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出海记:普遍受当地政府欢迎 市场空间仍大业界

/ 21世纪经济报道 / 2017-09-09 08:46
提到单车,人们脑海中首先浮现的不再是“传统三大件”或是校园时代的浪漫,而是在中国一、二线城市流行的共享单车。并且,这股在中国壮大的共享单车风潮正在资本的助力下走...

普华永道曾预计,到2025年,全球共享经济的市场规模将增长至3350亿美元,预计交通运输、房屋共享、人员、流媒体音乐和视频将成为增长最快的垂直领域,2013年至202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7%至63%。而美国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在全球范围内,共享经济的潜在市场规模达2万亿美元,而该行估计目前的市场规模为2500亿美元,预计未来还将大幅增长。中国不是共享经济的开创者,但中国的共享经济目前绝对是最受瞩目的。如今,中资企业正在世界各地布局共享经济,相互间“拼”得如火如荼。当然,盯着共享经济这块“肥肉”的并不仅有中资企业,美国的Uber、印尼最大移动出行平台Go-Jek以及不少当地企业都是中资企业的强劲对手。一方面,这推动了当地共享经济的发展,并由此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这也给当地政府的监管带来挑战。

如今提到单车,人们脑海中首先浮现的不再是“传统三大件”或是校园时代的浪漫,而是在中国一、二线城市流行的共享单车。并且,这股在中国壮大的共享单车风潮正在资本的助力下走向海外。

9月6日,继进军泰国曼谷后,摩拜单车正式登陆进入马来西亚,ofo也会在9月中下旬登陆东京、大阪等地区。此外,小米生态链企业“骑记”推出的“小白单车”也在7月份率先在日本大学校园投放,加上曾经进入旧金山的小蓝单车(Bluegogo),已有四家中国的共享单车企业“出海”。

21世纪经济报道综合采访获悉,与国内动辄单城百万辆投放相比,共享单车出海目前总体规模较小,多采取循序渐进、“本地化”的路线来拓展市场。而且,跟国外已有的有桩单车相比,中资出海的无桩单车更经济实惠,普遍受到当地政府欢迎。不过,共享单车企业在国内的盈利模式还未成熟,在现代交通系统发达且已有同行竞争的海外市场能否打出一片天地,仍需时间观察。

普遍受到当地政府支持

据ofo和摩拜向21世纪经济报道介绍,在吸取了小蓝单车(在没有取得政府许可前就投放单车,后遭旧金山政府驱逐)的教训之后,ofo和摩拜单车在进入一个城市前都会和当地市政府进行沟通。

ofo主要是和当地政府合作,拿到正式的运营许可证,然后进行试运营,有计划地投放,满足当地市民的出行需求。

摩拜表示会与当地政府及交通管理部门深入沟通,在进入意大利佛罗伦萨和米兰时,两个城市的市长还专程与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一同绕城骑行,彰显对摩拜所代表的共享单车的积极支持。

摩拜向21世纪经济报道提供的资料显示,摩拜英国总经理史蒂夫·派尔(Steve Pyer)表示,摩拜单车之所以获得各地市政当局的大力支持,部分原因是无论在哪里运营,摩拜都会与当地商家和社区合作,携手创造新的商业机会并便利居民,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另一方面,共享单车扩大了市民和游客的出行半径,增加了相对偏远地区的吸引力,也能够促进新商业和社区经济的发展繁荣。

与日本情况类似,美国早在几年前就有了像Citi Bike这样的共享单车品牌,芝加哥有Divvy、伦敦则是Santander Cycles,但这些均为“有桩”单车,并且在数量、年利用次数上均不及中国一样火热。

在进军伦敦时,伦敦市伊灵区议会议长朱利安·贝尔(Julian Bell)就曾表示,一直希望让尽可能多的人尝试骑行,也采取过提供免费学车、免费维修、免费骑自行车游览等服务在内的多种措施鼓励人们骑车,但效果不尽如人意。朱利安指出,“经济实惠的无桩共享单车对这些服务将是重要的补充。”

伍斯特市政执行长爱德华奥古斯则表示,ofo不仅能够号召越来越多的人用骑行的方式保护环境,还能够帮助市政府共同制定城市骑行道路和基础设施方案。

日本富士通经济研究所主席研究员金坚敏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指出,近年日本各级政府也制定了许多鼓励自行车出行的政策和实施了一些有利自行车出行的项目,引进共享自行车等出行新模式也成为了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共识。

