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泽平:中国已永远告别了人口红利带来的高增长洞见

/ 任泽平 / 2016-07-19 16:31
中国已永远告别了人口红利带来的高增长。随着人口红利的结束,加工贸易的退潮,房地产投资大周期拐点的出现,重化工业的落幕,中国已经永远告别了高增长的时代。

20141223044247598245964

(原标题:【泽平宏观】供给侧改革破冰: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前景展望——在杭州中期策略会上的演讲)

核心观点:

经济L型:中国已永远告别了人口红利带来的高增长。随着人口红利的结束,加工贸易的退潮,房地产投资大周期拐点的出现,重化工业的落幕,中国已经永远告别了高增长的时代。表面上是增速换挡,实质上是动力升级,根本上靠改革转型。

房地产:长期看人口,短期看金融。美国、日本等国际经验表明,后房地产时代人继续往大的都市圈进行迁移。中国人口未来将继续从东北、西部往四大都市圈进行迁移。

货币超发时代:拿现金最吃亏,要做大类资产配置。2014年上半年股市的上涨,2015年下半年以来房市的上涨,今年开年以来大宗商品、黄金的上涨,根本原因都是货币的超发。在这个货币超发的时代,拿现金的人是最亏的。中国的CPI将近2%,一年期存款利率1.5%,中国已经负利率了。

货币宽松救不了中国经济:出路在供给侧改革。去产能关键是去国企的产能。去杠杆关键是去实体企业的杠杆,应该政府帮企业背过去。

中国未来三十年的成功,将是服务业开放的成功。未来中国最具潜力的地方在消费和服务业,金融、保险、商务、软件、信息、科研、休闲娱乐,教育、医疗。这些行业未来都是好的,都是长期来看好的赛道。但是当前中国的服务业在全球来看发展都是落后的,存在巨额贸易逆差,为什么中国的服务业竞争力这么低?因为中国制造业只有10%是国有投资,而服务业60%到80%是国有投资。

A股主跌浪已经结束,未来将是振荡市,而且这个振荡市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2014、2015年仓位定胜负,2016年板块、个股定胜负。下半年有些行业可以看:跟国企改革有关的,跟供给端收缩有关的,跟周期性行业有关的,跟居民消费升级有关的,跟地缘政治紧张有关的。这种振荡市下的结构性行情涨高不要去追,便宜的可以去买。

经济通胀下行,货币宽松预期重新起来,看多国债。一线城市房价上涨接近尾声,看好1.5线城市,以及大都市圈卫星城的人口流入。美元阶段性见顶,12月份美联储可能会有一次加息。今年是商品的大年,原因是流动性泛滥填平所有的估值洼地,2014、2015年暴跌,今年部分商品看上去便宜,看多黄金,部分有色可以看。

演讲原文: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

我报告的题目叫《供给侧改革破冰》,为什么用这样一个题目呢?因为我们正处在一个大的变革时代。在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的两会上,中央提出未来以供给侧改革为主。我们深信随着供给侧改革破冰,中国经济转型将会迎来曙光,也将会为资本市场开启一个新的时代。

所谓的大势研判主要是三个方面:经济、政策和市场。经济包括增长、通胀,政策包括财政、货币、汇率、改革,市场包括股市、房市、债市、汇市、商品。我想就这几个方面先给大家讲一下观点,再讲一下逻辑。

在2014年,当时我推三个观点:新5%比旧8%好,5000点不是梦,改革牛。在2015年,我也是推三个点:经济L型,股市海拔已高风大慢走,一线房价翻一倍。在今年,我们核心是推三个观点。第一,经济L型,在今年成为一个主流意见。第二,改革是政治经济学。第三,股市休养生息震荡市结构性机会,看多黄金、国债以及部分的商品。这是主要观点,下面展开一下逻辑。

