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精心设计的资费陷阱,你中招了吗?洞见

/ 贾敬华 / 2017-03-15 11:14
又是一年3.15,一些欺诈消费者的手段将会被曝光。在前几天提速降费的政策出台后,很多资深网友表示并不看好。最典型的一个事件就是,宽带网速明明提高了,上网速度为何慢了...

又是一年3.15,一些欺诈消费者的手段将会被曝光。在前几天提速降费的政策出台后,很多资深网友表示并不看好。最典型的一个事件就是,宽带网速明明提高了,上网速度为何慢了呢?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网民掉进了运营商精心设计的陷阱。

下面,笔者给大家数一下运营商这么多年给消费者精心设计的资费陷阱。各位读者可以看看,你是否中招了呢?

网速越高上网体验越差

从最初的ADSL拨号上网,到光纤接入已经成为主流,宽带接入速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最初的几兆,到百兆甚至千兆。然而,很多消费者却有这样一个困惑:网速越来越高,为何上网时感觉越来越慢呢?

使用各种主流的测速软件,检测下载速度和上传速率都没有问题,打开网页、玩游戏甚至观看在线视频却感觉到明显的卡顿。这样的怪现象,祸根是QoS技术。对网络技术非常了解的人都非常清楚,QoS本身是用来解决网络延迟和阻塞等问题的一项技术,最终却被运营商拿来忽悠网民的一个技术大招。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运营商通常会将视频、游戏等数据包设置在一个较低的优先等级,这就导致消费者玩游戏或观看视频时经常卡顿。而诸如网页浏览和运营商测速这些数据包,会设置在一个比较高的优先等级,这样既便消费者投诉,按照流程网络测速会达标,网页浏览也感觉不到缓慢。

相信很多智能电视用户有这样的感慨,使用PC或手机客户端观看在线视频不卡顿,在智能电视上观看同一部视频却非常卡顿。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运营商在后台设置了QoS等级,对智能电视的视频包数据流传输等级设置过低。

由于宽带提速需要升级骨干网络,需要消耗大量的资金。在工信部提速降费的要求下,运营商通常在保证不投资的情况下,利用QoS机制将骨干网资源利用最大化,最终导致网速越来越高,上网体验却越来越差的尴尬情况。

用技术榨干手机流量的价值

4G牌照发放后,全民进入流量时代。在过去的一年里,三大运营商的财报显示,流量收入正逐渐超越语音业务收入。其中,中国移动的流量收入,已经占据总收入的一半以上。或因于此,流量月底不清零业务的推行才会阻碍重重。

诚然,目前三大运营商已经推出了当月流量可以结转到下个月的业务,迈出了艰难的一步。可是,在流量已经成为三大运营商经济支柱的情况下,基于流量的资费套餐,也存在各种各样的资费陷阱。正如一位业内人士所说,三大运营商正在用先进的大数据技术,榨干手机流量的所有价值。最典型的一个套餐,就是闲时流量。

以中国移动这家运营商来说,闲时流量的价格非常廉价。早在2013年前后,中国移动推出了10元包1G省内闲时流量的资费套餐。当时,1G流量要近百元,10元1G的省内闲时流量无疑会吸引众多的用户。现在看来,三大运营商的闲时流量资费套餐,陷阱重重。第一道陷阱是时间上的限制,每天23点到次日7点才能使用;第二道陷阱是地点的限制,仅限省内。也就是说,在使用中一旦不小心,就会产生新的流量费用,或者是流量超标。

眼下,三大运营商迎来流量时代后,除了闲时流量这一资费外,定向流量,以及专属流量,都让很多消费者非常困惑。在一些地区,甚至推出了本地专属流量。所谓的本地流量,是按照此前手机漫游的运营机制,推出的针对本地的流量,一旦用户离开本地,流量套餐便会失效。

更有甚者,一些地区的运营商还会将流量资费的限制条件层层叠加。在一些小城市,闲时流量套餐,会在时间限制的基础上,将流量的使用地点限制在本市。对于三大运营商而言,流量的限制条件越多,所付出的成本也越少。以闲时流量来说,晚上各大运营商的用户很少上网,这一时段是亏损的,推出闲时流量套餐后,每时每刻运营商都能通过流量赚钱,并实现了流量价值的最大化。

一直以来,三大运营商都扮演着垄断的角色。尽管政府监管部门三令五申的督促运营商提速降费,然而运营商仍在挖空心思回避政府号召,并为消费者精心设计了陷阱重重的资费套餐。在此,真心希望国内运营商能够多一点社会责任感,给消费者创造一个更加自由透明的消费环境。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最新快报

1
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