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金行业或迎最严监管,2000多家网贷平台徘徊“鬼门关”新金融
过去两三年间,网贷平台受到高度追捧,在没有监管下,呈现高速的发展。随着监管文件应声落地,网贷平台受到不小冲击,在整改备案面前,更是进退两难。
据网贷天眼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3月31日,我国P2P网贷平台数量累计达6067家,在运营平台2025家,累计问题平台高达4042家;而从区域分布来看,北上广、山东和江浙平台总数量占全国总平台量64.89%左右;而在运营平台方面,北上广和浙江四地占比63.80%左右,这些省市将成为备案审核任务最艰巨的地区。值得提及的是,预估受备案政策的影响,2月、3月均无新成立的网贷平台。
在这些运营正常的平台中,谁将挥军凯旋,谁又将毁于刀下,备受瞩目;在这场备案战中,网贷平台会如何抉择进与退,能否从此名扬天下?更是焦点。这一战,已经不单纯是生存与毁灭,还有发展与挑战。
备案,命运所驱
从2016年4月《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和《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出台;到2016年8月《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和2017年12月《关于做好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整改验收工作的通知》的预执行备案;再到2018年3月《关于加大通过互联网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整治力度及开展验收工作的通知》(以下称“《29号公文》”)的业务限制。
监管政策在一点点完善,严厉程度一次次加大,备案门槛一步步增高,网贷平台的抗压能力受到极大考验。网贷平台一直是创新与问题同在,监管部门出手,也是早晚的事。
根据已披露的相关政策提到的备案基本要求,经统计整合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点,以下基本要求仅做参考,并非最终备案细则。
备案需满足的基本要求:
1、平台成立时间,2016年8月24日后成立的平台和没有收到整改通知的平台原则上不纳入本批备案。
2、信息披露,如:机构基本信息、运营信息、项目信息、重大风险信息、消费者咨询投诉渠道信息等。
3、项目不可超额,平台借款人在平台的借款余额上线不能超过20万元,借款企业在平台的借款余额不能超过100万元。
4、净值标,平台禁止设立净值标。
5、等保三级,平台需拿到“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三级认证”。
6、资金存管,平台需接入银行资金存管系统,存管银行“白名单”目前还未公布,若平台存管银行不在“白名单”中,备案成功后,会给予时间变更。
7、第三方报告,如财务审计报告和律师事务所的合规性审查报告。
8、ICP经营许可证,即互联网信息服务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平台必须要有,若没有的,可在备案登记后,再到相关部门注册。
9、金融牌照或类金融牌照(互联网金融牌照),监管部门规定,平台开展的某些业务必须要取得相关牌照,或清零此些业务。
原有政策规定,各地在2018年4月底前完成主要P2P机构的备案登记工作、6月底之前全部完成。如今,监管大限时日不多,然而,多地备案细则均未发布;银行存管“白名单”迟迟不来;颇受瞩目的北京,相关备案细则更是吊足胃口;更者,最近行业内部间相传,网贷平台备案时间可能会延期,且将出台最严厉的统一备案细则。
不管准时还是延期,这场战斗,都已无法避免。
进退,抉择的危机
根据目前网贷备案的情况,梳理出以下几个关键节点:
1、备案时间:准时或延期;备案阶段:备案前与备案后;备案细则:严厉或放宽;备案结果:成功或失败。
2、平台备案成功:前景可期或重大考验。
3、平台备案失败:被取缔或以市场化方式退出。
从备案时间来看,备案准时,无非是一切照旧;但若延期,对平台来说未尝不是好事,至少有更多时间做准备,特别对于那些存在需清零业务或分支多、业务复杂的平台。
备案会延期吗?都想知道答案。
从当前情况看,“监管政策不统一、整改验收工作量大、难度大、进度滞后;一些部门自身技术接入的限制,比如支付通道;其他第三方机构名单还未公布,如存管银行;市场违规业务短时间内难化解;时间紧迫导致出现暴力催收等问题;如何制定备案后市场恐慌等风险的防范措施”等等,这些都有可能是造成备案延期的原因。
不过,备案延期,带给网贷平台的更多是在时间上的获益;但备案严厉,却会给网贷平台带来更多的绝望。备案细则的严厉与否,才是决定平台选择进与退的关键因素。
