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车沦为资本奴隶:C2B业务占比超60% C2C名存实亡金融
虽未官方宣布放弃C2C模式,但人人车大肆与4S店和车商合作、转向C2B模式的消息在业内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从遭资本冷遇,到大肆接入B端商家,再到C2C业务萎缩,人人车在2016年的发展异常艰辛。
放宽合作渠道:C2B业务超60%
5月25日,《北京商报》刊发报道《中间商来了,人人车不直卖》(http://news.163.com/16/0525/01/BNSGUDGF00014AED.html),曝光了人人车平台上挂出的待售车辆有的是来自4S店的车商,打破了其所宣扬的“个人车主卖给个人买家,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的承诺。人人车联合创始人杜希勇在接受采访时也默认了与4S店的合作。一位前人人车评估师更是透露,在人人车内部,成立了渠道部,这个渠道部主要就是与车商谈合作,很多置换车和事故车的源头都是通过渠道部挂在了人人车的页面。
如此的大张旗鼓,人人车的模式和业务占比也不复以往。
业内人士透露,人人车C2B的业务占比已经超过60%,并且还在迅速增长中。
值得细细推敲的是,一位前人人车4S店驻店评估师透露,经他手检测过的300辆车,其中有140辆车都卖给了车易拍。也就是说单从这位评估师的业绩来看,流入车易拍 的车辆就高达47%,而剩下的160辆上到人人车平台的车辆中,也会有一大部分流入车商手中。因而业内人士指出,人人车C2B业务占比超过60%并不夸张。
C2C的业务遭到蚕食,人人车却似乎乐此不疲。原因很简单,与车商和B端平台合作后,交易量可以短时间内得到快速提升,而且这种方式比较隐蔽,很难被他人获知。
据了解,人人车目前仅在北京与5家4S店有 合作,通过车商引流,再将车辆倒手卖给其他车商或平台,车易拍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这样做不仅可以迅速帮人人车提升交易量,更能增加其上架车源量,消化掉部分问题车,使人人车的整体数据在短时间内看起来更具优势,帮助其获得融资。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渠道包装数据,对人人车而言更加安全和隐蔽。在传统的二手车交易行业中,车商和黄牛手中握有大量个人落户指标,以完成低价买、高价卖的交易行为。接入这些车商后,仅从落户上来说,人人车平台上个人车主确实将车卖给了“个人”,但这些个人的真实身份却是车商。打着C2C的幌子,却让真正的个人用户成为受害者。这些猫腻,对于无法深入二手车行业一线的投资人来说是无法获知的,因而他们很难从人人车提供的数据中甄别出每辆车的确切来历及走向。这也是人人车肆无忌惮通过这种方式优化数据的原因之一。
单纯追求数据,人人车这是图啥?
羊群逐草,商人趋利。在资本寒冬下,人人车的首要任务就是拿到足够的钱。而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人人车就开始了D轮融资。原本1月说春节前后宣布,融资额为1.5亿;后来在3月30日,又说4月中旬宣布,到现在也没有宣布。要命的是,这一年中人人车多了几个强劲的对手:瓜子二手车、优信二手车。这两家公司在资金和人员上储备更加充足,人人车压力山大。
2015年8月,人人车宣布完成由腾讯战略领投的8500万美元C轮融资,(有意思的是,作为人人车财务顾问的华兴资本对外新闻稿中宣布此轮融资为6200万美元)。8500万美元,按照1:6.6的汇率来计算,也就是5.6亿元人民币左右。而这些钱,人人车已经几乎消耗完毕。
一、广告投放。这是人人车支出大头,约2.9亿元。广告业内人士透露,去年11月,人人车广告投放覆盖楼宇LCD、网络视频、电视投放上,加上代言人黄渤的费用(他的市场价是1200万),广告费差不多花费2亿元(当然,一向擅长数据美化的人人车对外宣称投放仅用了5000万元。);春节过后,人人车在电视和网络视频等渠道上投放金额约9000万元。
二、在线流量购买。据二手车同行人士透露,人人车这块每天的费用大约在40万。按照10个月(2015年8月-2016年5月)每个月30天计算,这块的开支在1.2亿元。
三、人员和评估装备。人人车对外发布的稿件中透露,目前员工已经超过2000人。根据看准网的统计,人人车的平均薪酬为5141元。按照2000人的薪资来计算,每个月的费用大概是1028万。从8月份到今年5月份,加起来1亿多。
这三大开支加起来是5.1亿元。目前人人车覆盖36个城市,根据其发布的纵横战略,2016年底人人车要覆盖300个城市。人员的扩张、城市分站的花费、行政、差旅、公关、地推等每一笔费用都是不小的开支。其账上的5000万元能撑到什么时候?
所以,融资迫在眉睫。为了继续运营下去,人人车不得不铤而走险,放宽合作渠道,引入B端车商,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中间车商”,希望用美化后的数据再次吸引投资人的注意力。
投资人的钱并不是那么好拿,尤其是在瓜子A轮融资就拿到2.045亿美元的情况下。投资圈人士称,人人车一直未能找到D轮融资的新投资方,而老股东也一直处于观望态度,这让人人车和CEO李健非常着急。
与此同时,由于大肆和车商合作,人人车放松了对车况的把控,上架和已售的问题车频频出现,消费者投诉接连不断。前院起火、后院着急,为了拿融资,人人车铤而走险,而模式转变也让其不再受资本和投资人的青睐。人人车陷入发展怪圈,如何破解?
作者:周涛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