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讲点信用了金融
在12月14日的2017腾讯社交广告金融行业营销峰会“上,”腾讯社交广告“联合微众银行等发布的《2017年金融行业消费者洞察》(下称《洞察报告》),显示出一些超出常规认知的金融消费者特征,如样本数据显示,大众开办信用卡的第一大原因是”提升个人信用“,人群占比达到52%。
选择互联网贷款服务的用户已经反超选择银行贷款服务的用户比例,达到27%,高出银行1个百分点。
该报告整体从消费者行为趋势、人群基础属性洞察、人群行为和兴趣洞察、营销策略建议等四个维度,为信用卡、贷款、保险、理财四大金融子行业绘制出详尽的消费人群画像。
信用卡消费是越来越多人习惯的生活方式。但与此同时,很多人对个人信用报告的不关注不在意,也为日后的消费行为埋下了“雷区”。
个人信用报告是征信机构出具的记录个人过去信用信息的文件,主要有公安部身份信息核查结果、个人基本信息、银行信贷交易信息、非银行信用信息、本人声明及异议标注和查询历史信息,系统全面地记录个人信用活动,被称为“个人的经济身份证”。
凡是与银行发生信贷关系或者开立了个人结算账户的个人,都有自己的信用报告。截至2017年5月底,我国已有9.26亿自然人的信用信息被纳入央行的个人征信系统。
个人征信信息的来源,主要来自两类机构:一是提供信贷业务的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公司等;另一类是个人住房公积金中心、个人养老保险金等。
因此,没有贷款并不意味着无需关注个人信用状况,不从银行借钱不等于信用就好,只要涉及以上信息的个人都有信用报告。
拥有良好的个人信用,日常生活中能享受诸多便利。例如去银行等机构申请贷款时,在贷款利率、期限、金额等方面都有可能获得优惠。
而个人信用记录如果出现“污点”,银行贷款就可能上浮利率、缩短期限、降低金额或者拒绝贷款,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出行,无法购买机票和火车票等。
在信用卡和信用危机方面,韩国是有经验可鉴的。
从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韩国政府鼓励使用信用卡开始,韩国的消费信贷一路高歌猛进。然而,鲜有人知的是,十余年前,韩国几乎经历了全球最严重的信用卡危机。
过度借贷积重难返,黄金期过后,韩国步入了信用卡大乱时期,坏账攀升,信用体系几近崩溃;很多家庭因积蓄耗尽而破裂,犯罪和各种社会问题剧增,舆论诟病:韩国已经沦为一个“破产社会”。
一场“信用卡大乱”引发的蝴蝶效应,倒逼韩国政府和监管,重构一张法律、政策的监管防护网。
2002-04年期间,在韩国金融史上被称为“信用卡大乱”,韩国信用卡行业的问题集中爆发、坏账率高速增加。
以LG信用卡为首的部分信用卡公司的员工,为了急于扩大市场规模,更是搞起了大跃进式的扩张:办一张年费5000韩元的信用卡,赠送20万韩元的礼品的事情时有发生;甚至有高中生,只出示了其身份证,便获得了信用卡,并且大肆挥霍百万韩元,最终被媒体曝光。
2002年5月,韩国政府出台《信用卡综合对策》,提出信用卡取现的额度从总额度的30%提高至50%并宣布将信用卡可获得的税金返还额度从30%提高至40%,可以说是为这场大乱埋下了种子:韩国经济活动人口每人持卡一度突破6张,LG信用卡公司的用户数量超过1000万用户。
不过,在繁荣的背后,却蕴藏着一场危机即将诞生:2002年下半年开始,韩国现金贷款拖欠率急剧上升,各级金融机构的坏账率均在增加;其中最严重的便是信用卡公司。
韩国银行的一则数据显示:2003年,韩国信用不良者(无力偿还贷款者)首次超过370万人大关,占据韩国经济活动人口的近20%,坏账率更是超过30%,而据不完全统计,LG信用卡的坏账率很有可能已经超过了45%。
2002年11月,意识到事态严重的韩国政府发布《信用卡公司健全性监督强化规范》,要求信用卡公司按照一定标准发放信用卡,并限制部分频发欠款者的信用卡取现;不过,这并没有能够彻底解决问题,“拆东墙补西墙”,或者直接找小额贷款企业,成为许多欠款者的选择。
最终,2004年初LG集团因债务问题,宣布放弃经营,并于2006年整体并入新韩金融集团。在此期间,韩国信用卡公司也加速重组进程,众多从银行分离出的信用卡公司被母银行重新吸收合并,多家信用卡企业也发生易主。
一面是日益丰富的金融产品,一面是日益壮大的用户金融需求。二者的需求与供给之间如何紧密衔接正成为紧要问题。随着效率工具的丰富和AI定制化建模、营销云等不同工具的出现,这种衔接的精细化程度正在加深。
当前的中国,从技术的变革金融视角来看,已出现三大变化:
一是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发展让金融用户越来越依赖移动端;
二是为满足多样化移动端金融需求,金融产品和服务层出不穷,大力推广之下营销获客成本不断攀升;
三是金融企业获客渠道、方式有了新变化,移动端的普及对金融消费的社交场景提出了更高需求,“随时随地”、“千人千面”,传统金融遇上了新课题。
不管怎样,金融信用已是个人信用最直接的表现形式。
【来源:金融之家】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