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哪儿频遭封杀 是因为旅游业对巨无霸携程的恐惧?观点
在黑暗中挣扎了近四个月的去哪儿似乎即将迎来一缕曙光。
上个月,携程承诺以自有资金人民币30亿参与认购东航股份非公开发行的A股股票。在当前的时间节点,外界对携程30亿参与东航增发赋予了更多意义,其中此次合作是否能破去哪儿被封杀之局最受关注。
进入2016年后,去哪儿过得并不如意:年初,国内四大航空公司集体暂停合作,遭遇联合封杀,;三月开始,封杀进一步升级,航空公司选择彻底断供去哪儿。
被封杀后,去哪儿的示弱、妥协、改进并未取得航空公司谅解,而作为去哪儿的大股东,携程与东航的合作或许能打破僵局。
不过截止目前,僵局仍在继续。
在东航与携程宣布合作的发布会上,东航方面负责人在回答航企与OTA摩擦的问题时,答案颇耐人寻味:平台和OTA不是一个概念。
从平台起步的去哪儿,以OTA立身的携程,虽然在后来的竞争中逐渐趋同,但企业基因仍然存在差别。尽管打开大门让携程带着30亿人民币成为股东,但东航显然依旧谨慎。
与此同时,携程与去哪儿的磨合还在继续。据媒体报道,携程近期刚刚进行了更大规模的人事架构调整:成立七大委员会,负责主要业务的整合。七大委员会兼顾了携程和去哪儿的高管。
去哪儿的命运会走向何方?在去年十月携程与百度换股交易后,这个问题的解答者,已经不再是去哪儿自己。
被封杀是宿命?
从平台模式搅动OTA行业,大打价格战并成功把携程拖下水,到去年推出穿山甲交易系统,今年确认参与组建航空公司,由庄辰超创办的去哪儿一直杀气腾腾,但这种杀气止步于今年1月。
今年1月4日,就在去哪儿网创始人、CEO庄辰超发内部信宣布卸任去哪儿CEO和董事一职的当天,国航和东航也宣布与去哪儿网暂停合作,并关闭在去哪儿网的旗舰店,加入南航、海航领头的封杀联盟。
失去创始人的去哪儿遭遇当头一击,此后的四个月,航空公司对去哪儿步步紧逼,4月13日,刚刚上线不足一天的去哪儿“智惠飞”惨遭下线,原因是“由于上线前,没有及时和航空公司沟通说明,引起航司误解”。
短命的“智惠飞”引发了外界的关注,航空公司对待去哪儿的严苛态度,将两者之间的矛盾再次带上台面。
一位机票行业内人士对腾讯科技表示,去哪儿之所以被航空公司防得紧,是因为之前太急、太乱,“去哪儿在还债”。
作为平台模式的开创者,去哪儿始终被旅客消费投诉困扰,这些投诉涉及加价销售机票、擅自变更机票使用条件、多收退票或改期费用及航班时间变更不通知等内容。
航空公司也被投诉困扰,这成为四大航空公司摆在明面上封杀去哪儿的原因。在航空公司眼里,作风激进的去哪儿一直都是一个令人困扰的对象,在带去更多用户的同时,去哪儿也带来了更多麻烦。
但“叛逆”是去哪儿必然被封杀的原因吗?
航空公司的恐惧
事实上,最近几年,航空公司与OTA一直处于一种微妙的平衡中,尽管曾有航空公司沦为为OTA打工地位的言论出现,但在OTA迅速俘获用户的同时,航空公司也非常仰赖这个渠道带来的客源。
但是平衡在去年10月被打破,去年10月26日,携程宣布与百度达成股权置换交易,交易完成后,百度将拥有携程普通股可代表约25%的携程总投票权,携程将拥有约45%的去哪儿总投票权。
这意味着在线旅游的两大玩家携程和去哪儿走到了一起,携程系成为了在线旅游业的巨无霸,这足以让航空公司、酒店感到恐惧。
携程去哪儿联姻后,酒店行业迅速做出反应,自发成立酒店联盟,相比之下,航空公司则相对迟缓。
对在线机票销售而言,携程去哪儿的联姻影响有多大?根据Analysys易观智库的数据,携程与去哪儿合计已经占有在线机票销售超70%的份额。
那么航空公司的销售渠道情况如何?
