰恰相反。他们选择股权绑定模式,人人有股权。所以硅谷所有人的努力方向是把公司市值做大,这样股票才值钱。硅谷五大公司任何一家的市值,都超过好莱坞十三太保的总市值。
所以硅谷就很难出现一个Chairman先后当几家大公司Chairman,因为Chairman通常是Owner,至少是合伙人有股权。而好莱坞是一个Chairman可以先后当几家大公司的Chairman。大家全部都是以职业经理人,以现金流的方式运营整个的生意。
好莱坞和硅谷的另外一个不同,是中医和西医的不同。
好莱坞是一帮老中医,是经验的模糊的概率的。每部电影多大卡司(cast),谁和谁之间不对付,这都是揣在好莱坞大佬兜里的资源。硅谷是一帮年轻的西医,主要靠的是各种数据和科技。
我亲自参与过很多次硅谷跟好莱坞之间的聊天,实际上他们双方很难聊到一起。硅谷这边是一群30多岁的科技精英,好莱坞是一帮60多岁的老狐狸。两边往一起一坐,这帮30多岁说你们这帮老人,保守陈腐。好莱坞说你们这帮生瓜蛋,我们这套东西都用了一百年了,别以为刚干几年就能颠覆。
他们互相觉得对方是土鳖。
硅谷精英通常穿得土鳖,吃得土鳖,甚至在性上都土鳖,好多大公司老板还在坐经济舱(硅谷有句名言:如果头等舱能早到十分钟,我就坐),我们的雷军同志也在身体力行坐经济舱,难以让浮华虚荣的好莱坞尊敬。而好莱坞商业模式土鳖,财务数字土鳖,管理构架土鳖,难以让高能高效的硅谷尊敬。
每当硅谷提出根据数据你应该这样那样做可以赚更多钱,好莱坞的回答是拍毛片最符合你的商业罗辑,那谁来拍《辛德勒的名单》和《美国往事》?
《辛德勒的名单》剧照(1993)
每当硅谷提出大数据和共性,好莱坞的回答是没有个性哪来的创新?
硅谷最大的理想是标准化,高效率,最好诺兰改名叫66号导演,斯皮尔伯格改名叫58号导演,大家在金融、数据、集采与风控的流水线上开工。好莱坞说你去建三通一平水暖电好了,房子还是由我来盖吧,不然这个世界多单调无聊?
硅谷希望所有人都看未来,好莱坞只看当下。硅谷说未来每家公司都有可能长成独角兽,好莱坞说我们每个明星未来都一定会过气。
硅谷喜欢用聪明钱,喜欢VC(风投资本),好莱坞喜欢用傻钱,喜欢Slate Financing(盲投资本)。
硅谷是年轻人创业的天堂,而好莱坞暮气沉沉,从没听说几个年轻人去好莱坞租一车库创业的。中医需要经验,需要老。好莱坞十三太保公司平均年龄硅谷大公司平均岁数比,当爷爷都嫌老。
硅谷和好莱坞的争论也延及中国,我看到不止一个中国电影公司老板说未来大家都给BAT打工,而导演们说去你大爷的!