一、经济L型:中国已永远告别了人口红利带来的高增长

二战以来,世界上有一百多个后发经济体,在过去的70多年展开了姿态各异的追赶,最终跨越中等收入阶段跻身发达经济体俱乐部的有多少呢?12个经济体,成功的概率是10%,90%的后发经济体要么没有起飞,要么止步在中等经济收入阶段,这就是中国现在所面临的挑战。

收入的跨越只是表象,背后更深层次的是增长动力的转换,由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由重化工业到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真正难的是这个。而更难的时候是增长动力的转换,需要新一轮的改革开放。

中国过去高增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简单来讲,是人和制度,就是改革红利和人口红利。

改革红利。在78、98年,分别是在中国经济的低谷,中国启动了两轮改革开放。现在中国经济再度进入低谷,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正在重启第三轮改革。

人口红利。关于人口的第一个关键数据是,1962到1976年是中国人口出生高峰,随后因为计划生育,在70年代末中国人口出生率断崖式下降。1962到1976年出生的这一批人是中国的主流人群,他们决定了中国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的主要特点。中国过去的高增长,就是这一波人干出来的,过去十多年中国房地产黄金十年,就是这一波人买房子,最近大户型卖得好,就是这一波人换房子。那么问题来了,1962年到1976年出生的这一批人现在多大年龄?四五十岁。就是再过六年,中国主流劳动力人群将会退出劳动力市场,中国将会告别传统的人口红利。2012年中国15—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已经开始出现减少,2008年前后刘易斯拐点出现,农民工工资这几年加速上涨,出口告别了高增长的时代。

中国经济过去高增长核心是两大引擎,外需的加工贸易和内需的房地产,我们看到过去支撑中国高增长的第一根支柱坍塌了,就是由传统的人口红利支撑的加工贸易时代结束了。

第二个中国人口的关键数据,人口出生增长率的低点是在1994年出现的,人口出生周期领先于房地产周期20年。如果我们在1994年看到了中国人口出生的低点,大家将会在20年以后看到中国房地产投资大的拐点。2014年中国房地产投资从年初的19.3%一路下滑到2015年底的-1.9%,下滑程度甚至超出了经济危机时的水平。

2014年发生了什么?我给大家报三个数:第一个数据,2014年中国20-50岁买房人群开始出现净减少。什么人买房子?20—50岁的人买房子,美国、欧洲、日本包括中国的经验表明,20—50岁是买房子的主流人群,20岁之前没能力买,50岁之后不需要了。20—35岁首次购房,35—50岁改善型住房。第二个数据,城镇户均一套,除了一二线城市还有需求以外,绝大部分三四线城市都饱和了。大家不要忘了,三四线城市占整个中国房地产投资的70%。第三个数据,1978年中国城镇化率17.92%,2015年中国城镇化率56.1%。而且我们还要考虑到,中国有2.77亿的农民工,如果加上他们在农村留守的子女和老人的话,按照家庭计算,中国的城镇化率已经接近甚至超过60%。

随着人口红利的结束,加工贸易的退潮,房地产投资大周期拐点的出现,重化工业的落幕,中国已经永远告别了高增长的时代。

二、房地产:长期看人口,短期看金融

在去年年中我们提出一线房价翻一倍,三四线涨不动。判断房地产周期就是一句话,长期看人口,短期看金融。短期因为利率、首付比的调整,使得居民提前或者推迟购房支出。

长期看人口,人口流入的地方房价一定是涨的,人口流出的地方长期房价肯定是涨不动的。那么未来中国人口往哪里流动呢?这个问题实际上一直有争议,我们的公共政策也经常摇摆,一会儿要搞大都市圈战略,一会儿又要搞中小城镇化战略。

我们研究了美国、日本、韩国、欧洲等十几个经济体,他们的后房地产时代人口流动的趋势。我重点介绍美国和日本,因为这两个经济体有代表性,美国是人地关系不紧张,日本是人地关系紧张。过去几十年,即使在美国这种人地关系不紧张的国家,它的大都市圈人口的占比是在不断提升的,日本也是如此,人继续往大的都市圈进行迁移。

