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Uber:我们曾一起度过了最美好的时光态度
作者: 小马宋
1997年,我们大学隔壁宿舍租了一台电脑,是班里的几个游戏迷合租的。这台电脑后来的使命就是供我们打游戏和看黄片,几个人倒班玩,电脑连轴转,所谓歇驴不歇磨。
那时候我第一次接触了一款叫做《帝国时代》的游戏,然后痴迷了很多年。这款单机游戏曾经长期排在游戏排行榜即时战略游戏首位,游戏中的时间跨度横跨1000多年。
我玩《帝国时代》的时候,最喜欢的是通过作弊获得大量资源:金属、木头、食物、石头等等。在资源足够丰富的情况下,你就可以从容布置战略,尝试各种破坏性战术骚扰敌国,也能发展各种你想要的技术和武器,从来不担心军队的损失和资源的耗费,甚至可以将农田布置得富有美感,而不考虑耕作的效率。
《帝国时代》的最终胜利就是把地图上的其他国家全部灭亡,然后地图上的颜色将全部换成你们国家的颜色,你攻打下的城池、寺庙、矿井、耕地统统归属于你,那一刻真的有点遐迩一体、帅宾归王的感觉。
但是当你臣服万民之后,游戏就结束了,你永远都不知道《帝国时代》里那个能征善战的国君,能不能将国家治理好。所以有时候,能打仗也是很幸福的。
今天看到一条未经证实的消息,说滴滴集团有裁员消息流出。
先不管这条消息的真假,这并不影响我当初在滴滴与Uber合并时的判断:滴滴的艰苦日子也许从此才开始了。
我们常常觉得,在一个激烈的市场中有几个大巨头竞争会非常难受,比如之前的网络约车和团购大战,每个公司都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就是为了赢得最后的胜利:对手要么最后死掉,要么归顺合并。
滴滴合并UBER的那一刻,刹那间,有种雄图霸业一统江湖的感觉。滴滴就是历史上的西汉,一统华夏,虽然还剩下神州租车和易道用车在边疆骚扰,但就像那时的匈奴,只会带来骚扰,早已不成大患了。
不过当滴滴清扫完战场,望着Uber的部分残余部队转投易道用车,中国区负责人柳甄黯然离场,心里是不是有一种再无敌手的落寞呢?
打仗和建国其实是两回事,以前跟Uber在中国市场抢地盘,比的是谁家钱多补贴力度大、谁争夺车主资源更有效率,至于利润什么的是不需要考虑的,这时候考验滴滴的是它的融资能力、资源运营能力、动员能力。
但是当Uber的APP都已经偷偷换成了滴滴版本,新的目标不再是与对手抢夺用户了,而是如何实现盈利,滴滴可能会发现,这是一个艰难的任务。
既然滴滴已经通过工具把出租车的成交成本降低并把运营效率极大提高,那么自己网约车服务其实最终无非就是一个网约出租车公司,滴滴出行本身将与滴滴出租车互相争夺客户。
我并不是不看好滴滴,只是在我看来,滴滴未来面临着如下的几个困难:
1、员工士气维持
员工士气,也可以解释为公司的凝聚力。哈福德在他的《混乱》这本书中曾经提到过保持员工凝聚力的三种方法,一种是“按人分组”,一种是“树立外敌”,一种是“解决问题”,其中树立外敌是一个很有效的形成团结的方法。从我们的历史经验中也可以看出,一旦面临外敌入侵,一个混乱的国家也可以迅速团结一致组织抵抗力量,这就是外敌对于团队凝聚力的效果。
之前的滴滴还有Uber这么一个共同的敌人,现在敌人消失,庞大的商业帝国开始另一段征程,内部的力量就可能开始消散在各种大公司病的耗费上。
员工士气的维持将是滴滴的一个严重挑战。
2、如何维持高速增长?
当国内网约车业务接近用户开发的极限,滴滴将成为一个进入平缓增长曲线的公司,失去高速增长,公司估值的增长也会放缓,这对那些乐于挑战困难的高级人才和用当下换未来期权的人才来说,就会失去吸引力。
这不是滴滴一个公司的问题,这可能是所有互联网创业公司的问题。
我曾经在沉寂多年的暴风影音待过三年,特别知道一个没有增长的公司是如何失去对顶尖人才的吸引力的。当然,现在的暴风至少重拾了增长。
就像现在的美团、微博,都是面临这样的情况。
有个很有意思的故事,是我听小米的朋友说的,他说因为小米MIX在发布前是严格保密的,后来一经发布,有不少提出辞职的小米员工又决定留下来了。这就是一个公司发展势头和势能的重要性。
人才和发展是两个相互影响的因素,高速发展才会吸引优秀人才,优秀人才才会带来高速发展,马太效应在这里尤其明显。
滴滴未来的业务如何维持高速,如何留住优秀人才,都是一个难题。
前后融资额已经超过50亿美金的滴滴,如果不能维持高速增长,是无法给投资人一个交代的。
(如果滴滴能成功上市,那就是另一种解读了。)
3、盈利的两难问题
我相信滴滴通过网约车业务收取佣金获得利润不难,但是要保持像百度、阿里、腾讯一般的高毛利可能就很难。即使滴滴靠抽取佣金获得高额利润,也会面临着巨大的道德压力,这是一个奇怪的难题。
除了顺风车,滴滴网约车的运营,未来的主力绝不是热衷分享的私家车主,能够常年跑在路上的,一定是以此为生的专职司机。根据我跟滴滴几位员工的了解,很多租车公司其实就是背靠滴滴,自己招募专职司机开网约车。而这种模式跟传统的出租车公司已经没什么区别。
司机要给公司交份儿钱,如果赚得比出租司机多,根据市场规律,就会有更多廉价劳动力过来抢夺这个职位,最后开滴滴和开出租的收入是没什么区别的。
最终,跑在路上的滴滴司机大部分将是这个社会的低收入群体,我没有数据无法估算滴滴的佣金收入,只是觉得,滴滴面临一个难题:如果靠赚取低收入人群获得高毛利,它将面临道德指责,就像之前的出租公司被普遍诟病一样;如果本身无法盈利,它也将面临巨大压力。
当然我这里没有说,滴滴其实有很多其他的变现途径,靠着它巨大的日活和数据积累,它还是有很多别的想象空间的。
4、风光消失后的效应
你会发现,一个企业最风光的时候,差不多就是它开疆拓土、东挡西杀的阶段,一旦江山落定,大家的注意力会转移到另一个正在拼杀的公司身上去了。比如曾经的美团,和现在的滴滴。
当风光消失,公众注意力消失,公司的心态和很重要,比如滴滴,只有传言的裁员才会引起公众兴趣了。
这个时候,公司更需要耐得住寂寞。
或许滴滴会时常怀念,他们曾经与Uber一起度过了公司历史上最美好的时光。
自古创业多寂寞,创业者过的常常是清教徒般的生活,有个对手陪你周旋,或许是整个创业生涯中最好的日子。
对手消失的日子,做企业就像柴米油盐的日常,斤斤计较算计着赚利润,或许真的缺少了那种纵横捭阖的豪气。
------------------------
以上只是个人猜测和分析,没有数据支撑的感性发挥,只能停留在建议和议论层面,最近一个很大的收获也是:走到一个公司内部去看一家公司,和从外部去看是有巨大区别的,也许更坏,也许更好。
我希望每个公司都更好,所谓个人分析,有些不过是猜测,也请理解为善意的提醒吧。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