文娱产业实际上可以解构为创作、宣传、分发三个板块。创作是人与人的关系,宣传是人与数据的关系,分发是数据与数据的关系。互联网企业掌握了数据,因此从分发开始,逐渐向上游竞争,越往上游越与数据无关,与人有关,并且那些“人”越牛逼就越稀少,越来越不能被大数据与AI替代。
所以,当年AOL(美国在线)以1640亿美金买了时代华纳,最后分手。到去年这俩家当年的CEO还在电视上辩论,互相指责。如今AOL已经不知道在哪儿了,可时代华纳依然还在。
互联网公司也在摸索,在反复摇摆。一会儿雇了一帮内容人来管娱乐产业,发现不行——太慢,又腐朽。然后找一帮互联网人来管,发现浮于数据,急于求成,下沉不了,也不行。
我想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一个人、一家公司、一个国家都是一样的。从有技术有钱,到有审美和品位,这中间是有滞后期的。不是今天有钱,就天然代表品位、审美都跟上了。
美国19世纪末的GDP就已经是世界第一,可他的文化被世界认同是二战以后的事,滞后了五十年。而硅谷这些公司真的要征服好莱坞,那还要很多年。
美国影视行业的“政治正确”与困境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其它国家文娱行业遭遇的市场与管制困境,美国也存在。尤其是电影。电视业务在下降,有些电视网业务占母公司收入的比重不小,但市场前景不佳,被甩卖将成为必然。
美国在内容上面临前所未有的政治正确的压力。
美国现在也不敢乱拍戏——剧还好,电影尤其不敢。伍迪·艾伦说我们进入了新的Witch Hunting时代,Witch Hunting就是欧洲中世纪的“猎女巫”,咱们这儿叫“打倒反动派”:你歧视女性,你种族歧视,你反同性恋反LGBT,绝对不行。所以那条条框框上来,《007》都不敢花心,詹姆斯·邦德都忠于爱情了,因为不能物化女性,女性要翻身做主人。你看好莱坞这些年火的戏,都是女的杀男的。
我在NBC接受过一个专访,专门谈了这个问题,这不能拍那不能拍,各国其实是一样的,走到哪里都有这问题。
另一个趋势是,现在Streaming平台对传统电视网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
在体育方面,ESPN是迪士尼旗下最大资产,比迪士尼那Studio大,比ABC也大,但ESPN也掉得很厉害。因为ESPN还是付费订阅模式,现在人们信息渠道多元,不再守着电视,一年就看这几场比赛,我干嘛要交你一年ESPN的钱?我为啥不能Pay per view(付费点播)体育比赛?我可以再大胆预言一下,迪士尼一定在打算卖掉ESPN,卖给大机构或者(没人买得起的话)卖给公众。
另外我多说一句,挺有意思。国内媒体翻译经常出现严重的问题,迪士尼财务报表一出来,Networks占40%的收入,很多媒体居然就翻译成“网络”,其实Networks是电视台的意思,Internet才是互联网。它的Networks占的收入占到他40%那么大,实际上是ESPN跟ABC占到迪士尼最大的收入。
结果我们的媒体,包括专业财经媒体翻译错误,导致在阿里内部高管开会居然也还有人提出来,说你看人家网络已经占到40%收入了。我说这不是,这是ESPN和ABC的收入,最传统的电视台。
电视式微肯定是大趋势,电影票房往下走则会慢得多。因为看电影的仪式还是很难替代。就相当于现场娱乐一样,你干嘛要去看音乐节?因为它是一种社交场景,年轻人认识年轻人,谈恋爱。到音乐节去,大家互相看着纹身,互相喊着号子,这个是不能替代的。
为什么中美合拍片总是那么烂?
中美合拍片基本没有成功的案例,更多原因是彼此定位的差异。
好莱坞电影是立足全球的。最上层的电影类型叫Global Movie,六大Studio拍;然后那十几家Mini major,就是什么狮门、焦点、新线之类的,做的电影类型叫 International,就是国际——两个国家就叫“国际”。
《长城》(2016)剧照
Global是要向全球发行的。所以你去跟拍Global的电影公司合作去合作,这基因就不对。因为你说我要多倾向点中国市场,人说我在拍Global movie,我怎么能倾向某一个国家的市场呢?所以这个就产生很多很多问题。你中国现在票房高,我加点元素可以,但是我还是要拍全球性的电影。中国现在票房也没有到了能把全球性的电影的方向转过来的地步。
因为好莱坞的层次特别多,六大、十几个Mini major,下面有5000多家的小微电影公司。那些二线的公司,中国现在还看不上。中国去了就先找那六大合作去,我觉得这个是一个很根本的问题。
六大通常不愿意在内容上合作,只愿意在资本上合作,就是你买我盲投基金。就像完美跟环球,或者是博纳跟福克斯,你也甭挑,甭拣,你闭着眼睛跟着投就完了。他们很希望资本合作,很畏惧抵触内容合作。所以你能拿到的能合拍的项目通常都是已经不是最好的东西。
