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人看不懂、内行行骗、市场化“催熟”,VR已遍地虚火VR

/ 娱乐资本论 / 2016-04-11 09:28
大量资本进入,让一些初创型公司快速融资,拿到钱之后不是推动技术的进步或者C端应用,而是急着市场化。这种弱化了VR技术,急忙市场化的行为只会带来‘劣币驱逐良币’效果...

投资人看不懂、内行行骗、市场化“催熟”,VR已遍地虚火

“现在只要后面加投资人三个字的,都在看VR项目,但是可能只有5%的人真正懂得什么是VR,大部分人都在跟风。”

“我知道断人财路的事情不好,但是这行泡沫太严重,长此以往会伤害真正的VR种子企业。”

这是小娱经常听到关于VR的抱怨,很多从事两三年的业内人对迅速涌进的资本抱以警惕的态度,在泥沙俱下的早期,VR可能沦为一些人“招摇过市”的行头:

VR时代一定会到来,但必须再等几年,目前各种沙龙、会议、研究报告都存在一定的盲目乐观情绪,这直接导致泡沫的浮现。

目前VR技术无法民用,离C端用户还很远,也没有稳定的变现模式,各种资本提前卡位对行业有一定的副作用,会伤害真正的VR企业。

很多VR企业技术/设备来源于国外上一代公开技术/设备,一些VR游戏企业甚至是端游或者手游淘汰企业,“换一身行头”继续说故事。

资本“催熟”市场化,可能会带来劣币驱逐良币的效果

VR真正受到资本广泛关注是在2015年末,大量的投资人开始“地毯式”搜寻市面上的VR公司,业界流行着调侃的话:在VR的分享会上,来的投资人比项目还多!

大量资本进入,让一些初创型公司快速融资,拿到钱之后不是推动技术的进步或者C端应用,而是急着市场化。这种弱化了VR技术,急忙市场化的行为只会带来‘劣币驱逐良币’效果。”一位业内人士向小娱表示。

“这是一个十分危险的信号,直接导致行业泡沫的浮现,虽然我们相信VR一定会到来,但时间会很长,也许5-10年,资本的‘催化剂’是把双刃剑,用得不好直接伤害真正的VR种子企业。”兰亭数字联合创始人庄继顺也对娱乐资本论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作为国内VR视频直播/录播的一线企业,兰亭数字已经获得包括华策、华闻传媒等多家上市企业的增资,拍摄过首部VR电影《活到最后》、首档VR综艺《谁是大歌神》等。

“我们现在也只能勉勉强强能达到民用化初级阶段,未来1-2年还是以技术层面推进为主,现在谈市场化还为时过早。”庄继顺向小娱说道。

他同时提醒小娱,与投资热相伴相生的是企业估值的“盲目性”,因为VR还没有成熟的变现模式,传统行业PE(市盈率)估值法是无效的。

“现在通行的有三种模式:根据前一轮融资估值参考;公司PR能力和宣传的力度;有没有完整、得到一致认可的作品。”一位业内人士直接说道。

他认为诸如诺亦腾、焰火工坊、兰亭数字这一类做实事的企业“物有所值”外,大部分初创企业动辄估值过亿,是市场不理性所致。

“盗用”国外软硬件,VR公司面临“技术荒”

娱乐资本论在调查中了解到很多初创型企业,包括已经完成融资的企业手中的VR技术都是国外上一代公开的技术,拿回来修改一些代码或者直接使用。

比如现在国内拍全景图片、视频比较流行的设备Ladybug,是国外2013年研发的监控产品,国内团队发现它可以拍全景视频、全景图片、还可以直播,于是拿到国内“到处兜售”。

它拍出来的东西包装做不好、拼接也不好、稳定性更差,效果与消费级全景相机insta360差不多,但售价高数十倍,前者17万元,后者万元以内。唯一的好处是使用方便,体型大,能够满足“高大上”的需求。

而国内外真正做VR视频的,大部分是自己定做设备,有4、6、8、12不等规格摄像头的Gopro,具体分场景使用,还有使用Red和索尼α7定制镜头。

“现在市面上没有成熟的通用设备,只有结合内容厂商的需求定制硬件,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庄继顺对娱乐资本论表示,兰亭数字的很多项目都是定制设备。

