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突破手机续航瓶颈,打好持久战?手机
中国手机市场已经饱和,各个厂商之间的价格战、营销战、渠道战,从线上打到线下,竞争白热化。究其原因,是产品同质化严重,价格相近的手机,处理器、屏幕、内存、操作系统等方面几乎没有太大的差异。但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一些用户痛点一直没有解决,如续航问题。
市场研究公司IDC调查显示,消费者购买智能手机首先考虑因素就包括续航时间。而根据AnTuTu一项统计,超过40%的国内用户对现有手机的续航最不满意,这远超其它因素。外国媒体PhoneArena的一项统计,接近64%的用户在2016年最关心手机续航改进。
实际上,这几年来手机厂商在续航问题上也绞尽脑汁,想出了一系列延长续航时间或者降低功耗的方式。
最核心的方法:提升电池容量,但并未完全解决用户痛点。
中关村在线手机库收录了2009年以来的绝大部分市面上销售的手机,大约1万多款,以此为基础数据,笔者对手机电池容量情况进行了统计,具体如下:
可以看出,2012年及以前,配置2000mAh以上容量电池的手机款数占比不到10%,而在2013年,拥有这一配置的手机款数占比超过50%,并逐年递增。2000-3000mAh电池容量手机款数占比,从2012年之前不足10%,到2015年已经超过50%,这一容量成为主流配置。配置4000mAh大容量电池的手机,从2013年开始也越来越多。
电池容量不断提升,但真的解决了用户的痛点了吗?没有,从移动电源销售额的变化可以看出来。赛迪调研数据显示,2013年,移动电源市场销售额为105亿元,比上一年度增长81.03%;2014年,移动电源市场销售额在165亿元左右,增长幅度在57.14%; 2015年市场份额约200亿元,2016年预计突破320亿元,保持稳定增长。
实际上,绝大部分电池容量的提升,只能满足屏幕增大、网络升级等带来的更大的功耗,并没有让用户的续航时间延长。而一些品牌厂商采取的单纯增大电池容量的方式,并非长久之计,一方面,则隐藏了爆炸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电池在经历长时间的电荷冲击之后,续航能力会下滑不少,严重影响到用户的体验。
提升电池容量之外,常见的招式还有三种:一是设置省电模式,优化系统内一些功能和参数,减少对电源的消耗。二是选择能量密度较高的电池材料,不改变电池大小的情况下,实现单位体积电量最大化。三是一些芯片厂商和手机厂商在快速充电上下功夫,不否认这些技术的创新性,而且诚意很足,但需要用户多次充电,并非是体验最好的解决续航问题之道。
在开源和节流上,都有一些成熟的方案,但几乎任何一个单独的招式,都不会为很多用户带来满意的效果,也有一些综合其中几招的方案,但真正让用户产生持久续航感的并不多。
在电池材料、技术没有突破性进展的情况下,解决用户痛点的最好方式是打组合拳,既要开源又要节流,既要给用户带来良好的续航体验,又不在体积、安全感等方面影响用户感知。
刚刚上市不久、主打续航的nubia Z11 Max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刚刚过去的5月,努比亚总经理倪飞发布长微博提出了“NeoPower2.0”概念,旨在打造一种全新的续航准则。NeoPower的理念是:提升单位电量续航能力,从根本上解决续航痛点。具体而言分为两个方面:
在开源上,融合了几乎业内的每一项创新式努力。一是大容量电池,nubia Z11 Max配备4000mAh电池。二是选择高能量密度的电池,注重单位电池能量密度的提升,同样大容量,电池尺寸更小机身更轻薄。三是配合上nubia快充3.0,采用集成于手机的芯片级快充技术,让充电时长只有传统充电时长的四分之一。
在节流上,优秀的系统优化和高性能低功耗的硬件是关键。一方面,挑选更低功耗的硬件,如使用6英寸三星Super AMOLED超炫触控屏,显示效果更佳,功耗仅为同等尺寸其他材质显示器的70%;拍摄上加入闭环马达,实现了0.2S的高速对焦,功耗也仅为传统对焦马达的12%。另一个方面,拥有优秀的系统优化,116项全面续航优化,包括经过优化的全新nubia UI,以及系统级智能省电算法,而智能的背光调节、智能控制和清理耗电应用、杜绝唤醒等方面,让用户有更强的省电感知。
当前从根本上解决续航问题还比较困难,但在具体的解决方案上,可以看出厂商是否用心,是否有诚意。产品是联系用户与企业之间关系的纽带,用好的产品直打用户痛点,“讨好”用户,才能够获得用户的认可,尤其对于重度用机的用户,解决好续航问题、打好持久战,值得各大品牌厂商深入思考。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