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不可挡,TCL“画”出最美“弧线”专栏
中怡康2016年前32周推总数据显示,曲面电视销售量渗透率已上升至6.3%,销售额渗透率已高达15.2%。另据中怡康预测,中国市场曲面电视2016年销量将达到230万台,下半年中国曲面电视市场总量将达到130万台,已成为中高端产品第一选择。2017年曲面电视销量将有望突破400万台。曲面显示器销量2016年预计将达到200万台,2017年将突破500万台。在8月23日中国“曲面电视/显示聚力论坛”上,TCL多媒体CEO薄连明更是指出,曲面市场的快速扩张是一个积极的征兆,将为中国电视行业带来新的增长极。
曲不可挡,市场需求激活中国电视产业发展“新机”
来自奥维云网的数据,截止到2015年底三星、海信、TCL等大彩电厂商搭载最新、最顶级、最尖端技术,高配、高标的曲面电视在北、上、广、深渗透率达到市场总规模的25.6%,65英寸及以上渗透率已超过50%。并且这个趋势,在2016年仍将呈逐步扩大的趋势。“与少部分放弃曲面战略的企业相比,提前布局曲面的企业更有前瞻眼光。”业内人士指出,“曲面电视/显示聚力论坛”的召开是一道清晰分界线,代表着曲面大阵营彻底成型,曲面电视将成为影响行业走向的“胜负手”,曲面电视随着3年培育期后的市场成熟,正在迎来收割期。
这一方面得益于是因为厂商们对曲面电视产品的积极推动;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识到曲面屏电视的优势,细分需求逐渐觉醒。本质上其实体现的是消费者对差异化产品的需求,毕竟一切创新都是以需求为驱动力。相比较传统电视,曲面电视主要满足了消费者如下几种需求。
第一,对产品差异化,尤其是设计差异化的需求。。工业设计美学有时候的确是玄之又玄的美学体验,就像人们普遍偏爱流线型 外观、直板型触摸手机一样。在曲面电视出现之前,市场上只有单调的平面显示,电视厂商们在追求产品差异化上可以做的改变并不是太多,除了配置之外,尺寸、外观颜色、面板元素的重构等设计已经近乎瓶颈。而曲面屏幕的出现彻底打破了这一瓶颈,它赋予了电视厂商在追求产品差异化上更多的选择,也满足了不同用户对电视产品的个性化需求,在实现基础功能的同时,做到了工业和设计美学的完美融合。
第二,对大屏体验的追求。因为曲面屏幕的弯曲特性,决定了其可以在相同的空间获得比平面屏幕更大的显示面积,例如,1.3米的宽度空间正好摆放一台55英寸传统平板,却可以放进一台58英寸的曲面电视。这从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目前消费者对超大屏体验的需求。不仅如此,曲面屏还具有逼真的画面临场感,符合人类视觉结构特性。因为曲面屏符合人类视觉构造特性,能够使屏幕上每一点到达眼睛的距离相等,消除了屏幕边缘的视觉扭曲,创造出最自然舒适的观感。
率先落子,TCL“画”出最美“弧线”
曲面电视以其独特的竞争力,成功在市场上开天辟地,在激烈的红海竞争中挣得一席之地,将让提前布局的企业饱享红利。其中,TCL最具代表性。中怡康数据显示,今年1-7月,TCL曲面电视零售量份额高达29.7%,稳居第一。7月,TCL曲面电视零售量份额一路飙升至34.7%,以垄断性优势引领行业,可谓是在曲面市场的竞争大潮中率先“画”出了最美“弧线”。可以说,35年电视产业积淀及3年来坚持曲面电视技术探索,是TCL胜出的最大凭仗。据了解,TCL率先在中国市场推出最符合人眼眼球弧度的4000R黄金曲率曲面电视产品,并多次创造性地把全球最前沿科技与曲面相结合,打造了量子点曲面、超薄曲面、HDR曲面等系列全球领先的最强曲面产品阵营。
除此之外,TCL还依托于旗下华星光电,成就国内唯一具备“液晶面板—背光模组—整机制造”产业链垂直一体化整合优势的企业,可以轻松把控最核心的研发、生产、销售等核心环节,一举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形成最强的曲面产业链格局。而正是基于TCL等先发企业在技术、产品、产业链等布局上的持续努力和推动,不仅让曲面电视的技术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也拉动了整体曲面显示产业的突飞式发展。目前,在中国市场上,除了曲面电视销量份额稳居第一的TCL外,已有三星、长虹、海尔、海信、康佳、乐视、微鲸、小米等企业和冠捷、惠科等显示器企业共20多个品牌加入曲面阵营,产品覆盖所有主力尺寸,型号多达155款。曲面已毫无争议的成为产业大趋势,随着曲面电视市场的大爆发和阵营化突破,而依然游走在曲面之外的少数企业或将面临极大市场困局和挑战。
“曲面电视的兴起,就像当年超薄液晶电视代替笨重的显像管电视一样,已是无法阻挡的主流趋势。最先在棋盘上落子的TCL,无疑拥有更大的发展先机。”观察人士表示,TCL曲面电视雄据行业第一位,让人感受到TCL借曲面突击中高端市场的决心,而目前来看,显然TCL的前瞻性选择是准确无误的。可预测,TCL在产业链以及技术上的领先优势,将会随着金九银十市场旺季的来临进一步释放。
作者:何帅 微博:@小编也疯狂 微信订阅号:小编也疯狂(id:xiaobianyefengkuang)专注科技硬件、互联网分析评论、电商研究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