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商虚火不除 万亿蓝海也是枉然专栏
在今年的两会上,农村电商成为热点,随着三农精神越来越深入,农民、电商和政府作为农村电子商务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互联网大佬纷纷抢滩农村电商领域。
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我国共有涉农网站3万多家,其中电子商务网站3000多家,2015年农村地区网购交易额达到3530亿元,同比增长了96%。
中国农村做电商空间巨大,农村人口有8亿,常住人口3亿以上,电商的覆盖率极低,尤其是在村一级的电商市场,几乎是空白。因此,农村电商也被看做是万亿蓝海。
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也为了布局企业的生态链,国内互联网企业纷纷布局农村电商。如淘宝:“生活要想好,赶紧上淘宝”。京东:“发家致富靠劳动,勤俭持家靠京东”。百度:“要销路,找百度”、“养猪种树铺马路,发财致富靠百度”。腾讯:“手机玩得好,要靠应用宝”,“装了应用宝下载快又好”……
虽然这些标语听起来有点雷人,但各大互联网公司的目标受众是农民,也就不难理解了。然而,看好农村电商并寻求新的增长点,或许并没有那么容易。
雷声大、雨点小的农村电商
作为国家政策环境所支持的农村电商,各部委和各级领导频繁的发文发声,但却不是政策长久支持的。根据以往的农村政策分析,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必然长久不变,而农业政策中的粮食政策,以及围绕着粮食政策的各种农机、种子、技术等补贴,也必然是长期政策的重中之重。与此相比,农村电商政策,是在农业发展相对较好时,对农民生活的“锦上添花”式政策,并不会对农业发展的基础做出过大影响。
而从财政部门的专业分析来看,农村电商从输入和输出两个层面,均不会对地方财政收入造成太大影响,同时也不会对地方财政支出造成太大影响,财政部今年全国预计投入20亿人民币支持农村电商就说明了很多东西。
它是否是市场急需,就现在一些报道来看,似乎是这样的。但我们细想一下,其实情况远非如此。
中国农村与城市不同,中国农村长期处于半封闭、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农村的收入之低,使得农村适龄劳动力流失率逐渐增加,随着城乡收入差距的逐渐增大,所产生的经济挤压效果使得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比重增加更快。也正因此,留下的农村纯务农人员对网络这一“新世界”的期待是极为有限的。
我国农村长期处于的半封闭状态,使得它拥有一套完整的生活、集会、生活的理论闭环,农村对外部产品的需求量并非一些大电商所宣传的那么明显,以周、旬甚至半月为单位的集市完全可以满足农村生活的基本需求。
再者它是否拥有强大的不可替代性?这是一个地方政府通常都喜欢回避,但是一个非常核心的问题。不可否认的是,确实几乎每个市甚至县都有自己的所谓“土特产”,但这些“土特产”是否被广范围人群所接受?是否“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是否成产业化经营模式?是否适合网络销售?从把一项产品推广到市场的角度来说,这些问题都要严格考量,但现在的“一刀切”“一窝蜂”式政策让这些必须的前期调研都变成了可以省略的步骤,先拿钱、先上马、上马不行再下马,这种循环往复的“抢钱”式浪费不仅出现在农村电商领域,也广泛存在于各个财政投入领域。
综上所述,农村电商这块蛋糕只是“看起来很美”,要真正“吃起来很美”还得多多耕耘了。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