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LP有一颗GP的心,隔壁老杨怎么走上了 路? 圈
LP听起来非常高大上,其实通俗来讲就是投资人。
对于中国的LP,很多人认为LP应该是那些大的投资机构,比如银行、信托、FOF基金等诸如此类的公司,然而实质上,过去十年,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约有70%的富裕家庭都曾参与过风险投资,也就是说,支撑起中国风险投资行业的是高净值的个人,他或她或许就在你我身边,或者是传统行业,诸如制造行业、房地产行业转身而来,或者是创业成功转身投资人。
老杨就是一个典型的个人LP。
老杨的故事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老杨是GPLP君身边的一个朋友,这个是他的亲身故事。
我们且不说老杨是否是合格投资人,充分了解了投资风险,我们单说老杨作为LP有一个“GP的心”。
对,没错,老杨就是一个典型的LP转GP的个人投资者。
老杨,全名杨天(化名),211大学工商管理研究生,毕业之后相继在两家较大的管理咨询公司呆了5年,随继开始创业,当然,老杨赶上了移动互联网爆发的年代。
在这个猪都能飞的时代,老杨的公司自然也是水涨船高,帮企业做地推、扫码,那个时候,O2O有多火,老杨的公司生意就有多火。
这让老杨一下子告别了贫下中农,在北京买房买车,而且,还有不少的积蓄。
老杨注定是一个不安分的人。
就在这个时候,老杨变身的机会来了。
原来,这个时候,公司的CTO老王提出了离职申请,老王眼里,老杨的公司业务单一,整体水平低下,于是,他想做一点更有技术含量的工作。
于是,他找到老杨,让他做天使投资人。
老杨拿出了自己准备已久的“BP”——整体理念是想搭建一个底层dmp平台,去做一个营销云的SAAS平台,为那些广告主们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
原来,他要创业做一个SAAS平台。
思考再三,老杨决定帮助兄弟一把,于是,果断投资了200万给老王创业。
这笔投资让老杨尝到了做金融投资的甜头——与他做实业相比,做金融实在有点太舒服了,创业搞公司,老杨没有睡过一天安稳觉,不是每天陪客户吃饭喝酒,就是整天跑在一线,跟各种人聊天,然后让其扫码关注,或者就在在公司里开会鼓舞士气,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因此他总担心竞争对手抢业务,虽然钱是赚了不少,但是每天过的日子也是屈指可数。
而作投资呢,投资给老王的200万,他几乎没有操过任何心,然后一年半之后,老王的公司居然拿到了两家投资公司的A轮和B轮融资,当初2000万的估值一下子窜到了2个亿,一年半,老杨的200万就变成2000万。
据说,B轮之后老杨就减持了一部分。
这让老杨美滋滋的。
赚钱这样容易?
于是,老杨决定全力以赴转型做投资。
老杨的投资公司开张了
为了彻底了解投资是怎么回事,老杨不仅报了几个培训班,而且还曲线救国,在某财富管理公司销售员的带动下,投资了某个看起来非常牛逼的投资公司。
还不满足的情况下,老杨和几个从事金融的校友共同成立了一家投资公司,专门从事一级市场的投资。
接下来GPLP君讲一下老杨的遭遇。
培训班那几十万不用说,课堂上自然是激情飞扬,但是投资的时候,实战起来显然是另外一回事。
当然,老王也就当扫盲了,毕竟有钱,老杨不在乎那几十万。
只是偶尔,老杨也心里酸酸的,“学费有点不便宜,我得扫多少码才能赚回来呢?”
更重要的是,老杨的1000万LP的投入。
由于是那个知名基金的小LP,老杨连对方创始人的面都没见到,只是拉着被开了一次会,然后某个细分行业的合伙人仔细介绍他们的投资策略,据说是多么保守投资,然后看储备的一些项目多么好多么好。
老杨生意场上很精明,然而,真要做投资,还真不算特别懂,他想,既然是知名基金,他也到处搜了一下,那家基金成立也有8年,应该差不到哪里。
于是,老杨与那个销售签订了1000万元的投资款。
然而,2年过去了,具体到底投资了哪些项目,那家知名基金没有通报,老杨也不太清楚,然后基金的具体数据,再也没有人跟老杨对接了,老杨只是听朋友说,当初那里面的好几个项目已经死了一半。
如果这样的话,老杨仔细算了一下,他的1000万至多现在只剩500万。
老杨欲哭无泪。
那么老杨的投资公司是如何做投资的呢?
