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川普出钱又出力,硅谷教父为何与整个硅谷为敌?态度

/ 极客视界 / 2016-11-11 16:49
很多人觉得,这只是因为泰尔惯于“剑走偏锋”,善于选择“高风险投资”。可站在泰尔的角度考虑,必定是川普做对了什么才赢得了这次大选。

川普正式当选美国总统后,硅谷人民不干了,开始抗议闹情绪。

毕竟,身为全球创新引擎的硅谷,自然认为他们能比灯塔国干得更好。

问题却是,硅谷人民真去公投从灯塔国独立的话,3亿美国人民能答应吗?

要知道,Oculus 的90后创始人给川普捐款1万美元的事情曝光后,主流媒体和舆论对这个年轻人的打压,让他都没办法在自己公司的年度大会上露面。

不过同样的事情,相对于年轻人的不知轻重,硅谷创业教父彼得·泰尔(Peter Thiel)就老谋深算多了。

大选伊始他就站在整个硅谷的对立面,最后捐款125万美元,生生顶住主流媒体和硅谷大佬们的压力力挺川普,结果他还能赢。

很多人觉得,这只是因为泰尔惯于“剑走偏锋”,善于选择“高风险投资”。可站在泰尔的角度考虑,必定是川普做对了什么才赢得了这次大选。

必定是川普做对了什么

在《从0到1》的一开始,泰尔就说他注意到了一个最为重要的模式:

“成功人士总能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发现价值,他们遵循的是基本原则,而非秘籍。”

毕竟,“下一个比尔·盖茨不会再开发操作系统,下一个拉里·佩奇或是谢尔盖·布林不会再研发搜索引擎,下一个马克·扎克伯格也不会去创建社交网络。因为,“要想建立新一代企业,我们必须扔掉之前陈旧的教条。”

同理,下一任美国总统也不会去重复奥巴马、肯尼迪、林肯所做过的事情。在一些重要问题上,他要有着跟其他人不同的看法。“质疑现有观念,从零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所从事的业务。”

那么,川普在竞选中发现以外价值的地方是哪里呢?想一想他最大的优势就知道了,是 Twitter。

在整个选举过程中,主流媒体所关注的,不过是川普时不时发出的各种即兴内容,各种政治不正确的观点,有时甚至是自毁形象的做法。主流媒体的反应,只是本能地去抨击、去炒作,但这一次却没能拯救希拉里,赢的反而是川普。

这是为什么呢?主流媒体何以错得如此离谱?这里面有没有什么值得我们旁观者们认真思考的东西?

我们还是来看一看跟大选话题直接相关的一些内容:

经济话题上,川普要减税激励人们工作、刺激企业投资,媒体说应当增加福利来保证公平;

移民问题上,川普说要建“川普墙”并驱逐非法移民,媒体说应当拥抱移民以广纳贤才;

反恐议题上,川普要“全面禁止穆斯林进入美国”,媒体说应当大施博爱而普度众生;

……

主流媒体假设美国人人都是能力无限的“圣母”,并把它上升到政治正确的高度,一旦有人把那没穿衣服的皇帝说破,它们必定群起而攻之,直至这人从公众的视野中彻底消失。但这里的“应当”,很有可能绝非是美国人民真正的需求,他们真心想要的是个人权利,是财富、自由、安全……川普所做到的,也就是把人们心底的声音说出来而已。

这里的情形,就跟美剧《硅谷》中那个创业遇上困难的年轻人一样,尽管那操蛋的亿万富翁给他出的主意相当有煽动性,但那话讲出来的却是实情。

“别去做你应当做的,去做你想做的!”

于是,问题就简单了。当美国人民不想再做他们所“应当”做的事情,而尝试去做他们所“想”做的事情时,选择似乎是很“疯狂”的。

“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强势且冲动的混蛋,决不妥协。”

援引彼得·泰尔在剧中的化身对此的评价:“每一个成功的公司回过头来看它早期的关键时刻,若非那个有远见的人所展现出来的勇气、坚持和堪称疯狂的劲头,他们早就死无葬身之地了,即便那样的举动看上去像一个天大的错误。但在那样的时刻,所有的指标和数据都已经毫无意义了,一切都只关乎情感、只关乎信仰,无论是理性的还是冲动的。”

“一切都只关乎情感、只关乎信仰”

只是,现实中的泰尔也会这样评价吗?现实中的美国也到了这样的时刻吗?