“目前东航直销比例达到37%,而前几年三大航的直销比例一般都低于15%,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遍使用和销售费用的逐渐增加,中国航空公司的提直降代(提高直销降低代理销售)是必然选择。”
在东航与携程宣布合作的发布会上,东航方面负责人透露了东航目前的直销成绩。
对于提直降代下航空公司与OTA的关系如何处理,该位负责人如此回答:“提直降代在当前直销比例相对较低的情况下代表了一种发展趋势,但分销渠道和航空公司之间是竞合的关系。”
竞合,这代表了航空公司最普遍的心态。OTA已经获得了巨大的用户基础,也提供了完整的产品体验,用户已经离不开OTA,航空公司也离不开OTA——它们的直销渠道无法满足全部需求。
但航空公司害怕失去话语权,更害怕沦为挣不到钱的供应商,在携程与东航的发布会上,东航方面的负责人就发出这样的感慨:“七年前,媒体说航空公司都在为OTA打工,七年多以后,今天我们和携程携手,共同为股东打工、顾客和社会打工,这是社会发展、信息技术不断进步的产物。”
携程系的市场份额越高,意味着其掌握了更大的话语权,这对航空公司而言不是一件好事,因此拿去哪儿开刀宣示“主权”成为选择。
由此看来,尽管去哪儿曾是在线旅游行业的一条鲶鱼,但是对巨无霸携程系的恐惧或许才是航空公司痛下下手的诱因。
全面“携程化”
尽管四大航空公司从来不是一个紧密的联盟,但转型压力当前航空公司利益诉求一致,封杀意愿强烈,东航与携程的牵手能否打破联盟仍需观察。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机票是去哪儿最主要的一块业务,今年一季度的持续封杀势必对去哪儿的营收造成消极影响。
但去哪儿的变局不止于此。与携程合并后,去哪儿的存在意义需要重新定位或许才是当务之急。
去哪儿的业务已经在携程系的框架中进行调整。
今年3、4月份,去哪儿高星酒店已经经历过一波裁员潮。尽管在2015年9月,去哪儿曾表示将对于目前占酒店30%多的高星酒店业务加大投入力度。但成为携程系一员后,去哪儿再做重复的业务意义不大,砍掉是效率最高的选择。发挥去哪儿团队优势对标美团,守住中低档酒店份额更有价值。
那么去哪儿的机票业务呢?
低价是去哪儿机票业务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但随着在线旅游价格战暂停,中小代理遭遇洗牌,去哪儿的价格优势已经被大大削弱。而平台模式遭遇航空公司的挑战,去哪儿在机票业务上的核心优势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消解,那么它对携程的意义是什么?
无线端以及技术上的积累仍是去哪儿的强项。
尽管上线一天就被叫停,但以大数据思路解决用户购票问题的“智惠飞”的思路依然赢得了部分业内人士的喝彩。组建航空公司的举动,也为去哪儿探索新的业务提供了可能性。
酒店业务上,4月上线的“再出发”系统,提供给代理商的在线交易系统,包含库存管理系统、订单管理系统、ebooking系统和分销系统,也在从技术的角度优化酒店业务。
除了业务范围上的调整,去哪儿的做事风格也在发生变化。
据腾讯科技了解,去哪儿正计划在南通建立一个规模较大的客服中心,目前正在招人中。值得注意的是,去哪儿的创始人庄辰超曾表态:“假如有一天,我来运营携程,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呼叫中心砍掉。从长期来讲,呼叫中心是没价值的。还不如把这个精力拿过来招工程师。”
组建大型客服中心的做法显然与此前的去哪儿背道而驰,但可以看出,将去哪儿收入麾下的携程已经在对去哪儿进行携程式基因的改造。
直到携程与百度达成换股交易,成为去哪儿股东的最后一刻,去哪儿仍是在线旅游市场足以挑战携程的一员悍将,虽然资本上的联姻终结了二者的胶着状态,但常年的征战的去哪儿在品牌知名度、用户数量上依旧有不错的积累。
对携程而言,消灭去哪儿的价值不如改造去哪儿,这从携程成立的七大委员会兼顾了携程与去哪儿的高管可以看出。此前梁建章的表态也已经为去哪儿定下了大的方向——主攻中低端。但在资本市场,去哪儿的命运还存在别的可能。
2013年11月1日,旅游服务网站去哪儿在美国纳斯达克股票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QUNR",发行价15美元。过去一年去哪儿的股价最高点出现在2015年年底,为54.76美金,由于遭遇航空公司封杀,股价出现断崖式下跌,后来波动性上涨,目前在40美金左右徘徊。
但对于机票业务占据一半营收,且正遭遇航空公司封杀的去哪儿,还能赢得资本市场的青睐吗?更重要的是,携程系在美国资本市场需要那么多参与者吗?
答案似乎有迹可循:去年携程成为艺龙大股东后,艺龙随后便开始了私有化。
当前私有化、回归国内资本市场成为互联网行业的新浪潮,艺龙已经在私有化的路上,那么去哪儿是否会重蹈艺龙的覆辙,选择回归国内资本市场,享受更高的溢价呢?
这也许是摆在去哪儿面前的另一条路。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