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建设影视城热情十年不减 保守估计仅5%盈利水煮娱
地方建设影视城热情十年不减 仅5%盈利
短短一个月内,中国又诞生了多个影视基地。
其中一个,是万达在青岛投资500亿元建成的东方影都,这个被称为全球设施最先进、配套最齐全的电影产业园,想把青岛打造成全球电影之都。
与此同时,占地2.6万平方米的上海聚鹰堂影视基地也在松江落户,这个号称长三角技术含量最高、综合功能最强大的室内影棚,被寄予了带动上海乃至长三角影视产业发展和转型的厚望。
而在过去的一个月内,洛阳提出建设洛邑古城影视基地,厦门出台18条政策要打造国际化影视城,济南则有华谊兄弟电影城落户……放眼全国,各地正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影视产业基地建设浪潮。
“很多地方对文化产业的理解比较简单,甚至将文化产业等同于影视演出。”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告诉记者,现在多个地方喊出要做东方好莱坞,问题是都没有按照好莱坞的规律来做电影产业。
◆十年不减影视梦
近十年来,各地的影视梦从未消停过,上述城市只是地方影视产业浪潮中的余波。
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西游记》、《唐明皇》的热播,无锡影视基地一举成名,剧组和游客慕名而至,此后,无锡逐步形成影视拍摄和影视旅游相结合的产业模式。在此基础上,三国城、水浒城又相继建成,无锡影视城吸引了更多游客和剧组。影视与旅游业已成为无锡支柱产业之一,而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的营收,从2013年建设初期的7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50亿元,税收从4000多万元增加到4.45亿元。
与此同时,横店自2000年推出“免场租政策”后,游客数量屡创新高,住宿、餐饮等产业也随之迅速发展。数据显示,2017年1-7月,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实现营业收入140.87亿元,同比增长21.25%;上交总税费20.03亿元,同比增长20.17%。
“从经济效应来看,影视产业对地方经济带动作用明显;从社会效应方面,电影可以宣传一个城市的形象,因为一部电影而让一个地方成为热门景区的案例也不在少数。”广州市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明充告诉记者。
无锡、横店影视产业的快速发展,让越来越多的地方也开始摩拳擦掌,纷纷涉足影视产业。
例如,2008年江苏开始兴建江苏盐都影视城,这个号称“亚洲最豪华”、“叫板美国好莱坞”的项目,前期投资80亿元,总规划面积600余亩。2009年,安徽黄山市的宏村影视基地项目二期工程破土动工,总投资9000万元;同年,河南许昌计划投资6亿元、打造万亩影视基地的“三国文化苑”项目正式签约。此外,重庆忠县称将投资百亿建设一座军事题材影视基地,建成后“有望成为中国的迪斯尼”。随后,重庆两江国际影视城、杭州英皇影视文化村、海南环球100影视主题公园等影视项目,均以巨额投资纷纷上马。而最近青岛竣工的东方影都项目,也始于这一轮影视基地建设大潮。
如今,地方影视基地建设的热情并没有降低,与以往不同的是,现在的影视基地披上了“特色小镇”的外衣。
如山东沂源,斥资100亿元建设影视特色小镇,按照当地宣传,该影视小镇巨大的经济效益目前无法估算,但其直接效益可以让附近村民年收入从如今的6000元增加到12000元。云南嵩明投资30亿元,占地面积1500亩,将建包括影视主题公园、十大主题场馆特色小镇。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影视中心主任赵小玲表示,现在全国各地大到省会城市,小到地方县区,凡是搞文化产业园区的,几乎都有建设影视城的设想。
◆只有5%的影视基地盈利
五年前,在青岛东方影都的项目启动仪式上,嘉宾中不乏莱奥纳多、凯瑟琳·泽塔琼斯、妮可·基德曼等好莱坞一线影星。当时嘉宾之多,让投入接待工作的130辆奔驰和奥迪车,从早上八点持续忙到晚上后半夜。相比之下,最近的竣工仪式则要低调得多。有业内人士坦言,东方影都从“填海建岛”到开业,四年来赴青岛拍电影的剧组屈指可数。
前期口号响亮,现实未必光鲜,青岛东方影都是地方影视浪潮的真实反映。
记者发现,比青岛东方影都更早的云南大理天龙八部影视城,总投资上亿元,当地曾想借助由拍摄张纪中版《天龙八部》的机会做大文旅产业,但遗憾的是,影视城开放后的两年时间里,仅迎来了3个剧组。该影视城副总经理对媒体倒苦水称:“我们的影视城拍摄收入远远不够每年向银行贷款所支付的利息。”