在2017年5月,日本实施了“自行车活动推进法”,并且随着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临近,共享单车的发展环境已经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日本在发展无桩共享单车的基础条件,例如足够多的停车点、便捷的手机支付等方面仍发展缓慢。

海外投放量较少

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摩拜和ofo两家共享单车企业都提到了一个数字“200”。

这是两家共享单车企业给自己定下的“小目标”:到2017年年底进入全球200个甚至200多个城市。当然这个数字包括已经布局的中国城市。

从目前来看,摩拜和ofo正按照计划扩张。ofo负责国际拓展的人士表示,在2017年底前将进入20个国家,目前已经进入新加坡、美国、英国、哈萨克斯坦、泰国、马来西亚、日本、奥地利等8个国家。

另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摩拜单车已进入全球6个国家,而9月份进入的马来西亚雪兰莪州首府莎阿南则是目前其进入的中国境外第10个城市。

与在中国境内城市动辄百万计的“粗放”投放模式相比,共享单车企业在海外城市的单车投放量较小。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发现,目前摩拜在海外布局城市的总投放量超过一万辆;而ofo方面对21世纪经济报道提供的数据显示其已投放大约17200辆,并计划在9月末之前让这个数字上升到22200辆。相比之下,截至7月末,ofo在北京投放的共享单车数量超过了95万辆。

从日本市场来看,摩拜在今年6月23日高调宣布准备进入日本,并将札幌作为第一站,在取得经验后再向福冈等城市推广。小白单车则将东京大学柏校区作为第一站,称随后进入其他大学校园,在取得经验后再向社会延伸。

金坚敏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日本社会对违章停放单车的不满情绪由来以久,如果中国共享单车也像国内一样短期内大量投放并影响交通,恐怕会遭到反感。他指出,如果有序推进,并且培养起消费习惯,那么这些企业扩大市场时将会受到欢迎。

但数量过少也会造成一些问题,譬如ofo在英国剑桥试运行初期投放数量很少,在英国剑桥念经济类研究生的中国学生Vivian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当时抱着新鲜感去找车,但是和在国内相比,要想找到小黄车简直是在‘越野寻宝’”。当时《卫报》将之形容为“在剑桥这座单车上的城市里,宛如在单车之海中寻找黄色的针。”

ofo国际拓展部门为21世纪经济报道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ofo在英国剑桥投放的单车数量已达500辆。

积极“本地化”

中国的共享单车要在海外打开市场并非易事,市场、文化背景及管理运营均可能成为阻碍。

欧美国家的公共交通系统发达,共享单车针对的“最后一公里”市场较小,此外,这些国家早已有了运营多年的有桩单车,如何打开市场十分关键。

本地化运营是这些企业的应对方式。ofo海外拓展部门在回复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ofo组建了一支外籍工程师团队,针对海外用户开发了ofo海外版应用,并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进行本地化设计。

例如,据ofo海外拓展部门介绍,在英国伦敦,如果单车没有装灯就在夜间行驶是违法的。为适应这点,ofo英国团队不仅为单车装上了车灯,还根据欧洲用户的身高体型因素来改良车型,并为用户开发了高度本地化的APP。

而ofo在进军新加坡市场初期,由于投放的单车是机械锁型号的单车,没有GPS,找车较难,随后ofo作出改进,在5月24日推出了新款带有NB-IoT“物联网智能锁”的单车。

据摩拜向21世纪经济报道介绍,在进入札幌的时候,摩拜选择与日本药妆连锁店SATUDORA合作,帮助寻找和开辟停车区域,方便用户合理停放车辆。这与DOCOMO与拥有停车空间的“7-11”便利店等合作类似。

在日本不易取得入网许可证

公开资料显示,摩拜虽然从一开始推出便自带GPS,并采用专用物联网SIM卡的单车,但这种设备的锁存在一定的信号漂移现象。为此,5月23日,摩拜宣布与高通、中国移动(微博)研究院达成合作,共同启动中国首个LTE Cat M1/NB1以及EGPRS(eMTC/NB-IoT/GSM)多模外场测试。相比单一NB-IoT技术的智能锁,EGPRS制式智能锁能够在NB-IoT网络覆盖不好的情况下切换至GSM网络,实现信号全覆盖。

