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 工业外,中国摩托车产业同样面临着“做大做强”的艰难挑战。
“禁限摩政策对摩托车行业来说,使行业失去巨大市场机会。”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赖民杰接受凤凰网 采访表示,作为一家经营30年、产品远销海内外的摩托车企业掌舵者,赖民杰对当下的中国摩托车市场有些无奈。
目前,春风动力的产品已经在亚洲、欧洲、南北美洲、非洲及大洋洲等近百个国家和地区销售,在2019年的中国摩托车企业出口排名中,春风动力位居第6位,出口金额2.45亿美元。
即使在国外市场站稳了脚跟,但谈及中国本土摩托车市场环境时,赖民杰仍有很多忧虑,“缺乏高质量的市场土壤,不利于新技术和高端摩托车的发展,不利于国内摩托车行业和国际摩托车行业的竞争。”
众所周知,目前中国是全球唯一“禁限摩”的国家。从1985年北京率先实行“禁限摩”开始,中国“禁限摩”的历史长达35年。目前全国有超200多个城市实施“禁限摩”政策,基本上全国绝大多数中大型城市都对摩托车进行严格的限制管理。
赖民杰所说的“缺乏高质量的市场土壤”,正是指“禁限摩”政策下的摩托车市场。他表示:“由于城市市场受限,摩托车行业只能选择‘出海’和‘下乡’。”
“出海”方面,相比于欧美和国际化较早的日本摩托车企业,经验尚浅的中国摩托车企业在毫无根基的海外市场与欧美日企业抢夺市场,十分不易。此外,印度作为人口大国,近几年印度摩托车企业依托庞大的印度本土市场快速发展,渐渐的也在拉美、非洲等地方开始凸显竞争力。
2016年印度摩托车产销量首次超过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摩托车产销国。中国摩托车工业在“禁限摩”政策和多重因素影响下,近几年产销量逐年下滑。同时,很多外资摩托车企业因政策原因将中国生产基地搬到印度,对中国摩托车工业的技术提升带来不利影响。
“下乡”方面,尽管中国的农村市场有很大体量,但农村消费更注重性价比,对新技术的需求较少,这对于处于转型升级的中国摩托车企业非常不利。因为低端消费需求不利于企业对新技术的研发和投入,不利于行业长远的发展。
赖民杰表示如果摩托车解禁,将拉动全新的市场需求。据《关于促进中国摩托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报告》显示,每年将新增700万辆摩托车销量,整车加零部件营收将增加3000亿元。同时,摩托车解禁后,全国范围内约有10%的 出行将转变为摩托车出行,粗略计算全年可节约碳排放1650万吨。
显然,本土摩托车市场的壮大将有利于环境改善、以及摩托车企业的发展,适度放开“禁限摩”政策对中国摩托车工业的转型升级,以及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也将带来积极促进作用。
此外,对于摩托车解禁后的管理、对交通出行的影响等,赖民杰还做了更多的分享:
凤凰网 :您觉得“禁限摩”政策对摩托车企业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赖民杰:由于城市市场受限,摩托车行业只能选择“出海”和“下乡”。相比于欧美和国际化较早的日本摩托车企业,经验尚浅的中国摩托车行业在毫无根基的海外市场与欧美日企业抢夺市场,十分不易。这些年,印度企业依托庞大的印度本土市场快速发展,渐渐的也在拉美、非洲等地方开始凸显竞争力。国内的农村市场虽然有很大的体量,但更注重追求性价比,新技术的需求较少,不利于行业长远的发展。禁限摩政策对摩托车行业来说,使行业失去巨大市场机会,缺乏高质量的市场土壤,不利于新技术和高端摩托车的发展,不利于国内摩托车行业和国际摩托车行业的竞争。
如今,摩托车产业正处于电动化和国际化竞争的关键时期, 当下业内期望各界重新审视“禁限摩”,适度开放“禁限摩”拉动摩托车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中国摩托车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我们认为是中国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需要去思考的问题。
凤凰网 :您认为目前放开“禁限摩”政策最大的阻力来自哪里?