我在好莱坞这两年,一天到晚聊这事。人家说你干嘛要在内容上发言?我们内容上做得不好吗?我们内容做得不好,你找我干嘛?我做得好,你发什么言?不就这意思吗?你们拿钱不就完了嘛。
我们现在还是处在叫外卖,在门外。人家只需要你资本合作,对内容是相当的抵触。那些小的满地跑的,这边又看不上。
所以,合拍这个事到现在也没有做成一个非常好的,我们也在尝试。现在这个反向输出尝试有可能走出一条路,就是我们有很好的IP,改改在美国拍了,就比把美国那东西跟我们合拍了要更好一点。
我们的这个社会发展的所谓的审美跟情感阶段,比美国晚了很多年。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还重视爱情,爱情电影电视剧还大卖。你这几年看到美国有什么特别爱情的电影电视剧吗?没有。因为他们已经过了那阶段了。现在他们的年轻人追求cool,对爱情不感冒。音乐剧还可以谈谈恋爱,La La Land反响很大,是因为好莱坞很久没有音乐剧了,是类型问题。而音乐剧在中国又没市场,这又是一个问题。
《爱乐之城》(2016)剧照
所以你现在如果合拍,应该跟上世纪40、50年代的美国合拍,因为那个时代,玛丽莲·梦露她们演的那个还真是爱情,就是愿钓金龟婿,但是最后找了一个穷小子——那是那个时代的美国电影,爱情很重要很重要。
现在中国以自有资金不停地投资拍电影,那就是好莱坞80年前的道路。80年前的道路就是说我用自有资金拍戏,我当然也得把演员给签了,导演也签了,最好电影院也是我的,还是原始的时代。
现在的好莱坞实际上是吸全世界钱的。进入这么大的工业分工以后,当然要建立各种各样的机制,比如用工会加保险的体制保证资金安全。让全世界的钱来造成好莱坞的water fall(现金瀑布)。现在中国也在建这个机制,单纯自己拿钱拍戏这个事,慢慢都会过去。
中国不能只靠“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如果真的融入好莱坞,拿什么证明“中国的就是世界的”?中国需要用更现代的意象与体系、更世界的话语来实现“文化输出”,试图输出传统文化的努力,效果往往不佳。
成龙为什么能出去?因为他不是武侠,他是喜剧,动作喜剧,这在欧美是个类型。
欧美的市场非常成熟,类型电影观众,他就看这个类型电影。你在武打片里加爱情,他就很反感。因为那帮糙老爷们儿会问:“怎么谈上恋爱了?他妈的……”爱情电影加动作也不行,因为那帮女的会问:“说这帮人好好谈恋爱,怎么打上了?”
武侠是一个中国的类型,它不是一个美国的类型,所以它没办法形成一个类型电影在那去发。所以无论怎么做,你都是小众的。
而中国的古典的文化,神话谱系等等等等,跟欧美文化有很大的不同。欧美那些东西都是基于《圣经》的,大家都非常了解,《七宗罪》也好,什么也好,都是《圣经》加上莎士比亚式的“家庭关系”,加上希腊罗马神话谱系,基本上就是这样。
中国人想自己这些东西拿出去,首先得建立这个神话谱系。不然的话,人家没办法看懂你的任何东西。当然人家也有新的文学出来,但那文学已经普及到把神话谱系大家都已经很清楚了,那也要冒险。比如说《指环王》,就不是六大做的。《指环王》不符合六大的基本的所谓绿灯的类型规范。所以《指环王》是新线这样的Mini major拍的,因为他们是拍脑门拍戏,没有那些复杂的系统。
《指环王3:王者无敌》(2003)剧照
中国实际上没有建起整套六大的那种绿灯系统来生产影视的产品线,没有真正的Studio,中国现在最大的电影公司也得老板拍脑门,所以基本上中国最大电影公司在好莱坞相当于Mini major,没有那套复杂的系统。
Monkey King(《西游记》)已经是我们中国最好的IP了,中国年年拍,年年贺岁档挣大钱,到美国八年了,到现在还没拍成。神话谱系复杂,反派角色太多,老外记不住。
我觉得我们不能拿眼睛光往回看。天天看着《红楼梦》能不能在好莱坞拍——《红楼梦》当然不能拍了,人家说你们这帮人在这干嘛呢?老外不能理解我们高深的“空”,不能理解前世因果,他们必须现世报。我们文化自信,不是光拿出老祖宗的东西出去自信,我们有新的东西,有《三体》等等。
但《三体》也不符合好莱坞主流的六大的价值观,因为太黑暗。六大价值观是人类一定会战胜外星人。《三体》是人类给灭了,这不行。怎么会不出现一个孤胆英雄,然后拯救人类于将完,怎么能被变成二维,太阳系死了。所以《三体》拍不成好莱坞电影。
但美剧是有完全不一样的价值观,美剧是可以很黑暗。我觉得我们还是立足于我们接受全球的文化,然后创造出一种新的中国文化,《三体》就是一个崭新的中国文化,应该能做成HBO式的美剧。包括我们的《白夜追凶》。《白夜追凶》是好莱坞都没出现过的好IP,完全可以在好莱坞拍起来。所以我觉得这个向前看是没问题的,别老抱着那四大名著抱怨“怎么老出不去啊”。
就像你最终进到美国的,有可能是中国的组合,或者其它中国人的年轻人的音乐,而不是《茉莉花》,你天天老想着《茉莉花》跟京剧,说怎么他们为什么不听京剧——你自己都不听京剧了,怎么要求别人听京剧?
