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市场:被遗忘的“泡沫”?产经

/ 周浩宏观外汇 / 2016-12-19 16:41
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的最大交易主题,就是“滞胀”。坦率地说,这是一个很好的交易主题,因为在短期之内无人可以证伪,也无人可以证实。加上各路资金压境,是一个能让人有所期...

本文作者为德国商业银行首席中国经济师周浩,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周浩宏观外汇”,授权华尔街见闻发表。

刘士余主席对期货市场的一番评论,某种程度上暗合“去泡沫”的整体基调。事实上,很多人早已经忘记了期货这个市场,在过去的数年中,期货市场整体交易量虽然十分巨大,但却一直问题不断。中国的期货公司数量众多,但赚钱者却寥寥无几,跟同在证监系统的券商相比,期货几乎成为了被遗忘的角落。

但这个市场在过去一年的表现,却是让人瞠目结舌。螺纹钢在最高点时的成交量,在全球范围内仅次于原油。而焦炭等品种则在短短数月实现翻番的表现。下面这张图是万得商品总指数自2015年年初以来的表现,这其中包括在中国境内交易的主要商品期货,与2015年第四季度的低点相比,商品指数至今上升将近50%。在整个市场中,算是相当可观的表现。考虑到期货市场使用的高杠杆,很多交易者的实际回报肯定是以十倍来计算的。

现在的问题是,这样的一种状况是否表明了泡沫正在集聚?从短期的交易量和实际回报来看,这样的忧虑的确存在。尤其是考虑到背后的很多资金来自于银行体系,监管层的担忧不无道理。另一方面,商品价格的暴涨,也给“供给侧改革”带来了很多实际问题。以煤炭为例,为了抑制煤炭价格,发改委甚至开始重新动用长协、并要求煤炭企业增产。国家统计局甚至破天荒地专门在工业增加值数据公布当天,单列一篇文章,来讲述原煤产量及库存等问题,而这些数据此前只为商品分析师关注而已。统计局背后的深意不言自明——煤炭价格上涨并非“基本面”造成的。当然,每个人眼中的“基本面”都是不一样的。

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的最大交易主题,就是“滞胀”。坦率地说,这是一个很好的交易主题,因为在短期之内无人可以证伪,也无人可以证实。加上各路资金压境,是一个能让人有所期待的交易策略。但由于“去泡沫”成为重要的政治任务,所以市场如何演绎,会十分有看点。需要指出的是,“滞胀”一旦真的出现,那么将不可避免地带来更加实质性的政策紧缩。

从较为长期的趋势来看,商品可能是有机会的。下面这张图是2010年至今的商品指数表现,总的来看,长期的熊市趋势已经被扭转。当然,近期的上涨幅度显得有些过快,如果出现调整,反而更利于判断后市的状况。  

未来一段时间,这仍然将会是市场的热点之一。支撑商品上涨的逻辑很多,同时可以衍生出再通胀、通胀、滞胀等一系列交易主题,但其中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如果美元保持强势,那么商品与美元的关系如何定位——黄金事实上已经成为美元走强的受害者之一,其他商品的上涨逻辑目前仍然偏向于需求支撑,但美元走势仍会是一个困扰。

另一个问题则是库存,很多商品的价格上涨,背后都存在着“低库存”的诱因,但低库存是否必然带来补库存,则存在不确定性。我的个人观点是,如果经济回升没有切实的基础,或者说“旧经济”大潮已经过去,那么库存等基本供需将成为市场的扰动因素,而非主导因素。

市场公认的主导因素之一,是货币条件。但相对于期货这样的相对小市场来说,货币供给带来的影响可能更多是心理层面的。

经历了股灾和债市大调整之后,我们可能更加需要银行资金进入市场的状况。一旦一个“小市场”变成了“大市场”,那么也就具备了兑换筹码的基础。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最新快报

1
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