中国是一个什么情况呢?过去5年,从东北、西部往四大都市圈进行迁移,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川渝。

什么地方的房价会涨?人口流入、库存低、销售快,库销比低的,合肥、苏州、南京、深圳、济南、武汉、上海、大连、杭州、北京。

什么地方的房价涨不起来呢?库存高、人口流出、销售慢,库销比高的,这些地方房价是涨不动的,北海、呼和浩特、三亚、兰州、乌鲁木齐、沈阳、长春。 

三、货币超发时代:拿现金最吃亏,一定要做大类资产配置

2014-2015年,中国货币出现了明显的超发。大量的货币并没有到实体当中去,钱去了哪里?超发的货币推升了广义价格的上涨。

2014年上半年股市的上涨,2015年下半年以来房市的上涨,今年开年以来大宗商品、黄金的上涨,根本原因都是货币的超发。在这个货币超发的时代,什么人是吃亏的?拿现金的人是最亏的。为什么?比如说我们现在中国的CPI是1.9%,就是你不要说跟股市、房市、黄金比,你跟居民必需消费品比,综合价格上涨都是将近2%。我们一年期存款利率1.5%,我们说欧洲、日本负利率,中国已经负利率了。

所以拿现金的人是很亏的,那怎么办呢?大家一定要做资产配置。打个比方,假如你能够在2014-2015年上半年炒股票,2015年5-6月卖掉股票买房子,今年一开年你再炒点螺纹钢和黄金,你今年就不用去美国见巴菲特了,巴菲特得来中国见你。表明了什么?货币超发,广义价格的上涨,手里的钱变“毛”了。

所以我们今年做了一个判断,2014-2015上半年是股市的大年,2015年下半年是房地产的大年,今年是商品的大年。所以在今年一开年,我们推黄金,部分的有色也是可以看的。

四、货币宽松救不了中国经济:出路在供给侧改革

我们在2014年、2015年试图通过货币的宽松来拯救中国经济,但是经济一路下滑,而且广义价格上涨,股市、房市、螺纹钢先后暴涨。毫无疑问,货币宽松是救不了中国经济的,那么中国的出路在哪里?出路在于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来的供给侧改革,五大任务,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

那么去产能是去什么的产能呢?我认为关键是去国企的产能,因为在民营企业扎堆的地方,早就市场化出清了。浙江是一个民营企业扎堆的地方,在2008、2009年率先受到冲击,但是这几年在积极的进行转型,广东也是如此。但是我们看到国企扎堆的地方,像东北、西北,现在面临着转型的阵痛。所以去产能关键是去国有企业扎堆的那些地方行业的产能。

去杠杆是什么呢?我们可以看一下中国的几个部门的杠杆率,中国政府的杠杆率在世界上是不高的,或者坦率的说,中国的政府是世界上资产负债表最好的。我们有4万亿的财政存款,3.2万亿美元的外储,而且土地、资源都是国家的,中国的政府有世界上最好的资产负债表。中国居民的资产负债表也不错,杠杆也不高,但是大家不要忘了,中国的社会保障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所以我们很多的储蓄是保障性预防性的储蓄。

那么中国杠杆率最高的、债务最高的是哪个部门?是企业,尤其是实体企业。但是企业是什么?企业是这个国家创造就业、创新、创造经济增长的主体。我们的实体企业背负了巨大的债务,这就是为什么过去这几年中国经济持续低迷的重要原因。怎么办?去杠杆是一盘大棋,我们在2014-2015上半年刺激股市,2015年下半年刺激房市,政策的导向似乎是想通过居民帮企业把债务背过去,但是似乎看下来效果并不理想。未来这个杠杆怎么去化呢?我们认为应该政府把它背过去,美国当年搞QE就是政府帮助企业把杠杆背过去,恢复实体企业的再出发能力。不能让居民背过去,因为居民还要帮你干消费呢。

