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0亿到7000亿美金市值,微软印度裔CEO如何力挽狂澜? 圈
萨提亚·纳德拉,这位低调的、近乎无我境界的微软印度裔CEO,在上任几年中,带领微软完成了一个巨大的转型,将微软的市值从2000多亿美金带向7000多亿美金,甚至很多业内人士预测,在未来,微软有可能重回第一的位置。
十几年前,风光无限的微软,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是全世界市值最大的科技公司。而后,谷歌风起云涌,苹果强势爆发,都相继超过了微软的市值。微软离舞台中央,好像越来越远了。
很多人都曾以为像微软这样的传统科技公司,就像Yahoo、Nokia一样,是上世纪的庞然大物,已经跟不上时代了。然而,近几年,微软这个公司却在悄无声息地发生一些变化。到了去年,它的市值已经不知不觉地超过7000亿美金。
这就不得不提微软的现任也是第三任CEO——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比起盖茨和鲍尔默,相信很多人还不知道他的名字。这位低调的、近乎无我境界的印度裔CEO,在上任几年中,带领微软完成了一个巨大的转型,将微软的市值从2000多亿带向7000多亿,甚至很多业内人士预测,在未来,微软有可能重回第一的位置。
近日,泰普洛领导力学院专访了微软中国区前高管(曾负责中国区政府行业业务)James王珏先生,James畅谈了对微软的观点和洞见。本文根据James的分享,并结合萨提亚的新书《刷新》部分观点编撰而成,希望呈现给读者这位微软新CEO的领导力独家心法……
萨提亚标签:
印度裔、脑瘫儿爸爸、老好人、微软现任CEO
萨提亚从小在印度出生和长大,属于印度典型的一批工科男,但又是幸运的那批工科男。正如萨提亚在《刷新》中说,自己很幸运能赶上几个重要的历史性机遇:印度脱英独立、美国民权运动(导致美国移民政策改变)和全球性科技繁荣。萨提亚抓住了这几个趋势,在上世纪90年代就以软件技术专长的身份来到了美国,赶上了全球技术繁荣的前期。
1992年,萨提亚进入微软,是微软名副其实的“老人”。20多年来,他几乎又塑造了一个微软“老好人”的形象。期间,他与盖茨和鲍尔默紧密合作,多次得到两位前CEO的肯定和支持。
“几乎没人说他不好,对于一家公司的高管来说,这非常罕见。”微软印度业务前主管拉维·温卡特桑评价萨提亚,“要做到这种级别,你肯定得非常强势,但他却很谦逊,谦逊得令人难以置信…”
盖茨这样评价萨提亚:
“他是一个谦逊、有远见和务实的人,他既能针对策略提出有见地的问题,也能与核心工程师融洽相处。”
萨提亚的这种谦逊和温和,与他的家庭有很大关系。在加入微软几年后,萨提亚和他的妻子有了第一个孩子Zain。然而,不幸的是,Zain自出生起就是重度脑瘫。像这样的脑瘫儿童,跟其他病患还不一样,他的最大障碍不是在身体,而是在智力上;对于父母的呵护和爱,他只会接受,很少有反应和反馈。这就需要父母必须全身心且不计代价地去陪伴和呵护,要特别有耐心。
正是因为生活的变故和对孩子不计回馈的爱,帮助萨提亚历练出比一般人更平和更宽厚的性格;通过接受Zain的遭遇,萨提亚非常能理解那些不同却有能力的人,通过爱和包容能够达成一切,这让他拥有了越来越强的同理心,而萨提亚也把这样的同理心带进了微软。
萨提亚的微软变革之路:
同理心、共情力、开放包容
在盖茨时代,微软的使命是“让每个家庭、每张办公桌上都有一台电脑。”这句话定义了微软最初的核心战略和文化。James认为这个时期的微软:
几乎没有打过败仗,他们像罗马军团一样,所到之处皆横扫对手。
不过世界变化太快,当微软完成这个使命,以往的成功反而成为前进的枷锁,典型的表现就是对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态度,均经过了“从刚开始的瞧不上,到后来是看不懂,再后来是追不上”的一个阶段。
1.战略转型
萨提亚上任后,他提出了“移动为先,云为先”的新战略。微软希望定义人类经验的移动性,并通过云技术让这种移动性成为可能。今天,微软云平台Azure成为微软新的创收利器,每个季度都保持着90%以上的营收增长率;过去按件计费销售的软件,都已转变为基于云的免费服务,比如 Windows10、移动端 Office 365 免费等等。微软开发和收购的几款移动效率应用,比如 Outlook、Office 365等,也都成为了iOS和Android平台上最好用的效率工具。
萨提亚还提出“一个公司、一个微软”。他认为,创新和竞争并不遵循组织的边界,所以必须学会打破这些壁垒。这对一些有互联网基因的公司来说是很自然的,但对微软来说,却是一次颠覆和革新。微软相继开放了很多产品和技术,比如NET开源、Xamarin开源、Visual Studio 支持iOS 和Android开发等。
这些契合时代发展的新战略,让新微软变得新潮、时髦、焕发出生机。
2.甘当配角
James认为,盖茨时代,微软的策略一直是:紧盯着领先的、强劲的竞争对手,在迅速学习和快速模仿中,不断强大自己,并超越竞争对手或干掉竞争对手。他引用了英特尔功勋CEO Andy Grove在WinTel辉煌时期对盖茨的评价:
“BILL是一位善于追尾灯的人,当他超越竞争对手后,会迷失方向”。
所以,我们看到的微软,在业界展示的更像一个追随者,而不是一个开拓者。这与不断创新的苹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大家都知道,盖茨和乔布斯素来是互怼的,相互看不惯各自的产品。
而萨提亚是怎么做的呢?这里有一个有趣的事件:
一次会上,他掏出了自己的手机,注意:这是一部苹果手机。当时,在场的人都特别吃惊,作为微软的大boss,居然不用微软的手机,哪怕三星都行,怎么能用老对手苹果呢!