硅谷以外的美国早已停滞不前

我们继续从泰尔的角度展开思考,众所周知,彼得·泰尔对教育、经济和美国政府的不满,不是一天两天了。

教育方面,高等教育存在着巨大的泡沫:“如果说哈佛大学提供世界上最好的教育,那为什么不将其特许推广使更多的人能够进去念书,为什么不直接创办100所哈佛大学附属学校呢?这种教育实际上是关于稀缺和身份,而且在教育中,你的价值是通过他人的失败来衡量的(你进来了,别人却进来不了)……当如今的父母们看到自己的孩子毕业后找不到工作都纷纷回家,他们就不得不开始重新思考了……所有人都认为念不了大学的那些穷孩子可以干点别的,但是我们现在想说的是或者哈佛大学的学生也可以干点别的。”

经济方面,人们盲目相信市场的有效性:“但是金融泡沫的存在表明市场有时根本不起作用。(相信市场作用的人越多,金融泡沫就越大。)1999年,没人愿意相信人们对互联网估计过高。无独有偶,2005年,房地产业遭遇了相同的问题。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不得不承认‘当地市场出现了金融泡沫的迹象’,但声称‘就整个国家而言,房地产价格泡沫不会出现’。市场反映所有可知信息,且不容置疑。随后全美房价下跌,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我们损失了几万亿美元。”

政治方面:“西方国家的政客总是在选举期间才会对民众负责,而现在他们已经调整到时时刻刻都会留意民众的意见。现代的投票制度促使政客们把自己的形象裁剪得与民众所希望的一样,而在多数情况下,他们确实做到了。统计学家纳特·希尔弗对选举结果的准确度令人惊讶,但是更让人注目的是每四年一次的预测造成的话题有多大。现在让我们更着迷的是利用统计学预测未来几周国民的想法,而不是10年或20年后的国家蓝图。”

科技方面,美国社会已经丧失了对未来的想象力和激情:40年前,对未来世界发展各种可能性的讨论是人们日常对话的常见主题,看着《杰森一家》和《星际迷航》长大的一代人大都有一张关于未来的发明清单:力场、飞车、心灵传输台、反重力滑板。想象着兴建水下城市,变沙漠为森林,跟机器人在月球上度假。但40年后,他们得到的却是Instagram、Twitter、Uber。“一个在校教师提出的富有雄心的计划肯定会被当成怪诞想法,弃之不用;稍有权势的人提出的长远愿景都会被嘲笑为狂妄自大。”

“我们想要一辆会飞的 ,可得到的却只是140个字符。”

所以,先反过来想想,我们对美国和科技的认识,有多少是基于媒体的观点或是自己的错误认识,又有多少是立足于自己的独立思考?

对于这里的问题,无论你的答案是什么,彼得·泰尔都已经思考出了他自己的观点和行动规划。作为一个绝不随大流的人,他的见解中自然涉及到很多“不能说的话”,而对川普的支持不过是泰尔思想中的一个侧面。

“不能说的话”

大庭广众之下,你有没有什么观点不愿说出口?

这是 YC 创始人保罗·格雷厄姆在《黑客与画家》中认真探讨过的问题。

如果,“你的每一个观点都能毫不犹豫地说出口,你自己深深赞同这些观点,并且你也确信肯定会获得别人的赞同,这是否过于巧合了?”这里有很大的可能是在于,“你的观点就是从别人那里听来的,别人告诉你什么,你就相信了什么,你把别人灌输的观点当作了自己的观点。”

当泰尔因支持川普而陷入麻烦的时候,主流媒体和硅谷舆论的表现,不是用道理来说服泰尔,而是暴跳如雷、跟泰尔断绝关系:“他是在用实实在在的金钱支持一个充满仇恨的人,此人攻击黑人、墨西哥人、亚裔人、穆斯林和犹太人,同时也攻击女人。此人煽动仇恨与暴力,令所有人不安。”

这有可能说明,泰尔的言论和举动刚好道出了这些人所不愿承认的一些真相。

在联名反对川普的公开信中,硅谷大佬们是这样说的:

“我们需要的是这样一个候选人,他/她能拥抱这些真正造就美国科技产业的理想:言论自由、包容开放外来者、机会均等、对研究和基础设施进行公共投资以及尊重法治。”

把他们的话反过来看看,如果欧美国家随处可见的民主、包容、平等与各种社会福利,仅仅是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的结果,而非真正原因呢?这跟欧美主流舆论所输出的观点应当是不一致的。

泰尔没有明说,但“全球化”进程中的逻辑,他的书里面有过相似的”反主流“论述:

“没有科技创新,也许中国能源产量在未来20年会加倍,但造成的空气污染同样也会加倍。如果印度的亿万家庭也都像现在的美国家庭那样生活——只用现代工具,结果也将是对环境造成毁灭性的破坏。如果全世界都用同一种旧方法去创造财富,那么创造的就不是财富,而是灾难。在资源稀缺的今天,丢掉科技创新的全球化不会长久。”

同样逻辑,试想一下,没有科技创新、经济发展所支撑的民主、包容、平等与社会福利会是什么样子?

毕竟,在创新领域,“优秀作品往往来自于他人忽视的想法,而最被忽视的想法就是那些被禁止的思想观点。”因为,“科学家(或者至少是优秀的科学家)做事的方式,准确地说,就是寻找传统观点无法自圆其说的地方,然后试着拆开那里,看个究竟,瞧瞧里面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能像泰尔那样看到别人看不到或不敢看的东西,就能为自己带来很大的优势,这就是做一个与众不同的异端的回报。12年前,泰尔给马克·扎克伯格开出一张50万美元的支票,随后 Facebook 的成功送给他20000倍的回报;12年后,他开给川普的是一张125万美元的支票,且不惜跟整个硅谷为敌,请问:这次的回报又该怎么算?