我觉得我们会吸收全世界的文化,产生那种新的中国文化。新的中国文化是有可能走向世界的。因为你看到韩国走向世界,日本走向世界,也不是他的所谓的传统文化,也是人家新的鸟叔这些东西。所以这个我觉得不用担心,什么《西游记》没拍成,这不是多大的事。
前面说的影视。音乐方面,韩国现在做得不错,最近又有一个新的叫BTS(防弹少年团),在美国火得不得了。但那是从伯克利音乐学院毕业的几代韩国音乐人(包括鸟叔,也是伯克利音乐学院毕业的),把美国这套已经学得通透极了,门儿清。而且人家把中国市场、日本市场都已经打开了,所以这个做得还比较好,但韩国也没有做成批量的。
我们亚洲的音乐内容出海,还有漫长的道路。
但资本和品牌出海,我觉得是没有问题。不要以“我去你来”的方式,而是我直接在那边参与你,要在那张桌子上有个位子先坐下来。
我在整个文娱这块看,今年是很大的机会,而且也确实在行动着。大家都是这么成熟的公司,机会来了也都会抓住。实际上我们和友商在海外是相当的密切沟通,我也知道我们友商在跟谁询价等等。
所以,大家会看到在并购这些事情上,会有很大的动作。
不要企图复制好莱坞
好莱坞只有一个,不要试图复制;好莱坞是世界的,不是美国的,我们只需参与其中,就可顺利实现走向世界的目标——不是从北京走向世界,而从好莱坞走向世界。
好莱坞只有一个,因为它不是美国电影,是全球电影,所以就没有任何一个可能性再复制一个好莱坞。
中国导演吴宇森好,中国导演李安好,也在好莱坞拍戏;英国导演好,盖伊·里奇好,也在好莱坞拍戏;世界各国哪里的演员好,也在好莱坞拍戏;中国演员成龙、李连杰、周润发好,也在好莱坞拍戏,所以好莱坞是唯一的全球电影的出发点。你只能替代中间环节,不能替代出发点。
且不说中国,电影最早是从欧洲来的,欧洲也做不来好莱坞。一个法国导演去拍意大利戏都很难的,非常非常难。一个英国导演去拍法国戏,更难,想都不要想。
最早是什么人去美国,欧洲活不下去的人才去美国,英语说不好的才去。莎士比亚那戏剧用了两万多个词,美国人就认识三五千个词。但是到那以后标准化了,简单化了,大规模化了,产生了好莱坞、硅谷、华尔街等等,甚至拉斯维加斯这么牛逼的产业。我们一直不把好莱坞电影叫美国电影,你非要说美国电影,美国电影应该这么定义:一部分的好莱坞加上整个纽约电影。
那帮纽约大导演,伍迪·艾伦、大卫·林奇、李安,还有他们的大本营NYU(纽大)电影学院,教的就是看不起好莱坞,他们自己那个叫美国电影。好莱坞电影不是美国电影,是全球电影。纽约的电影流派管好莱坞叫“Kiss Movie”,KISS——Keep it simple stupid,就这四个词。纽约还觉得好莱坞低俗呢,欧洲更觉得美国低俗。
低俗不怕,你要做产业,不怕低俗,大市场怕这个吗?找到一条所谓的雅俗共赏的道路,我觉得没问题。
欧洲高雅。你去法国、英国、意大利、德国,全靠政府补贴拍电影。你愿意走上那个道路吗?那边政府补贴到什么程度了,恨不得电影一半的成本都政府补贴了。为了保护法国文化,法国政府专门弄个什么电影机构给你补贴。
你愿意做那样的保护高雅艺术吗?还是你愿意做好莱坞式的市场拼搏?你在市场拼搏,你一定能走出一条路来。
法国电影《蝴蝶》(2002)剧照