这还不是最困扰他们的,软件问题解才是他们最忧虑的。“目前全球只有谷歌有真正稳定地带有景深360度3D效果算法,我们最多只能做到180度3D”。他继续表示,这些一线的大公司都是小圈子,算法是核心竞争力,不会对外公开,国内有很多初创公司使用算法都是基于vehana改造而来,效率低下、拼接粗糙、清晰度差。

但他同时不否认国内真正有干货的企业做得不错,一些企业在软硬件上虽然和国外有一定的差距,但起码是踏踏实实做事的企业,这点难能可贵。

大公司在观望,小公司一拥而上,沙龙、研报“众人抬柴”

目前国内VR遭“爆炒”,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巨头”的战略布局。国外的科技公司大到谷歌、微软、三星、小到诺基亚 htc 等,国内的bat 小米、360、华为等公司都相继发布了自己的VR战略,乐视甚至已经推出了二代产品。

但真正全身心投入的企业还是寥寥无几,大部分企业都处在观望状态,腾讯宣布的最早,声响最大,但目前还无实质性产品,没有真正去做、更多地是以小米、360类在实验室研发、探索阶段。

其次,各种会议、沙龙、研报的加油助威。业内人都清楚,国内的VR研报很多都不准确,带有一定诱导性,真正有质量的研报还是接近国外核心技术企业发布的,如高通的VR研报等。

一些沙龙、发布会也沦为“务虚会”,有干货的企业不讲干货,大谈未来前景与颠覆产业,其背后是对投资和知名度的诉求。

最后,也是“泡沫化”最严重的是投融资的极度活跃。但是扒开投资机构与被投企业认真来看,权威的投资人或者投资机构对VR企业仍然谨慎。

红杉资本投资“不诚实”的VR企业蚁视科技更让很多“投资大咖”如履薄冰,他们要么不投,要么“快准狠”。而一些新兴的投资机构迅速“拧成一股绳”,集体站台VR,实质是期望“大浪淘沙”,投出一两个现象级的公司或者产品。

目前VR类似于大哥大,急需等待iphone 4的出现

目前VR乱象最主要的原因是新技术早期的泥沙俱下,人类已经有二三十年没有出现这样一个流量入口、流量出口、计算中心、社交、交互、医疗、教育等集合到一个产品中的技术,上一次是以苹果为代表的手机、电脑体系。

“它甚至像今天的互联网+,所有行业都可以来搭便车,房地产VR看房、旅游VR、婚恋VR……”一位业内人士感慨。

那在铺天盖地的VR新闻之下,我们的技术到底发展到什么样的程度呢?“如果用手机类比的话,我觉得Sony 、HTC 、Oculos三家的新一代产品已经类似于大哥大,现在大家都在等待iphone 4这样革命性的产品出现。”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但相较于大哥大到iphone 4的出现,VR迎来“现象级”产品的时间会大大算短,可能5年左右,也可能更短。不过相较于智能手机的普及,VR有三个鲜明的特点:

首先有门槛,体验成本高:一个小白用户,从得知VR概念,到得到虚拟现实设备,再到熟悉设备,体验内容,在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都是门槛,如果没有很强的动力和吸引力,普通人很少会去主动尝试,

其次非刚需,用户体验待优化:用户会按照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来观察世界,遵循的原则是趋于人性化、简单化、碎片化;在此前提之下,用户可能斜靠在沙发上读文字、看图片、看影片,但是不会去使用笨拙的VR设备转来转去。

最后非高频,属随机需求:身边除了研发工程师,很少有人每天都能戴着头盔转,内容的匮乏单一与糟糕的用户体验加剧了这种恶性循环。

因此,短时间内VR并没有我你想象的乐观,对于创业公司来讲踏实做事比跟风扬土更为重要,毕竟大潮退去才会发现谁在裸泳.......

【作者介绍:光影重梅,原稿编辑:郑道森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最新快报

1
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