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基于大数据的动态调价到底合不合理?业界

/ 耿彪 / 2017-06-24 08:48
冰冷的机器永远无法体会作为一个人的感觉,所以,即便是足够智能化的机器得出的结论仍太过于理性化,缺乏实际、时效性。

冰冷的机器永远无法体会作为一个人的感觉,所以,即便是足够智能化的机器得出的结论仍太过于理性化,缺乏实际、时效性。而现代化互联网服务,通过数据分析的结论来提供的产品服务真的就如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吗?不尽然

现在的网约车平台使用的是动态价格调整的模式,在早晚高峰期间、车辆供不应求的时候,就会启动动态的价格调整,平时四五十元的路程可能会调整到一百多元,有的是1.5倍的价格,有的则是好几倍的价格。那么,这样的价格调整,对于用户是否合理?平台基于大数据规则进行动态的价格调整究竟有没有提高网约车的服务水平?

从技术的角度来讲,动态价格调整的触发要两个条件,一个是时间,一个是网约车的数量。一般在早晚高峰期间以及晚间,叫车都会涨价,或是1.3倍或是1.5倍;当某一时段、某个地区的订单剧增,而周围可提供服务的车辆数量又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时,系统会自动预警,将该区域的订单价格上调,方便其他较远处的车辆前来应急,这个时候就会产生高于市场平均价格的订单,也就是所谓的动态价格调整。

在这个时候,用户就不乐意了,本来就不怎么容易打到车,而且还涨价,怎么能接受得了?平台提供动态涨价服务是不是合理的?到底是服务了司机还是服务了乘客?

平台的应用思维需要转变,乘客和司机同等重要

近日作家六六评论乘坐滴滴太贵了,后来平台也及时作了回复。按照回复的内容可以看很出来,表面上虽然很恭敬,但是并没有解决用户的问题。也就是说平台认为自己的动态价格调整没错,以后还会继续使用动态调整,他忽略了作为乘客的六六的感受。那么,下一次,六六可能就不会再乘坐滴滴的网约车了,平台这样做其实并没有解决根本的问题。

在国内收购优步中国之后,滴滴成为最大的网约车出行平台,不过监管层面出台的政策也使得滴滴损失了很大一部分的司机队伍,尤其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这就使得运力萎缩,乘客有时候叫不到车,或者约到的车还是涨价来的,用户自然不会买账,长此以往平台的服务谁来买单?盈利靠什么来呢?

这是一个公关事件,起码对于六六的之一平台应给予正面的回应。一方面要说明平台的动态价格调整是有必要的,相比此前打车难来说能提供服务就是平台的责任。另一个方面,平台还要站咋消费者的角度来安抚乘客,当然并不是屈膝认错,而是要有立场的回应乘客的质疑。

大数据技术并不成熟

Uber此前就因为动态涨价被投诉并指责其没有人性,前段时间巴黎因遭受恐怖袭击而导致部分地区的乘车需求大增,基于大数据的动态调价规则,Uber就涨价了,司机当然乐见其成,只是乘客就不满了,有评价说“用如此悲伤的时刻来达到自己的商业目的,这实在令人所不齿”!也就是说,大数据无法适时的计算出乘车需求大增背后的原因,到底是早晚上班高峰,还是有意外事件发生,到时,要不要采取其他措施来避免不成熟的动态调价。

虽然Uber回应说在事发30分钟后已经关停了“峰时定价”并在当天剩下的时间里免费送乘客回家,但是即便如,此事后仍然有很多人批评Uber的行为,也有经济学者认为动态价格调整是网约车赚取暴利的幌子,无论如何,这个公众形象是难以维护了。

而动态价格调整机制中司机有很大的主动权,他们可以在适当的范围内进行乘车价格上浮倍数的调整,网约车平台只是设定一个高低值而已。而且平台声明,所有的上涨收费均返回给司机,以试图将自己的责任撇清,但用户会买账吗?

平台如何面对“暴雨”、“恐袭”下的动态价格调整?

其实这些都是不可抗力造成的灾难,平台当然无法事前预测,只能尽可能早的发现这样的事件,并做出合理的反应。而动态价格调整机制的触发在很多情况下就会适时承担涨价的角色,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就需要设立一个紧急状态的定价机制,或者将大数据的接口与当地的实时动态相连接,或者由当地的运营人员手动操作,出现意外的情况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触发紧急定价机制。

当然,这些都是可实现的,就看平台是否愿意这样去操作,毕竟发生突发的事件的概率太低,系统功能的研发成本与实际的使用率可能并不是匹配的。正是如此,平台更不愿意花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在上面。

网约车平台动态价格调整到底贵不贵?相比打车难用户如何进行选择性偏向?

用户埋怨动态价格调整太高的前提是要能够打到车,也就是说要有车提供服务。相比早起的运营,只是平台的补贴使得用户感觉提供服务的价格很低,其实这只是一种主观映像的判断。如果我们现在连车都打不到,还何谈价格贵不贵?

随着畸形的政策性监管的出台,网约车平台能提供服务的司机数量一直走下坡路,而用户的需求却一直处于上涨的状态,这是供需不平衡必然的结果。当周围可搭乘的车辆减少时,谁出价高谁就能使用该服务,这是符合市场规律的,平台只需要把这个涨价的幅度控制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即可。

因此,动态价格调整下的网约车服务并没有高低价格的严格界限,只有去适应供需两端的动态平衡。当机器无法解决某问题的时候,就需要人为的干涉,来进行调整。平台既要适应市场的运作规律,又要兼顾用户的感受。在其商业模式并不成熟的当下,只有勇于承担这样的压力才能成长。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最新快报

1
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