曾经号称亚洲最大、业内领军的涿州影视城同样面临着长期亏损运营的困境,2200亩的占地面积,使得每年水电暖以及人员维护等费用就高达1000多万元。
根据此前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的调查数据,国内影视基地中能够盈利的比例仅5%,另有15%的影视基地勉强达到温饱,而剩下约80%的影视基地处于亏损状态。而涿州影视城副主任闫诚彬曾表示,国内影视基地有10%盈利都是乐观的估计,实际上只有1%~2%可以盈利。
其实,早在2012年就有业内人士呼吁,由于影视基地的投资回收周期过长(约15年至20年),不少投资根本无法收回,而一个影视城的投建,资金投入动辄就是上亿元,这无疑是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应该给影视城降温。
但近年来,地方建设影视城的脚步并没有放缓。
◆模仿横店其实很难
按照东方影都的规划,预计3年内入驻影视企业将超过500家,每年拍摄制作影视剧约100部。为了吸引影视企业入驻,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和万达、融创各出资50%设立总额50亿元的影视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入驻东方影都拍摄的影视作品给予制作费用20%-40%的补贴;此外,青岛市还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对在东方影都注册经营的影视企业,给予最高不超过营业收入10%的补贴。
实际上,出台类似政策的不仅是青岛。记者梳理发现,2017年广州提出,支持国内外电影企业来广州取景拍摄,落户广州的电影企业作为项目第一出品方且票房达到5000万元以上的电影作品,或票房达到3000万以上的新人新作,将给予一次性补助。
与广州相邻的佛山也提出,鼓励影视企业在佛山市取景拍摄、制作,鼓励影视企业落户,对在佛山市新注册的影视企业,自注册当年起,按照企业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形成的年度地方财政贡献90%的标准给予奖励。
不过,与影视基地遍地开花形成对比的是影视企业集中度过高,目前国内12000多家影视企业,超过7000家位于北京,位居第二的浙江有近3000家。
“影视文化产业与行业资源、投资等因素密切相关,现在横店、象山等做起来的影视基地已有好几个,普通的影视基地本身不具备优势条件,想做成影视文化大产业链难度很大。”陈少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许多地方在模仿横店,但其实很难。横店有大量群众演员、道具、场景等拍影视剧所需要的一切,甚至连盒饭都是现成的。”一位来自横店的制片人告诉记者,若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拍摄,酒店、剧组用餐等都需要重新谈,此外,300个群众演员能否马上到也无法确定,这些无形中都会增加制片组的成本。
上述制片人指出,目前尽管有霍尔果斯等地以税收政策吸引企业入驻,但大多数企业只是找代理公司处理财务方面的事情,很少有企业真正把办公地址搬过去,而对于各地的影视基地来说,剧组即便是去取景拍摄,一般拍完就走,很少滞留。
李明充指出,现在电影产业正向数字电影发展,通过技术就可以实现各种场景,不一定需要到各处取景拍摄。
对于各地层出不穷的影视产业基地,广州大学广研院文化旅游产业研究所所长万庆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不能说一个地方有文化、景色美就能发展影视产业。“现在国家对文化产业有很多财政政策支持,而影视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一哄而上,无非是想获得国家的财政支持,若是项目失败,也没人对此负责。”
在陈少峰看来,许多地方对文化产业的理解过于简单,甚至等同于影视产业。他还指出,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利用影视基地的名义去拿地,也更容易立项。
“许多地方号称对标好莱坞,但没有按照好莱坞电影产业的规律来做电影产业。”陈少峰表示,若真正以好莱坞为目标,除了拍摄基地,还需要大量影视公司入驻,实现产业聚集,并耐心扶持企业成长。
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柳军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