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托管小蓝单车,为何不愿意“兜底”用户押金?业界
近日,滴滴开始线下投放小蓝车,并发布公告称原押金返还今日启动,不过模式不是退还押金。滴滴出行1月9日宣布正式进入共享单车领域。滴滴与2017年11月破产的 “小蓝单车”的运营公司就接管小蓝单车达成协议。滴滴将业务从 扩大到自行车,力争在交通的共享经济领域提高竞争力。滴滴与运营小蓝单车的天津鹿鼎科技达成协议,小蓝单车用户支付的押金和充值余额可转换成滴滴单车券和出行券,也就是说不能退还,要消费掉才可以。
很多用户不满意的是,为什么在小蓝单车的押金不能退换,而要转换为滴滴单车券和出行券?按常理说,既然要“接管”了,那么相应的“债务”是不是也应该承担?有意思的是,滴滴只是接受了小蓝单车的运营托管,而对于押金问题只是提出了一个“转换”概念,而不是让用户自由选择地直接退换押金。虽然表面上也是用户可以接受单车券的转换,也可以不接受。押金本身的“债务”还是留给了小蓝单车本身。但是对于一个已经“破产”进行托管的小蓝单车,估计也只剩下了一个“壳”了吧?押金退换如何保障?到头来,用户的押金会不会打了水漂?或者最终无奈地选择兑换成单车券?
滴滴不愿意“兜底”,我们观察有几方面的原因:其一是共享单车的风口已经过去了,滴滴入局较晚,不想未运营就背上“债务”。毕竟押金也是一笔不少的资金,如果直接承担,滴滴显然并不愿意。其二是共享单车的两大巨头已经形成“二元”格局,新入围者的机会在区域市场内或许存在,但在更大范围内的拓展需要支持的“成本”过高,如果想全面加入战局,那么也是一种重资产的投放。更主要的是,在目前的竞争态势下,尚没有明确的盈利机会。其三是一度时间人们还是片面的地认为共享单车可以通过大数据应用等衍生服务获得发展机会和生存空间,再比如移动支付等的大数据应用机会等。但是滴滴本身拥有的数据基础已经相当深厚了,共享单车带来的用户数据对其来说并不是必须的。只是在自己的生活生态链中寻求更加多元的一种布局罢了,因此在投入上还没有那么急迫的需要拓展市场的需求。
因为押金的问题一度时间把共享单车逼得“人心惶惶”。滴滴进入之后,依托自身的信誉体系,开始无押金模式运营,由于目前小蓝单车的投放市场区域还比较窄,因此辐射的面积有限,这种能够形成的“长尾效应”还要看滴滴的市场拓展力度,以及计划延伸的市场空间到底有多大。一旦在全国范围内铺开,那么对于摩拜和ofo势必带来冲击,并且极有可能免押金模式成为一种常态。这倒是值得期待的,希望滴滴能够做到这一点。
目前,打开滴滴出行App,在单车的选项中已经可以看到小蓝车的选项,用户可直接在App中看到附近的单车,无需支付押金便可使用。其实滴滴不愿意“收购”小蓝单车,而仅仅是拓展,其实或许也是一种“过渡”行为。因为滴滴也想开发自己的自有品牌共享单车,并主推免押金骑行。众所周知,滴滴一直希望通过共享单车平台升级短途出行战略,为“最后三公里”用户提供更好的出行选择和出行体验。
滴滴进入共享单车市场,对于摩拜和ofo来说,在一定范围内的冲击是必然的,一旦滴滴大范围进行铺设的话,那么或许对于ofo的冲击将更大。无论是滴滴推自有品牌,还是对小蓝单车的大范围铺设,首先冲击无疑是市场中相对较弱的一家,以及服务体验度略差的一家,在这方面,摩拜和ofo的差异或许就会体现出来,一旦滴滴真的大面积拓展开始之后,那么两个巨头或将出现一定的变化,会催生合并,或者一方面暴露更大的问题。当然,滴滴这样做对自身业务体系是不是也会带来冲击,网约车的用户和共享单车用户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交叉和重叠,尤其是滴滴垄断了网约车市场之后,人们对其服务和随意涨价的诟病也越来越多,这都是需要滴滴考量的地方。当然,有竞争者参与搅局,尤其是对于共享单车的免押金模式的试水和推广,对用户来说都是大有裨益的,我们也希望免押金模式会成为一种市场的共识,进而全面普及。而对共享单车的管理,以及相应的费用收取应该也成为一种常态,不能继续野蛮生长。
欢迎关注老刀的自留地。不一样的解读,不一样的风情,不一样的情怀,不一样的物是人非。生活因为关注而变得精彩。——老刀
(来源: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 作者:刀马物语)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