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变“囧东”:虚假促销为何屡禁不止?产经
为了吸引更多的用户、获取更多的流量,电商平台之间的价格战持续演进,从比价到打造电商节,如今在我们的网购生活中,大大小小的电商节已经成为新的消费常态和消费场景,然而在这样的节日越来越频繁之后,各类虚假促销也是遍地开花。
12月12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一份调查报告,称调查样本中16.7%的商品在双11当天高于近期最低价。而虚假促销问题最严重的依次是亚马逊和京东,亚马逊有35%的调查样本双11当天价格高于近期最低价,京东这一比例为26.8%。
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的调查,京东只有41%的抽检样本低于近期最低价。这意味着在双十一期间,京东有超过59%的商品并没有给消费者优惠,反而有26.8%的商品价格还高于日常,只是借着“节日”热点造出促销假象,诱导消费者。
被约谈后,京东依旧“知法犯法”
根据往年双十一,甚至各大电商节消费者的投诉反馈,先涨价再降价促销的案例已经成为常态,尤其在今年双十一前夕,国家工商局约谈京东等电商平台,指出网络市场存在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平台准入管理不严、刷单炒信冲击网络市场信用体系、网络集中促销活动不够规范、虚假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设置不公平合同格式条款、侵犯消费者选择权和知情权等突出问题,需要网络经营者予以正视,进一步规范网络市场秩序,优化网络消费环境。
工商局尤其指出,“双十一”等集中促销活动期间,销售额爆发式增长,价格欺诈、虚假宣传、不正当竞争、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发货迟缓、退换货难等问题也会集中显现。
在工商局重点明确要求电商平台履行四项重点义务,其中重点指出促销活动组织者要严格落实促销信息事先公示、平台进入把关、不得发布虚假广告,不得虚报特价揽客,实施有价无货的欺诈行为、不得先涨价再打折,借机以次充好,以假充真。
而京东在被“约谈”之后依旧不遵循规定,进行各类虚假促销,先涨价再降价,有价无货等多种手段揽客。严重违反规定,诱骗消费者。
屡遭罚款,屡禁不止
电商在经过多年的发展后,多方割据,竞争日趋激烈,平台之间为了扩大销售不择手段,只能是短期内获得效益,长此以往总会为自身未来的发展之路上埋下一路地雷。
除了此次中消协调查数据之外,京东也多次因虚假促销遭到行政处罚,北京市发改委官网公布了对京东的行政处罚决定书。京东因“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价格违法行为”被责令改正,并罚款50万元。
该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自2015年7月28日至2016年4月8日,北京市发改委根据群众举报和投诉提供的线索,对京东的价格行为进行了检查,经查实,京东在购物网站“京东商城”销售商品时,存在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价格违法行为。
另据据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网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10月至今,京东因虚假宣传、价格欺诈、不正当竞争等原因被行政处罚百余次,并曾被处以149万余元的罚款。
2016年1月8日,京东连获3张罚单,理由为“经营者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商品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和“化妆品广告出现有涉及化妆品性能或者功能、销量等方面的数据”,被罚3万多元。
盲目扩张背后,京东的品牌透支之路
那么,大家可能会有所疑问,京东因虚假促销,多次遭到行政处罚,并被工商局约谈,那么为何屡禁不止呢?
京东作为国内自营电商的代表,迅速在电商红海中杀出一条血路,二期能快速崛起,得益于自营模式对商品的把控能力、物流方面的优势,但自营电商面临着规模化的难题,另一方面,阿里系,苏宁等竞争压力,迫使京东需要快速扩张,接入第三方。
根据京东2016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京东来自第三方平台的收入已经占了45%,目前在京东第三方平台上,一共有超过2.2万个商家入驻,其中绝大部分都来自于服装和消费品。京东官方也曾公开表示,开放平台业务最终的占比还会提升,至少达到50%。这组数据足以证明,其一直标榜的自营模式正在成为一个伪命题。
京东GMV增速和毛利润在很大程度上来自开放平台服务,但当第三方卖家占比或发展速度超过京东管理能力时,必将会侵蚀“京东自营”树立起来的口碑。
当然,这个扩张速度是十分快速的,对于一个自营平台来说,短时间自营与第三方的占比达到近1:1,可以想象,在这个过程中,京东对于第三方准入的门槛是非常低的,为了吸引更多的商家,京东自然要放款开放政策,对于大部分商家一些不正规的做法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到底服务质量持续下跌。
当然,这还是一个死循环,本身来说,大量的第三方商家对于平台监管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难题,但是对于京东来说,一来为了在商家层面获得话语权,就要去不断的从C端消费端发力吸引流量,二来,商家也会在京东监管的漏洞这变本加厉。
另一方面,自营与第三方始终存在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就是相同品类,京东如何从中找出一个平衡点似乎不太可能,那么为了避免嫡出庶出之别,京东在监管上自然存在盲点。
尽管刘强东三令五申地要求平台加强管理,但治标不治本。京东在享受开放平台带来的高增长的同时,正在遭受开放平台粗犷式增长带来的负效应。那么这个过程,这无疑是一个对品牌质量逐渐透支的过程,但是京东似乎不得不这样做。
作者:科技四少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