好莱坞,当然也有各州政府的拍摄补贴。但他们能迅速把一切都商业化,而且跟政府没关系。比如这个州说我希望有一些电影来这拍,我可以退税补贴,来我这花的钱,Tax credit我可以给你返30%到40%。导致好莱坞迅速形成了一个新的小产业叫做Tax credit dealer(退税补贴中间人)。
因为制片人要先拿到钱才能拍戏,退税是拍完了以后算完账才给你。那个dealer就说我打九折先把现金给你,你可以先拍戏。等到最后州里退回那税归到我手里,然后我拿两个点是我挣的,剩下八个点,我卖给本州的大企业退税用。聪明吧?整个就把那州政府后退税变成了先给你钱拍戏。
美国特色的“退税补贴中间人”套利手法(虎嗅制图)
美国整个的商业做得非常成熟,而且全是民间自己这么弄起来。
好莱坞也拍过《辛德勒名单》,拍过《搏击俱乐部》,拍过《闻香识女人》,拍过《美国往事》,你只要产业大了,就多元化,就可以拍出各种各样不同的戏。
《搏击俱乐部》(1999)剧照
好莱坞为什么是唯一的好莱坞?它这个基本出发点的唯一性,导致了它这套体制没办法学,你只能加入,只能变成它,去那里变成好莱坞的一分子,而没办法拷贝一个模式到中国来,因为你没办法,你发绿卡?你怎么做成一个全球性的?因为它是一个全球性的电影产业。
像英国文化部长,有一次来北京请我们阿里,CMC,万达等几个公司文娱负责人吃饭,我代表阿里参加。对方说希望大家来英国做文娱事业,然后英国如何如何……大家就说你们英国那些大演员,大导演不都在洛杉矶好莱坞吗?我们不用去伦敦,我们就在洛杉矶,诺兰也在那,麦当娜的前夫盖伊·里奇都在那拍戏呢,你们英国这些大演员不都在那吗?包括你英国那些大歌手,从Rolling Stone到Cold play都在那,我还用去伦敦找这些人吗,他们不都在这吗?
你没法复制好莱坞,十三太保没法复制,因为这十三太保都是全球性的。两大演出公司组织全球性演出,连瑞典的音乐节都是Live Nation的。一半场馆是AEG的。一个票务平台驱动的Live Nation,一个场馆驱动的AEG,都在这呢。你坐在洛杉矶,坐在好莱坞,你要找全世界最好的编剧导演演员歌手就找CAA、WME,大部分都在那。
有一次三平(韩三平)厂长在那说我们要拷贝好莱坞的时候,我就跟三平厂长说,我说那个是没办法拷贝的,因为那个就是全球电影的集散地。
所有想去复制好莱坞的,就是从最根本的出发点就是错的,你只有去参与。索尼干嘛不去复制一个,而去把哥伦比亚买了?他把哥伦比亚买了,不就变成索尼电影了(当然电视台还叫CBS,没有叫索尼电视台),人家就是这么参与的。
日本想得最合理的招,脸长得不一样,于是我做动画。因为真人没法输出,真人长着扁脸,没法输出,我就做动画片,眼睛都画这么大,这跟西方一样了吧,我做动漫产业总可以了吧。但到现在为止,日本的动漫产业,也还没有真正进入到全球。全球化的还是DreamWorks、Pixar、Blue sky,这些好莱坞大动画公司。因为他可以分分钟用个少数民族的口音,用个少数民族的脸,因为它是全球性的东西,它拍《里约大冒险》没问题,但巴西拍不了《里约》。
《里约大冒险2》剧照(2014)
中国只能两条腿走路,一条是内生市场,长城以内,在激烈竞争中大家最后形成一个我们自己的内生市场;另外一条路就是你要想去全球,你就不要从北京出发去全球,你就去好莱坞,那里有全套武器装备和地图,就从那里出发去全球。
作者:常芳菲、李拓、周余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