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给车降温 网传的“扇车门法”不靠谱行业
(原标题:快速给车降温 “扇车门法”不靠谱)
网传“扇车门5次可迅速降温15℃”,记者实测发现降温效果不明显,空调降温法最快最简单。
扇车门降温法。记者打开副驾车窗后,再反复开关车门5次。
降温剂快速降温法。喷洒降温剂前,车内温度检测为35℃。
空调降温法实验。记者将车门车窗打开后开启空调外循环。
扇车门降温法实验结束后,车内温度仍为37℃。
使用快速降温剂后,车座区域的温度下降到29℃。
启动空调内循环2分钟左右,车内温度降至22℃。
近期,京城连续高温不下,最高温度突破了35℃,不少车主吐槽“在外面晒完,还要进车里烤!”
什么方法可以快速给车内降温?来自日本的一种“扇车门5次可迅速降温15℃”的降温方法在网上“走红”,也有不少网友说开车窗降温快,有人说开空调更好。
近日,新京报记者找了两辆高温晒过后的 进行实测,分别用开窗扇动车门、气体快速降温剂、空调外循环加内循环给车内降温。实验结果显示,空调降温效果最明显,幅度达15℃;使用降温剂可局部降温6℃;而“网红”扇车门降温法不但操作较累,而且只能降3℃左右。
实验地点:一室外停车场
实验时间:6月22日15时许,室外温度约30℃。
实验样品:两辆普通 ,分别为黑色和银色。
实验1
扇动车门5次车内温度降3℃
实验过程:在停车场选择2辆日光暴晒后的 ,先用电子温度计检测车内的温度,记者坐进车内体验温度。
再根据网传的“扇车门降温法”,先打开副驾驶的车窗,再打开驾驶座的车门。用手拉动驾驶座的车门再关上,如此反复开关5次,再次坐进车内体验温度,并检测温度的变化。
实验结果:实验之前,黑色 和银色 内的温度分别是38℃和40℃,坐进车内时体感温度较高,感觉比较闷热。连续开关车门5次后,黑色车内的温度下降了约1℃,车内体感温度没什么变化;银色车内的温度下降了3℃,车内体感温度似乎有所降低,但并不明显。
随后,为了对比效果,记者打开了银色车后方与驾驶座对角的车窗,并连续开关驾驶座车门5次。结果显示,车内温度没有变化,仍为37℃。
实验2
降温剂喷坐椅 局部降温6℃
实验过程:实验之前,先用电子温度计检测车内的温度;再使用快速降温剂,对着副驾驶的坐椅喷洒1分钟左右,然后再次把电子温度计放在坐椅上检测温度。
实验结果:实验之前,车内温度35℃,坐进车内体感温度较高。使用快速降温剂后,车座区域的温度下降到29℃,坐在副驾驶坐椅上明显能感觉到冰凉。但是车内其他部位温度基本没有变化。
实验3
空调降温不到10分钟降15℃
实验过程:实验之前,先检测车厢内温度。随后,把4个车门及车窗全部打开,让车内外空气流通,等待3分钟热气排出后再坐进去发动 ,打开空调外循环。约3分钟后,车厢内外温度相近时,再关闭车窗,检测车内温度。最后,启动空调内循环,将温度调到最低档位,再次检测车内温度。
实验结果:实验之前车内温度为37℃,外循环结束时,车厢内温度降低了3℃,为34℃,坐进车内体感温度与室外温度接近。启动内循环2分钟左右后,车厢内温度降低到22℃。
■ 专家说法
“扇车门降温法”易磨损车门轴
对于夏日车内快速降温的方法, 业内专家王辉表示,三种方法中,空调外循环加内循环的方式是最快、最简单的,而且对 本身不会造成其他伤害。
关于快速降温剂的效果,王辉表示降温剂一般是由干冰、酒精或者化学添加剂制成,可迅速挥发,但喷洒过程中,会对皮质车座或者 硬件造成伤害。
同时,这种降温方法的效果不明显,只能对局部降温,车厢内其他部位的温度没什么变化。
此外,快速降温剂上还标明可以用于“人体降温”,对此他认为,这种方式更不可取,化学制剂的降温剂直接喷洒在皮肤上也会造成伤害。
对于网上流行的“扇动车门降温”的做法,王辉不赞同。他认为,扇动车门只是加速空气流通,形成空气对流,但对降温没有明显的效果。“也就是说,这是一种无用功。”
王辉说,连续开关车门还存在一定的隐患。因为 车轴和家用门轴的原理类似,一般开关车门的次数越多、车轴的损坏程度越大。如果每次上车前都连续开关车门5到10次,那 门轴的寿命就会大大缩短。
“这也就是为什么一般私家车的驾驶座一侧的门轴爱坏,而出租车的副驾驶门轴爱坏。”王辉说。
■ 建议
对于车内降温方法,王辉提供了以下建议:
1.夏季车内温度较高时,如果车内有天窗,最好把后部的上翘板先打开,可加速车内空气流通。
2.车内温度高又着急开门时,最好把天窗和4个车窗都打开,车内空气可以立即对流,短时间内车内外温度能达到一致,车发动后再打开空调内循环,可使车内迅速降温。
3.车辆行驶中,如果车速低于40公里/小时,可采用开车窗降温的方法。
4.车辆行驶中,车速高于40公里/小时,不建议开车窗降温,因为发动机要同时克服车身与风速阻力,此时开车窗的能耗会大于开空调。因此,这时可以直接开空调降温。
本文来源:新京报即时新闻 作者:李婷婷
【END】
▲
@ 族
智能讯息三合一
新车发布+行业动态+生活用车
欢迎扫描关注 频道官方微信
▼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