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市场大有可为,车贷头部平台探索 后市新模式新金融
时间的轮轴来到2018年第二季度,中国 后市场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整条产业链上,终端、渠道、生产及服务都在重塑,以满足市场寻找产品创新及多元化的需求。
当前,国内 市场处于大调整、大变化、大创新、大发展阶段, 产销总量处于较高水平,与之相对应的则是 后市场空间的不断攀升。
后市场商机巨大
中国 流通协会数据显示,截止到2017年年底,中国 保有量已高达3.1亿辆,围绕 提供的后续融资服务占产业链20%,其它60%的利润则来源于 后市场服务, 后市场服务的利润是整车销售利润的3倍,已成为初次销售 市场的第二块“大蛋糕”。
中国连续8年 产销全球第一,即使增速滑落仅在4%,仍然有2900万辆新增车辆。2017年中国 保有量达到2.15亿辆,现有的平均车龄仍然仅仅处于较低水平约4.5年。 后市场规模在2016迈过万亿大关之后继续保持高速成长,2017年,全国 保有量达2.17亿辆,与2016年相比,全年增加2304万辆,增长11.85%。庞大的 保有量,为 后市场的迅猛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产销的规模化新增,也为 后市场的繁荣提供了养分和土壤。
网贷平台转型布局 后市场
针对如此庞大的市场保有量和产销需求的持续增速,车市细分市场之战向后市场转移已是不争的事实,对于背负巨大转型压力的网贷平台来说, 后市场无疑成为亮眼的利润增长点,不少平台纷纷转型,布局 后市场。
当前 后市场之战已经打响,部分平台大咖走到了台前。不少新生的车抵贷平台也开始加大对 后市场的投入,形成新的竞争力量。
针对车贷平台大咖积极布局后市场,笔者认为,这是由于 市场饱和带来的压力以及垂直车贷模式的发展契机所造成的,不论是平台还是流通环节的中间商,都主动或被动地开启了转型大幕,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而鉴于后市场未来的巨大发展前景,主机厂、互联网、银行、保险等行业也纷纷都对加快 后市场进行布局,各种投资机构也蜂拥而至。
“互联网+” 后市潮已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新趋势,互联网巨头跨界进入 后市场已成为一种时代潮流。
据悉,阿里巴巴、京东、腾讯等互联网IT巨头已经进入 后市场领域,小米、乐视等互联网科技公司也将 后市场列入公司整体战略布局。从阿里巴巴的高德地图、腾讯的打车软件,到车载空气净化器上美的、海尔等企业的加入,再到在行车记录仪上小米、360等企业杀入,后市场庞大的蛋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行”加入。
同时,网贷平台的出现亦让线下互通更加充分,“互联网+” 后市潮必然发展成为一种大趋势。
中国 后市场正在“从混沌到混战”的群雄逐鹿式的竞争阶段。自2012年 后市场迈入发展元年,一直呈现的是散,乱,杂的态势。经过6年的资源整合博弈发展,市场终于有黎明前的黑暗及拨开乌云见日出的风貌。
同时,笔者认为,车贷平台首先需要有敢为天下先的情怀,这绝不仅仅体现在销售规模,资产质量,融资规模,还需要有诚信,有担当,以口碑和信誉营造用户群体的认同,有愿景,有传承、有发扬、有创新, 后市场逐渐呈现出几家车贷头部平台强者领跑的格局。
头部平台加速布局 后市场创新业务
与此同时,未来互联网消费习惯的主流趋势将更加规范,客户对 互联移动生活的需求将更加丰富,此时,他们对拥有 的关注度会逐渐下降,更注重于使用的功能性。因此,如何建立“以客户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的全流程服务管理体系和高效运营的品牌渠道,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 后市场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而 后市场的竞争格局也将围绕着用户体验而变化。
在行业起着标杆示范作用的头部平台通过完善服务结构和对成熟模式的迁移引进,积极发挥创新属性,以学车分期、以租代购等多元化手段满足用户的场景需求,在兼顾用户的差异化需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保障受理效率,或将实现“效率、效果、效益”最大化的有效结合。
而伴随着我国 保有量的持续增加,新技术的升级以及互联网技术的渗透, 后市场将呈现新的发展特征,履身在这个前提背景下,笔者认为,车贷平台只有继续以 后服务场景需求为中心,积极开展创新业务布局,推动学车分期、 租赁等一系列 后服务从碎片化走向一站式和品牌化,垂直深耕 后市场,优化互联网+发展模式,才能加速科技化 金融的生态布局,从而在新一轮竞争中抢得先机,立于不败之地。
未来,在 后市场领域,新老平台将进入激烈的交锋。新入的平台将给这个行业传统霸主带来怎样的冲击,又将被怎样地回击,是未来行业中一个长久看点。而毫无疑问的是,随着诸多新生力量的加入,以及众多平台的转型,最终将进一步丰富 后市场的业态,推动多极化格局的呈现。
【来源:金评媒】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