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车被禁行给出行共享模式的新启示业界

新浪科技 / 丁壮 / 2016-09-19 09:23
在北京酒仙桥上班的宋曼很无奈,骑电动滑板车上班的日子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因为北京禁止电动平衡车之类的代步工具上路,被发现一次就要罚十块钱,躲了两次交警以后她觉得...

(原标题:平衡车被禁行:出行的最后一公里路该怎么走?)

平衡车.png

在北京酒仙桥上班的宋曼很无奈,骑电动滑板车上班的日子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因为北京禁止电动平衡车之类的代步工具上路,被发现一次就要罚十块钱,躲了两次交警以后她觉得心累,又开始坐公交上班了。

宋曼住在酒仙桥东北方向的草场地。从家到公司,她都绕不开酒仙桥路和酒仙桥北路交岔的大山子路口。熟悉北京的人都知道,那是全北京最堵的地方之一,如果哪天你路过时没遭遇堵车,只能说运气不是一般的好。

最近连滑板车也不能骑了,宋曼又回归到挤公交车上班的日子,短短的几公里路,花费一个小时,还要挤上挤下,她觉得也很心累。在朋友的推荐下,她尝试了火爆的摩拜单车。可是这几天,下班的时候找到一辆车太难,而且骑了一次之后,她还是准备继续坐公交。

互联网巨头、创业公司乃至车企都想解决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在宋曼看来,依然都不能让人满意。如今,她又被赶回到拥挤的公交车上,和北京数百万上班族一起,在拥堵中一点一点向前挪动。绿色、智能、共享这些新概念,对她来说依然遥不可及。

平衡车隐忧

时间回到2015年,在那时电动平衡车还是被追捧的产品。平衡车厂商打出的宣传口号基本都包含炫酷、便携、速度快等关键词。在深圳和常州,非常多的中小电子厂和电机厂都靠为平衡车提供配件而取得较好的业绩。新浪科技在深圳走访过程中了解到,2015年的高峰期,电动平衡车的月出口量就超过200万台。

然而,这种形势随着亚马逊等全面下架这类产品而改变。去年12月,因电动平衡车起火事故增多,亚马逊先后在英国、美国等地下架了所有来自中国的该类产品。今年3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也发出禁令,禁止进口侵犯产权专利的“某些个人交通工具”,国内十余家品牌平衡车均在禁售之列。

除了国外的专利之争和禁售风波,国内的形势在今年也持续恶化。最近,上海和北京在相继出台规定,因为安全问题,禁止平衡车、滑板车这类交通工具上路行驶,违者将处以罚款。罚款金额虽然只有十元,交警也面临找零的尴尬,但也代表了官方对平衡车产品的态度。

禁行的规定给了本来就不温不火的平衡车厂商当头一击。此前,这类产品虽然安全问题时有发生,上路行驶却很自由。如今,面对新的规定,很多平衡车企要么在改进产品,要么在考虑转型。

来自常州的爱尔威就是其中一例。爱尔威市场部负责人王强告诉新浪科技,从去年开始,爱尔威就开始逐渐减少在平衡车这类产品上的投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开发电动助力车的项目上。

王强称,电动平衡车的产品出发点是智能和便携。爱尔威此前对市场的预判是,在2到3年之后,随着市场推广和用户接受,这种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取代自行车,成为新一代的短途出行工具。因为产品本身体积小、重量轻,可以带上公交、地铁,成为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的神器。

只是,最终的市场反应没有达到预期,也遭遇监管风险。在王强看来,电动平衡车或者滑板车在产品形态上还没有摆脱尴尬,主打的轻便能随身携带,但对消费者来说还是太重,说可以短途出行,但在续航和安全性上却遭遇瓶颈。目前来看,平衡车离解决最后一公里的路还很远。这也成了爱尔威战略放弃平衡车产品线的原因之一。

共享模式新启示

如果说平衡车厂商还是单纯通过迭代交通工具来解决出行问题的话,互联网公司已经玩熟了共享模式。通过共享智能自行车,只需要找到一辆车,骑走他,最后把它停在目的地就可以。在这种思路下,用户不再需要拥有产品。

最近摩拜单车、ofo小黄车等的火爆,都证明了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需求庞大而且不能被忽视。然而从商业模式上来看,共享自行车能不能走到最后还需要时间验证。

从目前来看,受到追捧的共享自行车依然暴露出很多问题。新浪科技此前采访过用户有关共享单车的问题,也得到过不是太好的反馈。比如自行车本身太重,缺乏友好的体验,很难满足多样化的需求。更深层面上,也有投资人分析称,这种模式前期投入和运营成本过高,实现盈利遥遥无期。以一个成本问题为例,市面上很多的助力电单车售价在2000元上下,而某些共享单车成本据称已经接近3000元。

共享模式对于普通用户而言,可能只是生活中的一个小的转变。对于爱尔威这样的厂商来说,其实已经敲响了警钟。王强认为,如果共享模式行得通的话,消费者不买车,各种平衡车助力车的需求或多或少会受到影响。

这种想法可能只是一种无谓的担忧,却可以侧面说明这一市场已经成为了各方关注的重点。雅迪、小牛、小米、轻客等期望升级交通工具改变出行的公司和滴滴、摩拜这些互联网共享模式的公司正在从不同维度切入最后一公里的战争。

作为相对传统的制造公司中的一员,王强从摩拜诞生之初就保持关注。在他眼里,不论是通过卖产品解决问题,还是通过共享产品来解决问题,都是商业模式的选择。而作为制造公司,最好的选择还是通过打造好的产品并尽可能降低成本,合理定价,提升销量获得更多利润。

在未来,融合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好的产品交给优秀互联网公司来运营或许才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王强说,在这个理想状态下,这个市场的参与方都能各自发挥特长。比如可以共享电动车,由电动车公司提供产品和售后,互联网公司进行运营,双方共同切入这个市场。

对于宋曼而言,她并不关心有多少家企业正瞄准着上下班的路而在做着多么激烈的竞争,只希望有一个更舒服更快捷的通勤方式。改变这一切可能需要等到若干年之后,无人驾驶、人工智能这些技术的广泛应用。而现在,她还需要继续忍耐。

【来源:新浪科技    作者:丁壮】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最新快报

1
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