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向世界宣布:中国创新经济将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强心剂专栏
近期,杭州召开的G20峰会,不但展示了中国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巨大力量,更体现了世界经济面向未来,合作共赢,中国所起到的积极引领作用。
G20峰会提到“今年,我们已经就《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达成共识“,这是中国发挥G20东道主国作用,推动各国增强在创新、结构性改革、新工业革命、数字经济等领域行动力的具体体现。也再次将创新经济助力世界经济复苏,推到了一个极重要的位置。
早在今年,4月2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建设一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推动双创迈向更高层次和水平。首批全国双创示范基地有哪些?如何建设双创示范基地?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给出了答案。
一、首批双创示范基地名单(28个)
二、 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任务
(一)区域示范基地建设目标:
结合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以创业创新资源集聚区域为重点和抓手,集聚资本、人才、技术、政策等优势资源,探索形成区域性的创业创新扶持制度体系和经验。
建设重点:1. 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2. 完善双创政策措施。3. 扩大创业投资来源。4. 构建创业创新生态。5. 加强双创文化建设。
(二)高校和科研院所示范基地建设目标:
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载体,深化教育、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知识产权和技术创新激励制度,充分挖掘人力和技术资源,把人才优势和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探索形成中国特色高校和科研院所双创制度体系和经验。
建设重点-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1. 完善创业人才培养和流动机制。2.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3. 构建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4. 建立健全双创支撑服务体系。
(三)企业示范基地建设目标:
充分发挥创新能力突出、创业氛围浓厚、资源整合能力强的领军企业核心作用,引导企业转型发展与双创相结合,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形成大中小型企业联合实施双创的制度体系和经验。
建设重点:1. 构建适合创业创新的企业管理体系。2. 激发企业员工创造力。3. 拓展创业创新投融资渠道。4. 开放企业创业创新资源。
三、步骤安排:
2016年上半年:
1. 首批双创示范基地结合自身特点,研究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各自建设目标、建设重点、时间表和路线图。
2. 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协等部门和单位论证、完善工作方案,建立执行评估体系和通报制度。
3. 示范基地工作方案应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2016年下半年:
首批双创示范基地按照工作方案,完善制度体系,加快推进示范基地建设。
2017年上半年:
1. 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对示范基地建设开展督促检查和第三方评估。
2. 对于成熟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双创模式和典型经验,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2017年下半年:
总结首批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经验,完善制度设计,丰富示范基地内涵,逐步扩大示范基地范围,组织后续示范基地建设。
当然,作为西部双创的重心城市、具有示范作用的基地--成都,在双创的落实与发展上,也是稳扎稳打,深入夯实,从而逐步展示其巨大的持续发展动能。
成都双创载体发展基础
作为全国六大中心城市之一,成都一直以来引领西部经济发展,目前正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成都新型产业种类繁多、复合创新人才集聚、创新创业氛围浓郁,日渐成为双创沃土。同时,随着国际合作深入推进,成都与德国、韩国等国家产业合作项目的设立更为成都双创提供了国际化的多元支持。
成都双创成果斐然,截至2015年底,成都新增科技型企业11000余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1,758家,发明专利申请量29,791件。被《财富》杂志列入“2015年中国十大创业城市”,被誉为全国“3+2”(北京、上海、深圳+武汉、成都)创业基地城市。
成都双创载体发展规模及空间分布
成都“双创”快速发展催生对“双创”载体的规模需求。截至目前,成都市已累计建成各类创新创业载体210家,面积达1540余万平方米。
其中国家级“双创”载体38家,省级“双创”载体18家。国家级众创空间数量达到21家,仅次于北京、深圳、天津、青岛,引领中西部城市。
据了解,成都对双创载体发展实施“3+M+N”的总体布局。
其中,“3”指菁蓉国际广场、天府菁蓉中心、菁蓉小镇三大众创空间引领区,“M”指成都各区联合域内高等院校或依托民营资本打造“M”个众创空间集聚区,“N”指结合成都独有的历史文化积淀,打造数个具有成都特色的众创空间。“3+M+N”的总体布局将持续优化成都双创载体空间组织。
成都双创载体发展特征:
成都“双创”载体发展呈现“四大”特征。
一、围绕成都优势产业发展专业化“双创”载体;
二、知名运营主体陆续来蓉,国际合作持续提升;
三、立足本土文化,打造具有成都特色的“双创”空间;
四、政府积极助推,创新载体发展扶持模式“四大”特征。
创新将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强心剂,那么成都一定是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高速发展的强劲力量。
来源:猿团 http://www.yuantuan.com/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