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 ID虽好,但人脸识别技术争议仍在态度

/ 喻拓 / 2017-09-21 10:33
自苹果发布会后,Face ID成为手机界新的网红,iPhone X也是被业界和网友轮番讨论,吐槽和期待共存。

苹果发布会后,Face ID成为手机界新的网红,iPhone X也是被业界和网友轮番讨论,吐槽和期待共存。

Face ID的人脸识别有何不同?

无论人脸识别还是指纹识别,其功能和目的都是一致的,也是人机交互的一种方式,包括数字密码和图文密码也是如此。只不过,人脸识别是更新的技术,听起来更高大上一些。

近几年来,人脸识别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在苹果的Face ID之前,国内部分互联网公司和银行机构就已经有过一些相关的尝试,如支付宝的刷脸登陆、滴滴出行的人脸识别验证,以及银行ATM的刷卡取款。目前来看,无论是以支付宝为代表的人脸识别,还是银行机构的人脸识别,其采用的模式均是云端模式,通过采集用户的面部特征数据,上传到云端服务器,然后用户可以在任意设备上进行人脸识别操作,云端服务器通过数据库信息匹配来判定验证是否通过。

值得注意的是,支付宝和滴滴等APP的人脸识别方式完全依赖手机设备摄像头传感器的性能,一部性能更好的手机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识别成功率。以目前的体验来看,支付宝和滴滴的人脸识别方式并不友好,用户需要在静止的状态下,跟随APP提示做出相应指令,例如眨眼睛、摇头晃脑,识别速度并不比传统的密码和指纹识别快,且成功率相对较低。这类APP的人脸识别更像是视频内容识别,将用户的动作采集成一个小视频,然后通过视频识别判断验证。

苹果的Face ID则采用单机模式,iPhone采集的用户面部信息并不上传到云端服务器,人机交互没有中间环节,是不是想起来某二手车平台的广告。iPhone X采用苹果自研的A11处理器,并搭配全新的网络神经处理引擎,该神经引擎每秒可执行6000亿多次操作,从而可以实现实时的Face ID 处理。

简单来讲,支付宝等APP的人脸识别像是网络游戏,想要登陆就要按照平台要求输入“账号密码”,使用体验与电脑设备、网络状况以及支付宝后端服务器状况均有关联。苹果的Face ID则更像是单机游戏,只要手机是你的,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没有中间环节,没有其他因素干扰。

Face ID将解锁更多姿势?

回顾过去的几代iPhone,每一次iPhone新功能出台,都会受到更多的关注和期待。一方面,苹果的创新能力非常期待,过去几年的新产品和新功能也没有让人失望。苹果对于新功能的态度并不盲从,也不会急于将一个新功能推给用户。这一点上,苹果比大多数消费电子厂商做的都靠谱。

基于此,业界和消费者有理由相信Face ID将给用户带来全新的人机交互方式,同时也带给他们全新的解锁应用场景。例如,边玩手机边进地铁站轻松刷卡。再比如,用户使用iPhone玩游戏,遇到需要支付环节,可以直接刷脸支付,不中断游戏体验。

另一方面,苹果公司对新技术的推广能力非常强悍,每一次推出新技术,都能被全球范围的硬件厂商追捧和模仿。或许2018年就开始有国产手机配备人脸识别解锁,当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加入人脸识别技术,用户的手机使用体验或将更为全面的被影响和改变。人脸识别技术普及后,支持人脸识别技术的场景也会越来越多,例如飞机登机、高铁过检、酒店入住等等,都是可以畅想的。

Face ID技术争议仍在

苹果新品发布会为大众带来新的人脸识别技术,同时全世界媒体都扎推普及人脸识别技术。苹果的Face ID人脸识别技术让不少用户感到兴奋,质疑的声音也同时存在。

苹果推出Face ID的同时,也取消了Touch ID验证方式。部分网友认为,Touch ID验证体验可能并不会弱于Face ID的验证体验。举个例子,从兜里掏出iPhone使用Touch ID解锁的速度和Face ID人脸识别解锁的速度可能差距并不大。同时,有网友发问,用户是否有必要在部分场景使用体验差异不大的情况下,更换一种全新的方式。更重要的是,尽管Face ID被描述的非常美好,却并没有经过成千上万用户的检验,假若Face ID的解锁体验并没有那么好,或者说失败率较高呢?一切都是未知数。如同过去的Touch ID解锁,无论苹果公司如何赞美他们,最终使用的还是消费者用户。在某些条件下,Touch ID解锁验证并不值得信赖,例如寒冷的户外,以及手上汗多的情况下。那么,Face ID会不会也对部分场景感到有心无力呢?

有意思的是,苹果新品发布会上,Face ID的人脸识别解锁演示就出了问题。

更重要的是,大众对Face ID人脸识别技术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担忧。一如美国参议院艾尔~弗兰肯所言,如果第三方应用能够访问这些面部数据,如果数据被远程存储会如何?这项技术如何避免被面具或照片欺骗?

每一项新技术面市,都会遭到不同程度的质疑,尤其涉及到用户隐私等敏感信息。对此,苹果方面发表声明,“我们的团队开发Face ID底层技术已有数年时间,从一开始起,用户的隐私就是我们优先考虑的问题。Face ID提供直观和安全的身份认证功能,得到TrueDepth相机系统和A11 Bionic芯片的支持。Face ID数据不会离开手机,经过了加密,安全受到Secure Enclave保护。我们通过来自多个国家、多种文化和多个种族的人,对Face ID进行了测试,利用逾10亿张图片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防止欺骗行为。我们相信客户会喜欢使用这一特性,发现它是解锁iPhone X的简便和自然方式。随着iPhone X发售时间的来临,我们将提供更详尽的Face ID信息。”

理论上来讲,单机模式的人脸识别方式比云端数据库模式更为私密,至少你的面部信息不会被传到苹果公司的数据库储存起来,也不会面临数据库被攻破,面部信息被盗取的尴尬局面。众所周知,数据传递链越短,数据安全性将更有保障,如果面部数据经过在多个云服务器间传递,无论哪个环节出现问题,用户的数据信息安全都将受到威胁。

最后,笔者认为,对待新的技术还是需要多一些的耐心和包容,需要更多的看新技术能给用户生活方式带来哪些变化。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最新快报

1
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