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贸仍面临三大困难 人民币贬值压力或会加大产经
导读
发改委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9月份WTO报告显示全球商品贸易增长速度降低,显示全球需求形势仍然较差。当前的企稳主要受到发达国家好转的影响,新兴国家和经济体形势依然很差。外贸面临着长期结构性调整。
底部企稳迹象显现,这是海关总署对前三季度进出口形势的评价。
10月13日,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前三季度进出口情况。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7.5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9%。其中,出口10.06万亿元,下降1.6%;进口7.47万亿元,下降2.3%;贸易顺差扩大0.6%。
虽然三项主要指标持续下降的形势没有改变,但分季度来看,与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出现的负增长相比,第三季度进出口、进口和出口增速分别为1.1%、0.4%和2.1%,三项主要指标均为正增长。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黄颂平就此认为,外贸底部企稳的现象逐步显现。
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全球经济形势依然低迷,外贸形势仍然较为严峻。中国进出口仍然受到贸易摩擦加剧、世界贸易格局变化、东南亚国家竞争等不利因素印象。更应关注外贸的长期结构性调整。
底部企稳迹象显现
在8月份交出一份颇为好看的进出口成绩单之后,9月份的进出口数据又被“打回原形”,各项主要指标都低于预期,也远不如8月份的水平。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这背后显示的是,外贸形势严峻这一基本面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目前只能说是回稳,向好的趋势仍未能完全形成。
黄颂平则在新闻发布上表示,呈现出回稳向好的势头,主要的促进因素包括外贸稳增长政策取得效果,外部环境出现改善迹象,以及国内经济稳中有进等。
其中,外部环境出现了一些改善的迹象,黄颂平列举了反映全球贸易形势的相关数据。衡量全球贸易走势的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从今年2月初290点的历史低点回升到9月底900点以上的水平,中国的出口经理人指数、新增出口订单指数也在连续提高,表明出口企业信心在增强。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经济稳中有进,带动大宗商品进口量的增加,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幅度也较上半年进一步缩窄,使得前三季度进口降幅由上半年的4.7%缩窄到前三季度的2.3%。
前三季度,中国进口铁矿石、原油、煤和铜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其中,原油进口量增加了14%,铜的进口量增加了11.8%,煤的进口量增加了15.2%。
发改委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9月份WTO报告显示全球商品贸易增长速度降低,全球需求形势仍然较差。当前的企稳主要受到发达国家好转的影响,新兴国家和经济体形势依然很差。外贸面临着长期结构性调整。
黄颂平表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总体表现仍然是差强人意,绝对规模同比是下降的,但是底部企稳的迹象也是明显的。同时,在提质增效升级方面表现出了一些积极的变化。
将增加人民币贬值压力?
外贸数据发布之后,多位分析师指出,外贸数据的疲软,可能会加大人民币贬值的压力。
海通宏观分析师姜超认为,从数据来看,顺差大幅下降,加上9月出口下降、美联储加息概率提高等因素的存在,人民币贬值压力依然较大。
白明指出,由于人民币贬值的因素存在,用人民币计价的外贸数据会比用美元计价的数据看起来表现更好一些,存在修饰作用。大宗商品价格的回暖一定程度上也受到汇率因素的影响。
黄颂平则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汇率变化对中国进出口的具体影响较为有限。
黄颂平说,人民币贬值使企业出口从中相对受益,但是会使企业进口原材料的成本相应地上升,而且在全球价值链的背景下,由于跨区域、上下游分工和产业内贸易的普遍存在,某一个经济体的币值变动及其对进出口影响都将快速正向传导至价值链上的其它经济体,货币贬值对出口的拉动效应会弱化。
有分析人士指出,在纳入SDR货币篮子之后,人民币国际化任务也很重,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未来要达到逐步趋稳的态势,贬值的折价效应只是一时的。
白明进一步指出,外贸企业应进一步利用人民币贬值红利,贬值的另一个容易被忽视的作用是能够增加订单数量,目前这一效应还没有明显显现。外贸中小企业还没有从贬值中获得更多的动力。
白明认为,人民币贬值为部分外贸企业争取到喘气的时间,这可以作为企业转型升级的良好机会。
张燕生则指出,实际上与全球形势对比的话,中国进出口形势并没有数字看起来那么差。对于人民币汇率而言,最重要的还是要加强预期管理。
仍面临三大困难
尽管多项预期性指标有所回升,但海关总署认为,当前中国外贸仍面临较大困难,具体表现在加工贸易持续下降,和主要贸易伙伴美国东盟等出现下降,以及外商投资企业、国有企业进出口出现下降。
其中,加工贸易进口增速已经连续19个月出现下降,进口则连续17个月出现下降,前三季度加工贸易进出口下降拖累整体进出口下降约为2.2个百分点。
黄颂平指出,加工贸易在中国进出口中仍占较大比重,加工贸易的下降受到国际和国内两大因素的影响。
从国际上看,全球经济低迷、外需不振是主要原因,今年发达国家也纷纷推动制造业回流,中国制造业又面临东南亚国家的竞争。国内层面,企业的综合成本在上升,传统竞争优势逐渐削弱。
张燕生则指出,在外贸结构调整中,一般贸易出现上升,加工贸易下降是常态。在西部部分承接东部地区加工贸易转移的省份,外贸也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下降。
在目前的外贸结构调整中,中国企业在装备制造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以及部分装备制造产品出口保持了良好态势。比如,电动机及发电机出口增长5.7%,医疗仪器及器械出口增长6.3%,纺织机械出口增长1.2%。进口方面,前三季度中国电子技术进口增长4.6%,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增长5.8%,生命科学技术增长14.1%,航天航空技术增长2.2%。
此外,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增长也成为前三季度进出口的一大亮点。数据显示,2016年前三季度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超过4.52万亿元,约占同期中国外贸总值的四分之一。
黄颂平称,尽管前三季度外贸呈现出了回稳向好的态势,但支撑外贸持续反弹的基础尚不牢固。所面临的困难也不是短期的,传统外贸竞争力优势出现弱化。四季度将要进一步落实好已经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巩固外贸发展的积极变化,精准发力,切实为企业减负,为增长助力,努力在全年实现回稳向好的外贸发展目标。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