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医院争相建设的专科医联体,究竟有何魅力?专栏

/ 动脉网 / 2017-09-13 17:34

2017年9月1日,在深圳召开的全国医联体建设现场推进会上,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公布,截至2017年6月底,全国已经有1764家三级医院开展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工作,占全国三级医院的80%;江苏、重庆、四川、陕西等8个省市超过90%的三级医院参与组建医联体。

 

长期以来,优质医疗资源都集中在大医院、大城市,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强,加之医疗机构之间相互割裂,各管一段,存在服务空白。医联体建设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两个“翅膀”。将优质医疗资源沉下基层,提升服务整体效能,实现医疗卫生体系持续发展,就必须牢牢抓住医联体建设的契机,打通阻碍机构协作、资源整合的各种壁垒。

 

图片1.png 

专科专病多级转诊平台,逐步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王辰院士认为,相对于区域性医联体来说,专科医联体就是要专门解决某专科领域医疗和学科建设问题,是“提高型”医联体。应充分建立帮扶机制、辐射项目,看到不均衡的情况,互相搭把手,让优质资源尽可能复制。

 

<blockquote>

 专科医联体,让专家和基层疑难病患者零距离

</blockquote>

 

普通的医联体多由政府牵线或医院领导牵线,目的是提升医院品牌,而不是以患者、学科为中心。这种医联体一旦热度退散后专家容易流失。

 

与之相比,专科医联体从人出发,以疾病规范化治疗和人才培养为抓手,可以让患者得到同质化的治疗。过去,基层医院的患者去一趟三甲医院看重点专科的专家十分困难,而现在通过专科医联体,基层疑难症患者也可以及时得到专家的指导。

 

湖南儿科医联体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覆盖湖南、江西、云南、广西等周边省份94家医疗机构的儿科医疗联合体。吸纳近5000名专业医生,通过医疗、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 融合,实现互联互通、数据共享。

 

湖南省儿童医院李爱勤副院长认为,该医联体将大医院成熟的基础技术下移到基层医院,不断满足基层“小病在基层”的要求;通过“转诊互动”解决危急症病人的双向转诊,缓解基层医院的燃眉之急;通过远程诊断的方式将基层不能立马提高的复杂技能交由大医院来承担。    

 

专科医联体的建设,往往包含远程会诊、双向转诊、学科协作、远程影像、远程教学以及门户网站子网站等功能。

 


1、眼科医联体

 

以江干区眼底病会诊中心为例。江干区眼底病会诊中心是在江干区卫计局的领导下,由浙江省眼科医院眼底病中心牵头、卓健科技提供技术支持,以提高江干区眼底疾病的区域性诊疗水平为宗旨的区域性眼底疾病诊疗平台,是杭州市乃至浙江省范围内首个区域性眼底病会诊平台。


通过“江干区眼底病会诊中心”平台,社区医生能实时上传患者检查结果,浙江省眼科医院的专家能在短时间内对患者的眼底情况进行会诊,再反馈至社区医院。社区医生可根据会诊结果,决定患者是否需要进一步转诊,并为有需要的患者在平台完成转诊预约。实现患者就诊的及时、高效的同时,也节约了医疗资源,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更多的就医机会。

 

QQ图片20170907094625.png

 

截至目前,江干区眼底病会诊中心已实现远程会诊、双向转诊、定期坐诊、医生培训等功能。

 

2、精神卫生中心专科医院联盟

 

2017年7月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牵头建立的浙大医学院精卫中心专科医院联盟正式成立,包括金华市第二医院、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嘉兴康慈医院等在内的19家精神专科医院。从医院管理、学科共建、远程医疗、技术提升、双向转诊等方面相互提升交流,实现检查结果互认、优秀专家共享、优质医疗资源共享、科教研资源共享和发展成果共享,使联盟内医院获得同质化发展。

 

联盟成立有利于调整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布局,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医疗资源上下贯通,提升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更好实施分级诊疗和满足群众健康需求。 

 

<blockquote>

专科医联体,紧密型是未来

</blockquote>

 

