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资产投在什么地方才能保值增值?产经
最近许多文章谈到在当前的中国经济条件下如何才能保证财富保值增值的话题。这个问题困扰了许多中产阶级。
一方面,在过去数十年的经历中,大家的普遍认知是,无论是货币还是贷款的增速,都远超GDP的增速。在这种情况下,持有现金的风险相当大,然而投资的渠道依然十分狭窄,许多人辛苦积攒的储蓄,找不到投资方向,放在手上面临购买力贬值和人民币汇率下跌的双重风险。
另外一方面,股市、楼市作为容纳资金最大的场所,目前要么处于杠杆率相对较高,要么处于波动率风险较大的状态。对于投资者而言,两者的配置目前已经相对较多,要找到其他分散配置的资产,是当前居民财富管理的一个目标。
我今天特别选择了几个圈内人的观点,来讨论一下居民财富配置出路的话题。
房地产不能再搞了
过去有很多民营企业家,财富主要是依靠房地产开发赚来的。在2016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中,前50名的富豪,有10位来自于房地产,还有8位兼营房地产。在企业家人群中,房地产是创造富人最多的一个行业。
现在一线城市房价还在攀升,但是风险越来越大,到底房地产还能不能继续搞,是大家都在问的一个问题。
中金公司前总裁朱云来最近在一个论坛上发言:
现在已经有一些中小型房企的老板,陷入了资金困境,前些年赚的钱,一把就亏回去了。对于居民而言,投资房产的途径也在减少,很多城市都推出了限购、限贷等政策。
房地产这个投资类别它既有消费属性,又有投资属性。价格涨的时候,很多人都去买,买了也能赚钱。但是一旦价格下跌,很多投资性的需求都会减少。想卖出去的时候,没有那么容易。
限购政策出来之后,几个大城市成交量都在急剧下滑,想要卖房没那么快了。因此,把大量资金都放在房地产上面,流动性的风险很大。今年以来每个月的新增贷款中大部分都是住房按揭贷款,如果大家都在买,你也买,能赚到超额收益的概率也在变小。
国际比较,我国居民权益类投资增长空间大
在整个居民的总资产中,权益类资产占比大概在30%。换句话说,中国居民在权益类资产上配置只有4%,对比国际标准,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现在的趋势基本上比较明确,就是资金正在加大对权益类市场的配置。
据IT桔子的一项统计,从2015年初到2016年三季度,资金在中国 市场上的投资金额已经接近1万亿人民币。
虽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市值在10亿美元以上的只有20余家,但是在中国 市场上,目前已经融资成功,估值在10亿美元以上的非上市公司,已经有接近80余家,这个数字还在增加。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第一,说明资金对于中国 市场非常乐观,正在以20年来最积极的态度介入。第二,说明中国 市场的体量比较大,是一个万亿级别的行业。第三,说明中国 市场上好公司层出不穷,资产荒的情况比其他行业要好得多。
股权,是接下来财产性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民生证券副总裁、研究院院长管清友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未来的居民储蓄,一定加大投资股权。他表示:
展望未来,假定未来一般性存款是10%的增长,2020年居民储蓄存款有望达到百万亿规模。
随着利率市场化推进,假定理财对居民储蓄占比50%,其中债券类资产占60%,随着刚性兑付打破,股权和非标由过去5%和35%的比例到各按20%分配。在不考虑杠杆效应下,未来至少有10万亿增量资金配到股权投资市场。
前几天胡润发布了80后富豪榜,分别有两个子榜单。在财富继承排行榜上,有一半的年轻富豪继承的是来源于房地产的财富。但是,在白手起家排行榜上,几乎都是来自于投资于新兴行业所获得的股权增值。
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之下,由于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制度性红利,股权投资正在迎来最好的时代。
我们可以看到, 市场、新三板等多层次资本市场都已经相当活跃。股权投资的财富增值效应正在大规模地扩散,并且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资金进场。股权投资,已经成为了新中产阶级可以用来保卫自己财富的最重要的投资渠道。
那么,对于居民的财富配置而言,这个市场如此庞大,投资机会如此之多,前景如此广阔,是断没有缺席这个领域的理由的。
当然,股权投资的机会很大,但是这个领域也非常要求专业,也非常残酷。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怎么进入,进入后以什么方式具体落地,才是接下来他们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
【来源:吴晓波频道】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