只有科技创新才能让美国更富足

有人说泰尔为川普捐款的目的,是想获取一些直接的回报。比如,让他的数据分析公司 Palantir 拿到更多的政府合同,或是在川普的行政班子内谋取到权势更大的公职。

但这一次,即便是20000倍以上的捐款回报(超过250亿美元),恐怕也值不回他跟整个硅谷翻脸所付出的代价。

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泰尔在此事上还有更大的目的。

那我们就来看看泰尔所参与的一些长期项目:

泰尔奖学金(Thiel Fellowship)每年从全球挑选20至25名不满20岁的少年, 邀请他们到硅谷,并提供人脉、资源帮助这些少年创业。每名成员可以拿到10万美元的奖学金,前提是你必须辍学两年。这是“当今高等教育最不寻常的实验之一”,获得泰尔奖学金的孩子们“不寻常”且“极有天赋”,他们有资格和能力自由自在地发展,因为“有些想法就是不能等(Some ideas just can’t wait)”。

人工智能:泰尔资助了马斯克所主导的非营利性人工智能研究机构 OpenAI,是承诺中的10亿美元赞助者之一。他相信技术奇点,并为非营利性强人工智能研究机构 MIRI(Machine Intelligence Research Institute, 机器智能研究所)出资过50万美元。

越狱实验室(Breakout Labs)是泰尔基金会专为推测性或具有长远意义的早期科学研究进行资助的部门,泰尔自己的慈善活动也主要集中在潜在的突破性科技研究上。

抗衰老研究:大部分人对于衰老的态度是被动的,但泰尔不这么认为,他计划至少要活到120岁。他还投入了至少600万美元来加强人类的抗衰老研究,捐赠对象是 Methuselah Foundation 和 SENS Research Foundation 等研究型机构。泰尔还跟低温技术研究公司 Alcor 签订了“冷冻协议”,一旦他患上不可治愈的疾病,身体就会被冷冻起来,然后等未来研究出治疗方法后再进行解冻。

海洋家园研究所(TSI, The Seasteading Institute)是一个致力于在公海的海云平台上促成自治的可移动社区的机构。彼得·蒂尔为之投资了50万美元,目的是以和平、可操作的方式来验证一些乌托邦式的政治设想。"当海上家园成为一种可行的选择后,从一个政府更换到另一个政府你只需要航行过去就行了,甚至都不需要离开你的房子。"

有着长期规划的泰尔,认为这样的规划在我们追求短期利益的现实中经常被低估。因为,只有对未来精确地规划,才有可能改变整个世界。“第一流的创新是那种你一眼看到就能明白的,就像阿波罗计划、高速公路系统、曼哈顿计划……这些发明能将人类带到更高级的文明层次。”

但是,美国正在走向错误的道路:“虽然硅谷靠创业做软件赚了很多钱,但硅谷只是个小地方,我们要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思考。我们国家的债务越来越多,而华尔街正在制造更多泡沫——从政府债券到希拉里的演讲。”

所以,选择川普是在于美国当前的领导机制已经失效,华盛顿与硅谷的主流精英可能无法容忍泰尔或他这种观点,但唯一要紧的,是美国能正常起来:不再惹是生非到处打仗,不再过度消费制造大量债务,不再很无奈的说着“政府什么都做不了”, 不再把经济复苏的希望寄于空谈,而是真正工作起来。

川普不是完人,而美国人民只是有必要去做他们一直所想做的事情。

Geek君有话说

这一次,泰尔与硅谷在行事逻辑上的分歧,确实很让很多人头疼。

好在,格雷厄姆的门徒、YC 现在的掌门人 Sam Altman 一直比较理性,“我们不会因为他的政治立场与我们不同就解雇他……这种分歧的确让人痛苦,但我们始终不应该因为某人支持了错误的候选人而将其扫地出门。我们有责任去了解这些人做此选择的原因而不是不由分说就撇清与他们的关系,否则,在下届总统选举时一切又会重演。”

无论如何,在这又一次定义美国的时刻,我们还是希望他们能像处理制宪会议时的分歧一样,弄清楚什么地方需要妥协、什么地方需要坚持立场,最终找出合作的有效办法。说到底,一个积极进取的美国,是对整个世界有好处的。

当然,若川普果真有泰尔所说的那种务实,泰尔倒真有可能促使川普去实施一系列具备深远意义的科技规划……这对硅谷未必是坏事,如此一来,泰尔也未尝不能重新赢回他在硅谷所失掉的人心。

不过,我们还是不要对任何政客怀抱有过多的期待。毕竟,任何领域的科技进步,都是从事该领域的科技人员疯狂努力的直接结果。政客们只要不来碍事,就已经是在帮大忙了。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最新快报

1
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