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速电动车乱象丛生 何时能确定正式名分?行业
原标题:低速电动车野蛮生长乱象无解
顺义天竺的北京车展上,各种新能源车成为展会焦点。而在日常生活中,另一类车展也在上演。以“非法”身份进入日常生活的低速电动车在使用、销售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乱象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
业内认为,虽然低速电动 的身份一直得不到国家层面的认可,但该行业不仅没有偃旗息鼓,反而“越挫越勇”,再加上部分地方政府垂涎巨大市场需求从而有意无意地保护,导致低速电动车市场“野蛮”生长、乱象丛生。而要解决这些问题,顶层设计非常必要,但期待毕其功于一役也并不那么简单。
使用:存巨大安全隐患
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低速电动车已经遍布北京的大街小巷,从东单北大街、平安大街、阜成门内这样的城市核心地带,到五环外的每个小区都有它的身影。在郊区,跑在路上的低速电动车比自行车还多。
低速电动车多以“老年代步车”或“观光车”的名义出现在人们面前。一名老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这种代步车不但能遮风挡雨,又不用花油钱,比起两轮电动车,既安全又舒适,挺好的。”
但机动车驾驶员可不这么认为。一位出租车司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近两年,我经常看到有老人带着孩子开着这种电动车在机动车道上行驶。他们有缝就钻,也不打转向灯,有时还闯红灯,太危险。每次遇到这种车,我都躲着走”。也有司机表示,“低速电动车没牌照,出了事故司机扔下车就跑了”。
低速电动车开着不安全,停下来也是麻烦。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发现,一辆低速电动车停在朝阳北路的一个丁字路口的最外车道上,造成了道路拥堵,只是因为车主去买了斤茶叶,而这种现象在北京并不是个案。
充电也是一个不安全因素。低速电动车多使用铅酸蓄电池,不需要专业充电桩充电,容易造成电瓶反向充电,导致短路,引起火灾。
销售:花样百出
低速电动车发展乱象,不仅存在于消费者使用方面,在销售环节也是花样百出。
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低速电动车的店面以代销为主,品牌众多,价格从几千元到几万元。相关信息全靠销售人员介绍,消费者很难鉴别车的质量。
而销售人员明知这种车辆不能申请牌照、购买交强险和商业险,仍然通过各种方式兜售。“在五环外没问题,有时我们去昌平送车,还开车上过四环,没人查。”一位消费者就上路问题向商家咨询,商家很自信地表示。
北京商报记者走访北京市通州区多家销售商后发现,看到低速电动车的广大市场需求后,有经销商在出售电动自行车的店面角落摆上了四轮电动车,有经销商则是将自己的电动车维修店增加了低速电动车销售业务。这些店面的经营方式多为个体经营,并且不能开具发票。
北京商报记者从工商部门获悉,个体工商户并不能销售低速电动车,也不建议个人购买这种低速电动车,因为一直以来低速电动车没有明确的“身份”。
生产:良莠不齐
虽然没有明确的“身份”,但低速电动车的生产和销售数字却在不断地攀升。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低速电动车保有量为70万辆左右,市场潜在空间巨大。以山东为例,2015年的增速达到85.6%,产量高达34.7万辆,远高于同期全国纯电动乘用车14.28万辆的产量。
据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常见的低速电动车品牌达近百个,这些品牌的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生产企业也是五花八门。
首先,黑作坊手工生产的产品价格低廉,深受农村用户的欢迎。其次,部分企业转型生产低速电动车。时风就是典型,该企业最初主要生产农用车,持有特种车生产资质,现在进军低速电动车领域,有着一定的生产经验,产品质量有所保证。但是,据北京商报记者调查,持有特种车生产资质的企业,只能生产在特定区域内使用的电动车,如高尔夫球车、公园内观光车等。还有些企业“打擦边球”生产低速电动车,例如,山东唐骏主要产品是微卡、欧贝小卡、金钢工程车等车型。现在该公司也开始生产低速电动车,明显是在“打擦边球”。
破解:非一朝一夕
低速电动车的迅速发展,引发了外界对该车型“身份”的讨论,不过,北京商报记者发现,该车型一直未获得国家层面的认可。
据媒体报道,去年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机械装备处处长李钢表示,新能源 生产准入条件的相关法规已基本制定完毕,低速电动 不在“新能源”之列,属于“迟早将被淘汰的违法产品”。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孔辉更是形象地称此类非法生产、非法销售、非法上路的“三非产品”为“野狗”。
一家低速电动车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价格低、使用成本低,使得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低速电动车。不过, 业内专家贾新光则认为,成本低、无需驾照才是低速电动车逆势增长的主要原因。但贾新光同时表示,国家也应该考虑到市场需求,如果用“一刀切”的方式对低速电动车进行取缔,难免引发群众的抵触情绪。这就需要国家制定统一标准,积极引导,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除了生产,在使用环节也要将低速电动车管理起来,低速电动车已经存在且市场巨大,不能视而不见”。不过,崔东树也认为,将低速电动车有效管理起来,需要付出很大的成本。“低速电动车产业发展迅速,但相应的标准执行、道路建设、证照管理、交通执法、事故善后等配套措施却缺乏统筹规划。要建立起一整套的管理体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事”。上述人士表示。
本文来源:北京商报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