紧密型医联体和松散形医联体之间差异明显。现阶段,国内大部分医联体都为松散型医联体。专科医联体,由于涉及到跨省的医院协作,同样很难实现人、财、物的统一调配和管理。

 

2017年6月9日,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32号) 文件精神,在陕西省卫计委的统一安排与部署下,西安交大一附院作为陕西省牵头医院,加入国家呼吸临床研究中心•中日医院呼吸专科医联体,并据此组建陕西省紧密型呼吸专科医联体。

 

以国家呼吸临床研究中心▪中日医院呼吸专科优势资源和特色专科技术力量为支撑,充分发挥西安交大一附院及其协同网络的作用,以呼吸专科协作为纽带,跨区域组建专科联盟,形成补位发展模式,围绕呼吸疾病的预防、诊疗、人才培养及临床研究。

 

对此,西安交大一附院党委书记耿剑平表示,陕西省紧密型呼吸专科医联体组建,旨在加强交流合作,共同实施技术辐射和双向转诊,促进陕西省呼吸专科疾病分级诊疗,为疑难危重症患者提供便捷就医途径,提高陕西省呼吸专科疾病整体诊治水平,推动陕西省呼吸专科学科建设和发展,探索陕西医改新模式。

 

<blockquote>

专科医联体,政策体系待完善

</blockquote>

 

无论是专科医联体,还是其他类别的医联体,都要基于国家的顶层设计。没有大的政策方针,提得再响的医联体模式,也只能是空中楼阁、无根之木。结合现有的政策来看,目前专科医联体需要在这6点实现突破:

 

1、专科医联体的顶层设计,包括标准和规定,都需要由国家来牵头执行。比如转诊标准,某类疾病的转诊流程,患者手术后的转诊方式等。

 

2、专科医联体建设需要有相应的信息系统支撑,才能高效地完成管理、经营、监管的工作。

 

3、专科医联体建设需要国家财政预算的支持。无论是上级医院,还是下级医院,在建设专科医联体的过程中,需要支付一笔较大的费用。所以预算问题是医联体发展的较大阻碍。

 

4、人才的流转、培养。目前,医生在专科医联体中,政策是允许多点执业的。但目前的政策并没有细则进一步明确医生所能涉及的业务范围。

 

5、目前专科医联体的大部分资金投入是在数据的开放上,包括部署前置机服务器,接口打通等。如果国家能够开放软硬件资源,利用好数据中心,那么就能让医院的这类投资降到最低。

 

6、利益关系的分配,专科医联体中的产生的收益,不同的医院、医生如何进行合理的分配,形成合理的对账机制是关键。如果政府可以建立一套基于医保政策的医院之间的财务计算体系,对医联体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就目前存在的问题,国务院医改办主任、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贺胜也释放了一些信号:

 

要抓关键环节,核心是解决动力机制问题。一是通过财政投入、医保支付、人事管理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充分调动三级公立医院参与医联体建设的积极性,解决好大医院“舍得放”的问题。

 

二是通过派遣专家、专科共建等多种措施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服务水平,解决好基层“接得住”的问题。

 

三是通过上级医院对签约患者提供优先接诊、检查、住院等服务,畅通术后恢复期、重症稳定期等患者向下转诊通道,解决好患者“愿意去”的问题。

 

四是通过探索有利于医疗资源上下贯通的人员流动、分配激励、医保总额付费等机制,解决好政策“要配套”的问题。

 

医联体建设将对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行再造、重组。通过组建不同区域的专科医联体,让公众通过家庭医生签约,通过医联体内的全方位、全周期的医疗服务,公众将更方便。

 

医联体建设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两个“翅膀”。专科医联体应该遵从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采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管理、经营和人才培养,打通阻碍机构协作、资源整合的各种壁垒,构建紧密型医联体,把优质医疗资源沉下基层,实现可持续发展。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http://img.ikanchai.com/images/nohead.jpg

动脉网

动脉网是关注互联网医疗创业的科技网站【(www.vcbeat.net),微信公众号(vcbeat)】网...


最新快报

1
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