故事发生在老杨的投资公司成立两年以后,一天老杨和他的朋友老李喝茶。
无意当中,老杨听说老李的一个朋友在搞一个 后市场服务平台,问老杨对这个项目是否感兴趣。
老杨一听,行业多少了解,但是感觉存活率不高,过去两年他看到很多项目都倒闭了,于是,老王婉言拒绝了。
之后老杨貌似开始上心起来,或许是做LP实在做的伤心了,于是,老杨决定严肃对待投资这件事情。
回到自己的投资公司,老杨就让助理小陈将近期准备上会的项目资料全部拿了过来,老杨挨个仔细审查了一遍。
他发现,这十几个项目貌似都有点雷同,市场的同质产品太多,要不就是某某知名项目的份额,通过各种渠道找到了老杨,问他愿不愿意参与一把。
老杨是一个有个性的人,多少也跟互联网公司做生意,因此,他还是比较了解某些投资机构的操作手法的,于是,他都装作各种状况躲了过去。
一晃到了中午,老杨正准备离开办公室。突然,他发现办公桌的协议下面还有一份项目计划书没看——于是,老杨匆忙打开仔细的研读了一番,原来这个项目是基于北斗的一个更加精密的定位系统,A公司打算出让10%的股份融资5000万用于后续的产品研发。
几天后,一家互联巨头控股的公司合伙人B找到了老杨,说是希望老杨的公司帮助他们寻找好的项目标的来进一步推进未来的公司战略。期间该合伙人B详细说明了公司的具体情况以及下一步的打算。
老杨灵机一动,他何不把A公司好好包装一下,然后卖给B公司?
如果成功,这个项目足以获得超额收益。
于是,送走了合伙人B之后,老杨陷入了沉思当中——近期的所有的项目都在老杨的脑海里走了一遍,他仔细考虑哪个项目更接近B所在公司的战略,或者,如果将 后市场平台、卫星定位、以及零配件生产平台结合起来会是一个什么样情形??B所在公司会不会收购?
简单而言,B所在公司的主营业务其实是物流园区以及集卡的货运系统。
周一的例会上,老杨提出了这个大胆的想法。
当然,与会项目人员当中,所有人都质疑如何将这几家公司绑定在一起以及作为投资方怎么实现超额回报以及投资人如何具体退出等一系列问题。
虽然每个问题都轰炸而来,但是这些问题在老杨眼中都不是问题。
因为他清楚的明白这四家公司如果整合到一起到底是意味着什么。于是老杨在会上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法(此部分涉及公司内部信息就不在此详述),最终大家同意了老杨的观点。
会议结束后,老杨就开始了行动,他先找到B,然后说有某某项目B是否有兴趣收购?
老杨非常清楚B所在公司的规划,自然,正和B的心意。
当然,据说老杨还许诺了种种好处,此处省略3000字。
后来的后来,为了安全起见,老杨还跟B所在公司签署了各项协议以及B公司上市后需通过B公司的股权置换A、C和D公司的部分股权的背书。
随后,老杨才开始了他的顶层设计,比如说控股某某公司,参股某某公司等等。
故事的后来,虽然后来整个项目并没有按照老杨他们所想的以E公司上市反向置换股权的形式退出,但是一年后,老杨凭借他超高的销售技巧,果然说服另外两个基金以一个更高的价格顺利接盘。
“投资原来是击鼓传花的游戏,无论再好的项目,如果没有人接盘也是白搭,所以早期的投资人都拼命讨好后期的投资人,后期的投资人则拼命讨好险资等更后期的投资人。”老杨终于明白了投资的真谛。
当然经过此一战,老杨也俨然成为投资圈大佬,然后告别LP生涯,开始公开募集其他人的资金。
然后,在公开场合,每每聊起投资,他都感慨说成功是偶然,他投项目大多数都是看缘分,看这个创业者靠不靠谱,老杨觉得创始人远比项目本身更重要,云云。
只是,老杨过去的地推经历绝口不提,过去的血汗钱血本无归也他绝口不提。
有的时候,GPLP君也感慨,或许是老杨的偏执及精明让他转身成功,也或许是LP的经历太糟糕才让他退而求其次。
总而言之,无论如此,老杨算是上岸了,然而,更多他的朋友据说投资惨淡,如今迷茫着,不知道该继续实业还是该继续投资。
毕竟,成功的是少数。
最后GPLP君引用美∙格鲁夫的书名作为结尾—《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不管是GP还是LP亦或者是创业者,包括像我们一样的普通人都需要有偏执狂一样的毅力才能获得属于你自己的那份成功。
文|随辩
来源| GPLP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