赖民杰:目前在城市的交通治理形式,我们还没有能找到一个妥善处理 、摩托车以及其他出行方式和谐相处的模式。相信我们能够通过科学的管理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更为成熟的智慧交通体系,协调好 、摩托车以及其它出行方式的关系问题,促进城市交通良性循环,从而达到缓解交通压力的目的。我们很愿意和管理部门,一起研究探讨,如何打造更智慧、便捷、安全城市交通生态体系。我们协助很多城市的交管单位,配合打造了“交警铁骑”,在拥堵疏导、交通巡逻、移动执法、护卫开道、突发事件快速响应等方面的应用,大大提升了城市交通管理的效率。
凤凰网 :在疫情下的特殊时期, 市场遭受重创,但摩托车4月份销量增长非常明显,对于市场的变化您有什么看法?摩托车销量的快速回升,会不会让放开“禁限摩”政策的阻力减小?
赖民杰:据最新的行业数据,4月国内摩托车总销量达到159万辆,同比增长17.89%,环比增长21.54%。这对于整个行业来说都是个利好消息。今年国内市场受疫情影响,将非公共交通的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意识高度,摩托车较 相比,以更低门槛、更低使用成本、更高城市通勤效率、更低占用社会资源等优势,让其成为补充交通出行的一种方式浮出水面。
摩托车行业销量增长可以给市场,给政府增添信心,赢得更多可能性,助力疫情之下中国经济的发展。
凤凰网 :春风动力产品远销海内外,您认为中国在摩托车管理方面,有哪些可以向国外借鉴的经验?
赖民杰:摩托车的管理体系非常重要。首先是分类管理、政策细化,在注册上牌方面,一些地区在牌照划分上面更为细致合理,比如德国按照排量将摩托车划分为五类,限制不同车速,分别赋予不同的路权。日本也有类似的管理方式。这样既有利于摩托车的管理也可促进摩托车市场多样化。其次,很多国家和政府也十分注重对摩托车驾驶员的安全意识教育,并且十分注重对青少年安全驾驶意识的培养。
随着经济的发展,摩托车已经演变成一种文化。我们可以看到一年一度的意大利米兰国际摩托车展愈发抢眼,创造无数亮点,引领世界风尚;我们也可以看到杜卡迪博物馆内人流如织,藏品丰富,具有深厚的艺术设计底蕴。最近几年随着国内高端摩托车的兴起,中国也逐渐形成属于国人的机车文化,一种属于中国人的全新生活方式。
凤凰网 :放开“禁限摩”,将给我们的交通出行带来哪些好处和弊端?
赖民杰:过往,由于历史原因,大家普遍认为摩托车造成了交通压力,安全,环保等一系列社会问题,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到现阶段,反观摩托车,却变成了一种减少 带来的交通压力,社会资源占用,和更加节能减排的方式。
摩托车通行效率高、道路占用资源少,多开一辆摩托车就能少开多辆 。欧洲摩托车协会一项科学研究表明,增加10%的摩托车作为交通工具,将减少40%的城市交通拥堵。
摩托车解禁还将拉动全新的市场需求。据《关于促进中国摩托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报告》显示,将新增每年700万辆摩托车销量,整车加零部件营收将增加3000亿元。
此外,据中国 工业协会摩托车分会曾在国务院相关研讨会上提交的报告显示,解禁后,全国范围内约有10%的 出行将转变为摩托车出行,粗略预算全年可节约碳排放1650万吨。综合考虑摩托车装备、服饰、旅游休闲等上下游产业,在乘数效应下,摩托车将撬动更大规模的新增消费。
我们要从意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体制体系上去思考如何处理好摩托车与其它出行产业的关系,协调好有限的社会交通资源,不然确实会成为弊端。我们希望管理部门、行业和企业一起能够摸索出一套适应国内能够容纳摩托车的城市交通治理模式,从小部分城市试点开始尝试,逐步推广到全国,给民众的出行多一份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