不过,摩拜正式推广这种新式智能锁的单车还有待时日。摩拜方面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在海外投放的还是以3G版本的智能锁为主,NB -IoT版本的智能锁已经开始在泰国曼谷开始测试,这也是摩拜在中国境外第一次使用900MHz的NB -IoT智能锁组件。

摩拜方面回应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目前摩拜依托的是其打造的业内唯一的人工智能大数据平台——“魔方”,通过智能锁提供的实时数据,掌握每辆单车的位置和状态。

对此,金坚敏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摩拜若在海外实现这一功能,需要接入国外当地网络、收集数据进行分析挖掘;但在日本等市场,消费者对服务商特别是外国服务提供商收集、利用数据抵触情绪较强,因此“魔方”在海外落地推广料有阻碍。

金坚敏表示,企业在进行这些数据收集的时候一定要事先向消费者说明用途、管理制度等。“中日体制差距大,相关忧虑一定会存在,但按照日本国内对消费者信息保护法规要求来做问题不大,企业需要和当地政府和消费者保护机构多多沟通。”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小白单车联合创始人黄尉祥在小白单车落地东京大学后不久,在其朋友圈表示,拿到日本入网许可证比较困难,“不然就更快了”。

金坚敏指出,日本各城市都有大量的公共或私有的自行车停车空间,其中有一部分完全可以作为共享单车的停车网络共同使用,政府应该与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去建立规范制度、建设停车网络等。

海外市场空间仍大

与国外不同的是,中国的共享单车由民间资本所主导,作为盈利事业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而欧美等国则基本将“共享单车”作为公共交通系统的补充,这使得海外的“共享单车”并不会刻意追求盈利和规模,但这为中国的共享单车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美国城市交通官员协会(NSCTO)数据显示,2016年,美国自行车出行量增长25%,超过2800万次,但整个美国只有55个城市拥有公共单车系统,投放车辆总数也只有4万余辆,日均骑行人次仅7.7万。

从这个数据来看,美国单车出行占全部交通出行的比例仅为1%,而在欧洲这个比例在20%左右,“美国单车出行率提升空间很大。”一位美国共享单车业内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尤其短途出行(5公里)在美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比很大,如果美国人能够从 车轮上转到自行车上,那么共享单车市场的想象空间非常大。”

来自中国的共享单车企业和美国本土的共享单车初创企业也给Citi Bike带来了一定的压力。纽约市政府交通运输部门于2017年9月5日时宣布,将从9月12日开始至年底,增加2000辆Citi Bike和140个新车站,此外Citi Bike管理层亦表示,正在考虑如何在现有的有桩单车系统中,容纳无桩单车。

而在日本,以东京为主要运营区域的共享单车企业Docomo BikeShare的数据显示,其在2012年首次引入江东区时的当年使用次数约为2万次,随着使用区域扩大到千代田区、港区等地,单车年度使用次数正迅速增加,2016年这个数据在东京区域已经达到了约180万次,全国的累积数据为220万次。

但Docomo共享单车实际上仍是有桩单车,在借车和还车前需在官方网站上确认停车点位置。同时,截至2017年6月底,在日本境内投放的共享单车数量仅5000辆,且4200辆位于东京,使用者在使用时经常碰到“无车之难”。

与来自中国的共享单车相比,Docomo单次使用30分钟内需150日元(约合人民币9.21元),或者每个月支付2000日元(约合人民币122.78元)成为会员,价格比较贵。目前,摩拜日本用户使用时需要支付3000日元(约合人民币184.17元)押金,优惠期使用费用为30分钟50日元(约合人民币3.07元)。

此外,海外“共享单车”企业不同的城市之间,App并不通用,使用时会造成一定的麻烦,而摩拜单车和ofo在中国的App能够直接在国外使用,实现无缝对接。日本前沿技术观察者君岛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他很期待中国共享企业给日本带来的改变。

摩拜单车海外扩展部门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在选取投放城市后,摩拜单车会与当地政府及交通管理部门深入沟通、增进互信、密切互动,探讨如何共同完善城市配套设施,并尝试在当地的交通出行热点区域建设更多停车点以方便市民取车还车,希望在实现“本地化”的同时打开市场。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最新快报

1
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