综合以上概括的关键节点,把网贷平台的选择概括为以下3种。
1、平台“退”,墨菲定律
所谓平台“退”,即平台不参与备案,提前退出市场。监管部门一旦出台严格的备案细则,一些自身问题多的平台,整改压力更大,其在备案前选择主动退出的可能性也增大。
备案前,网贷平台的退出方式大概分为:售卖、转型、清盘(关停)、失联跑路等4种。
平台若通过售卖的方式退出,会十分困难,毕竟在这敏感时期,接盘侠也变得谨慎;而转型这条路,其中会涉及一些技术、牌照类的问题,使其在短期内是不可能完成,毕竟远水救不了近火;至于清盘退出,会有,但是数量会较少,毕竟这条路得搭上平台所有的资产。
值得注意的是,失联跑路这个退出方式。从网贷天眼披露出的问题平台情况看,自2017年12月宣布整顿验收以来,2018年1月问题平台数量突增;且从问题平台出事类型看,最近三个月,“平台失联”这个问题类型占了大半。此处异常,很难否认,其中一些平台不是因逃避备案而作出的选择。一旦平台通过失联、跑路这样的方式退出市场,对投资人来说无疑是最坏的。
(来源:网贷天眼)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近日,就有善林金融、城城理财等平台被查(具体被查原因还未得到证实),在这关键时期,监管肯定严查违纪行为,投资人同时需留意一些网贷平台可能会因为其他原因而导致退出市场。投资人也可参考前面整理的“备案需满足的基本要求”,预估网贷平台的备案风险,提前做好防范准备及应对措施。
2、平台“先进后退”,模棱两可
平台“先进后退”意思是说,平台参与备案,但备案失败,被迫退出。这种退出方式,对平台来说,无疑是最痛苦的。然而,这种情况出现的概率会有多大?
备案不过是给网贷行业加入行业准入标准、审查体系和架构,整改或取缔一些违规平台,说白了,备案不过是,不抓新、不抓小、专抓不长眼的。
如果平台按照备案标准去整改,按理说,是不可能出现备案失败的。但有可能会出现第一次不过,在再次引导修整后,获得备案,至于监管部门给不给第二次机会,监管部门参考利弊后会给出答案。
毕竟,平台一旦备案失败,将面临被取缔或以市场化方式退出(被并购或转型),这很大可能会引起市场恐慌。平台如何安抚投资人,监管部门如何协助引导平台安全退出,并制定好防控机制,对平台及监管部门都是一大挑战。一旦引起恐慌,蝴蝶效应,监管部门也不好过。这些是监管部门最不想看到的。
根据目前情况看,平台最需要的无疑是更多的时间。在备案规定时间内没有完成整改,其可能还会选择不备案,提前离场,与其说是备案大洗牌,不如说是在备案前就出现大洗牌,又或许在具体备案细则出来后,还会出现一次较大规模的洗牌现象。
“先进后退”这条路,平台是最不想走的。
3、平台“进”,挑战重重
平台“进”,备案通过,听起来,皆大欢喜。
所有合格平台都站在了同一起跑线,备案后续的持续监管,促使平台规范化发展,合法合规地开展业务,市场坏象也得到有效整顿。
留下来的平台,有了备案这个“软牌照”,能让投资人相对更放心去投资,同时,也可能给平台吸引来更多的散户投资者;又或者,网贷平台融资遇冷的状况会得到相应改观。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3月31日,国内网贷行业融资事件500多起。
而从零壹数据P2P网贷报告披露的情况看,截至2018年3月31日,国内P2P网贷行业融资事件共计336起,共251家P2P平台获得融资,总额在583亿元左右。其中,2015年融资案例和融资金额分别达到114起和185亿元;2016年分别为121起和238亿元;2017年,分别为 40起和90亿元;而2018年1季度只有6起,其中有2家是3月份赴美上市融资。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P2P网贷行业融资在2016年达到高峰,2017年却急降,到2018年一季度更是低迷。在监管政策和行业的限制下,投资机构特别是风投机构,开始看空P2P网贷行业,毕竟当前网贷行业不确定因素太多。
成功备案后,是否能重获资本投资机构的青睐?除了监管,还得看平台的发展与创新。
在这条路上,有人欢喜有人忧,备案通过,有协同也会有制约,物竞天择,马太效应可能随之产生。
平台合规,不代表其经营不会出现问题。当前,科技的发展及创新,使网贷平台面临着转型的挑战;加上,监管的限制,使其在业务创新方面又被拉回了起点。备案既助其一臂之力也折其羽翼。
值得注意的是,在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的《29号公文》中提到:
未取得“资产管理业务牌照”或“资产管理产品代销牌照” 相关牌照的,不得依托互联网公开发行、销售资产管理产品。
据了解,这类资管牌照,一般传统金融机构才持有,而网贷平台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游离在灰色地带,结果不言而喻。网贷平台为实现发展创新或转型,走牌照这条路会如何?