五、中国未来三十年的成功,将是服务业开放的成功

中国的增量在哪里?中国的希望在哪里?我认为未来中国最具潜力的地方就在消费和服务业。当大家有车、有房以后,当中国的住行消费升级高潮过去以后,大家未来要买什么?买健康、买快乐呀。所以中国的消费和服务业将会迎来大发展。

我们可以看到,韩国、美国这些经济体,都出现了工业化时代结束以后消费和服务业的大发展。具体是哪些行业呢?金融、保险、商务、软件、信息、科研、休闲娱乐,教育、医疗。这些行业未来都是好的,都是长期来看好的赛道。所以我们对中国的服务业做了一个前景的预测,中国服务业和消费未来有很大的潜力

但是,我们很遗憾的观察到,当前中国的服务业在全球来看发展都是落后的,中国的货物贸易有巨额的贸易顺差,但是中国的服务业贸易有巨额的贸易逆差,中国居民一年海外旅行支出1万亿。

为什么中国的服务业竞争力这么低呢?大家可以看中国各行业投资的所有制结构。我们看中国的制造业,国有投资比重只占10%, 80%到90%是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投资。我们再来看中国的服务业,60%到80%是国有投资,所以中国的服务业发展落后、竞争力低下、效率低下。

中国过去三十年的成功,是制造业开放的成功。中国未来三十年的成功,将是服务业开放的成功

六、股票:A股主跌浪已经结束,未来将是振荡市

对于股票市场,我们在2014年8月份提出5000点不是梦,在2015年4-5月份提出海拔已高风大慢走,在今年的1月4日我们提出休养生息,A股跌了一千点。随后,在两会前后,我们开始判断要有修复行情,春季行情。

对未来的市场我们有这么几点判断,供大家参考。第一,A股主跌浪已经结束了,未来这个市场将是一个振荡市,而且这个振荡市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第二,2014、2015年仓位定胜负,2016年板块、个股定胜负。第三,下半年,我们认为有些行业大家是可以看的:国企改革有关的,跟供给端收缩有关的,跟周期性行业有关的,跟居民消费升级有关的,也包括跟地缘政治变得紧张有关的这些行业,大家是可以去看的。这种振荡市下的结构性行情涨高不要去追,便宜的可以去买。这是振荡市结构性行情。

七、看多国债黄金,看好1.5线房市和大都市圈卫星城,今年是商品的大年

债市:看多国债,看多黄金,为什么呢?因为经济通胀下行,货币的宽松预期又重新起来。

房地产:一线城市房价上涨接近尾声,我们看好1.5线城市,以及大都市圈卫星城的人口流入是有空间的。

美元:阶段性见顶,12月份美联储可能会有一次加息,一是美国基本面不支撑,二是美国大选。

商品:今年是商品的大年,原因是流动性泛滥的情况下,填平所有的估值洼地,而且再加上2014、2015年的暴跌,今年部分商品看上去便宜,看多黄金,部分有色可以看。

这是要跟大家报告的主要观点。

八、为改革干杯

女士们,先生们!

在增速换挡期,世界上100多个经济体只有12个干成了,但是这12个当中的一半都在中国的周边,日本、南韩、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新加坡,文化、制度、区位、追赶的条件,甚至种族都很接近。我们认为只要中国能够痛下决心,重启第三轮改革,为改革背水一战,中国的前景是光明的。我们认为未来最大的机会、最大的希望就在中国,中国有13.7亿人,正在蓬勃的进行消费、升级和转型创新。美国3.2亿人,欧元区3.4亿人,日本1.3亿人,德国8000万人,南韩5000万人,中国台湾2300万人,全球70亿人,中国就有13.7亿人,最大的生意、最大的机会就在中国。

女士们、先生们,我们深信市场经济的理念已经在这个国家扎根,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展现了推动改革的勇气和决心,改革是最大的红利,改革是唯一的出路,改革也将造就资本市场。因此,让我们为改革干杯!谢谢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最新快报

1
3
Baidu
map