但接着,他说:这是苹果的手机,但你们可以看到,上面有很多的应用软件,都是微软开发的!
从这起事件,我们可以看到,在萨提亚时代,微软是可以甘当配角的,但却是不可或缺的配角。它可能不再是站在舞台中央,但对舞台不可或缺。所以,我们看到今天的微软,最强大的业务表现是在云服务。
萨提亚的经历让他懂得:脚踏实地把配角做到极致,一样可以大放异彩。
3.文化刷新
萨提亚接任CEO后,除了对微软这部“臃肿的机器”进行战略转型,最重要的是“刷新”了微软的文化。他刚上任不久,就在公司内部向所有高管推荐马歇尔·卢森堡的《非暴力沟通》一书。非暴力沟通认为:
在交流过程中,通过专注于自己和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可以减少争辩和对抗,培育彼此的尊重与爱;这样,通过建立双方的感情联系并促进理解,矛盾就你能以非暴力的方式得以解决。
在萨提亚上任之前,微软内部企业内斗和各自为阵的文化已经非常严重。那时,微软对员工的考核非常看重个人的能力和成就,这助长了很多人的傲慢态度和攻击性。James说到:
微软早期的文化,是倡导“建设性冲突”,但后来,过多的“冲突性”,少有建设性。
而萨提亚改变了这一切,他的方法相当温和。在绩效管理中,他要求员工不仅写明个人对团队的贡献,还要呈现对他人及其他团队提供的价值;他相信人类天生就有同理心,这不仅是为了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同时也是为了制造能够引起共鸣的产品。他一上来就用各种各样的流程制度和自己的以身作则,把这种同理心及共情力渗透到微软的上上下下。
4.共情和同理心
萨提亚的共情和同理心,体现在很多个维度:
第一,微软的产品。要制造能引起共鸣的产品,需要保持好奇心,用不断革新的技术去满足客户潜藏的需求。如果对客户的需求缺乏同理心,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
第二,微软的组织和团队。萨提亚特别强调每个人尤其是团队的领导者要有共情和同理心。鲍尔默造就了微软强有力的执行文化作风,但这种执行力有时是带有暴力性的。
第三,微软未来的发展方向。在萨提亚看来,未来的科技产业趋势是需要有共情和同理心的,比如说: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到底是什么?你可能已听过无数种解释,今天想借用吴伯凡老师的话,“用文科生的语言讲,人工智能其实就是曹雪芹所概括的那两句话:世事洞明和人情练达”。所以,萨提亚认为:
未来的微软就应该从共情和同理心来突破。它既是一种产品思维,也是一种管理思维,更是一种微软面对未来的整体方向。如果微软没有办法做到共情力和同理心,那微软就没有未来。
当然,光有同理心和共情力这样的软实力还是不够的,萨提亚还有一个巨大优势,是在于他的背景。他之前在微软效力于搜索部门,这是一个可以快速感知到用户需求及变化的部门。这样的锤炼,让萨提亚能敏锐地感知到市场和趋势的变化,拥有来自客户端的视角和感知力。
萨提亚教会新时代的领导者们:
重塑领导力的关键要素
萨提亚用自己的亲身示例和这本新书《刷新》,带给我们最简单却有效的领导力心法:靠一以贯之的价值观和行为去赢得同事和客户的尊重,这是每一位领导者的人生必修课。
在《刷新》这本书中,他明确告诉了我们在新时代重塑领导力的关键要素:
1、给团队一个清晰的目标和决策;
2、作为领导者,要勇于担当,在困难面前要坚定,要敢做决策;
3、把团队赋能作为领导力的核心要素;
4、更加开放公开地鼓励竞争,面对不确定性和威胁时要充满激情,这是获得领导力环境的重要因素;
5、让每个人的比较优势最大化,如果领导者不能激发成员的最大优势,领导者无疑是失败的;
6、和团队一起寻求达成目标的方法,用结果说话,这意味着不仅仅需要领导者有执行力,还必须推动团队时时创新;
7、帮助团队在长期目标与短期欲望之间达成平衡;
8、不要简单相信用户,要超越用户所想,但又不能超前太多;
9、领导者要有洞见,又要有自知之明。
过去,说起领导力,很多人认为只是与少数卓越的领导者有关。但在今天,在这个失控到人人都需要领导力的时代,没有领导力,我们将一事无成;而拥有同理心,能让你炼就真正的领导力。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