目前在我国需要审批的金融牌照主要包括银行、保险、信托、券商、金融租赁、期货、基金、基金子公司、基金销售、第三方支付牌照、小额贷款、典当12种。
其实,除了传统的金融牌照,在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也应运而生了一些类金融牌照——互联网金融牌照。
互联网金融牌照类型主要有:民营银行牌照、互联网保险牌照、第三方支付牌照、消费金融牌照、互联网基金及销售牌照、基金销售支付结算资格、互联网信托牌照、互联网小额贷款牌照、股权众筹牌照、互联网证券牌照、个人征信牌照。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互联网金融牌照批量情况如下:
据不完全统计,持有网络小贷牌照的网贷平台有:
(来源:希财网)
据不完全统计,持有金融牌照或其他类型互联网金融的网贷平台有:
早在2016年,就有一些专家认为,未来的P2P平台要全部转型,真正的P2P模式只在小范围、垂直领域存在,行业中大的P2P都在寻求“拿牌照”。当时,很多企业开始在以自行申请、业务合作或收购等多种形式来获得牌照。
由于网贷平台因为没有放贷等其他资质,且受限于信息中介身份,收入仅为服务费、管理费等,使其盈利空间有限。在监管变严下,牌照显得更重要,而像网络小贷,业务功能会较强大,持有此牌照的平台,无疑有更大优势;而持有其他金融或类金融牌照的平台可选择性更强。
然而,从目前,互联网金融牌照的审批情况看,在2017年,多个此类牌照被暂停新批。互联网金融牌照从新批到被追捧再到叫停,不过几年时间。由于其功能定位并不清晰,业务资质限制也较多,使得这些新牌照赋予的新业务,并没有与传统金融业务之间做出清晰的功能切分,也无法体现差异化,也就导致了这些牌照的当前状态。
鉴于当前互联网金融牌照的情况,网贷平台想通过拿下类金融牌照来实现合规或转型,已然希望渺茫。当然随着监管的不断落实,很难说这些牌照未来不会重新获批,但未来,谁又能说得准呢。
当前,网贷平台在互联网金融牌照上已受制,要想发力,除了收购、购买(目前为稀缺品,价格被炒高),还可“觊觎”金融牌照,但这个申请对于网贷平台来说相当困难。
加上,如今传统金融正在向金融科技方向发力,而网贷平台此时面临重新定义或转型的局面,就算最终拿到金融牌照,难免不会出现被传统金融超车的现象。或许,未来,网贷平台与传统金融机构一起合作会成为潮流,也有可能一些平台会被金融巨头收购整合,如此,可能会形成头部效应和聚拢效应。
“进”,这条路,对于网贷平台来说,充满考验。
未来,且行且珍惜
一次备案,犹如一次IPO。
不管备案最终是严厉还是宽松,网贷平台最好提前披露预估风险,做最坏打算,并想好应对措施,是对自己企业负责,也是对投资人最好的交代。
至于备案后的发展,且行且珍惜。
【来源:和讯网】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