挟持用户打压商家 外卖平台成矛盾焦点业界
在今年的互联网大会上,苹果CEO库克在乌镇包子铺与美团创始人王兴对话,引发了媒体的一番热议。最近两年,诸如美团外卖这样的互联网平台,正成为互联网经济的新生力量。
就在库克与王兴在包子铺把酒言欢时,《南方都市报》撰文称外卖平台被多个商家吐槽。商家透露,外卖平台带来订单,也摊薄了单价和利润排名优先的“付费推广”增加了商家的负担;建了新盈利模式,却无合理分利机制。
外卖平台引发尖锐矛盾
不得不说,外卖市场俨然是一座新的金矿。艾媒咨询今年3月发布的《中国在线餐饮外卖市场研究报告》显示,过去一年,中国在线订餐用户规模为2.56亿人,同比增长22.5%。通常情况下,每个外卖订单都在20元左右,外卖平台每天营业额就是几十亿元。
庞大的外卖市场,吸引了众多资本的介入。如同当年的百团大战一样,国内外卖市场经历了一番激烈的厮杀后,形成了美团外卖、饿了么和百度外卖三足鼎立的局面。随着百度外卖与饿了么两大平台的合并,硕大的外卖市场已经被美团和饿了么两大平台瓜分。有数据显示,美团和饿了么两家的市场份额高达94.1%。由此不难看出,外卖市场已经被美团和饿了么两大平台垄断。
在外卖市场份额被两家近乎垄断后,尖锐的矛盾也显露出来。拥有庞大用户群的外卖平台,开始挟持用户打压商家。对此,一些商家在接受《南方都市报》采访时表示,外卖平台的确带来了大量的订单,但我们的利润也被摊薄。加上一些外卖平台推出了排名优先的“付费推广“模式,再加上平台和骑手的利润抽成,商家的利润就这样被外卖平台摊薄。
让人不解的是,外卖平台上商家的利润被摊薄了,消费者却未能受益。很多外卖用户接受媒体采访表示,外卖平台的最低消费门槛越来越高,配送费也越来越贵。与去线下商家消费相比,外卖在价格上没有任何的价格优势。用户得不到实惠,商家赚不到钱,钱都让外卖平台赚了,这已经成为外卖平台商业模式引发的尖锐矛盾。
最近一年多来,外卖市场竞争加剧,一些外卖平台开始打压平台上的商家。除了提高商家的抽成外,频频出现的“签独家“事件让不少商家叫苦不迭。一旦商家与外卖平台签订了独家协议,其店铺就无法在其他外卖平台上架,这势必影响商家的订单数量,这是外卖平台商业模式引发的另一个矛盾。
外卖平台正遭遇信任危机
从商业模式上来看,外卖平台一端连接的是消费者,一端连接的是商家,扮演了一个中介的角色。由于很多商家此前都有外卖服务,外卖平台着实有点强取豪夺的意味。或因于此,外卖平台才会遭遇商家和消费者的疯狂吐槽。
与所有的互联网项目一样,外卖最初为了拉拢用户和商家,也是使出了惯用的伎俩——补贴。在外卖平台上,满减可以说是最常见的促销手段,最初补贴给消费者的优惠,平台和商家按四六比分别承担。在外卖平台积累了大量用户后,满减活动的补贴变成全部由店家承担。这一变化背后,是外卖平台话语权提高的一个表现。如果商家拒绝,那么店铺轻则被提高抽成,重则遭下架。
客观地说,在外卖平台上商家是没有任何话语权的。所以,在一些地区的运营经理向商家提出签独家的要求后,很多商家是无法拒绝的。正如媒体报道的那样:随着监管部门对于外卖商家的监管越来越严格,一些不具备餐饮服务资质的小商户正在逐渐被淘汰,这一趋势都导致外卖平台要强化独家合作,以确保掌握足够多的优质商户资源,实现与对手的差异化竞争。
对于商家来说,与外卖平台签订了独家协议后,就不能再与其他外卖平台合作,商家的订单自然会减少。此外,为了提高平台的利润,一些外卖平台开始提高订单抽成,最初一些外卖平台只收取商家3-8%左右的抽成,现在外卖平台的抽成平均在10%左右。加之外卖订单暴增后,商家还需要增加人手来处理来自外卖平台的订单。无形中,商家与外卖平台合作后,订单多了,利润却少了,这与团购时代的矛盾一样。
为了保证利润,外卖平台上的商家要么减少食物的份量,要么提高产品的价格。由于很多外卖用户对价格非常敏感,商家通常会把食物的质量和数量上做“文章”,这就导致用户对外卖平台商家的菜品质量不满意。也就是说,外卖平台诞生后,消费者多花了我,却没有享受到更好的服务,也没有吃到更好的食物。试问,外卖平台的价值从何体现?
眼下,外卖平台遭遇商家和消费者的疯狂吐槽,不仅是外卖平台遭遇的信任危机,也是外卖这一商业模式矛盾的爆发点。众所周知,一种健康的商业模式要能达到共赢的目的,外卖商业模式这种“吃独食”的做法被抛弃亦是必然。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外卖平台的矛盾不解决,必将重蹈团购的覆辙。
(作者:贾敬华)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